欧洲旅游签证资产证明:讲讲武术发展的前延动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19:57:46
竞技武术.武术套路发展趋势

理性的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

理性的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现阶段武术发展趋向及潜在问题分析,提出在共同推进奥运策略的同时,主体的同步推进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以期竞技武术更健康、更富有竞争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竞技武术 理性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武术申奥的深入和迫近,中国武术的走向问题更进一步成为武术界研究的中心话题,关于武术发展问题,在见仁见智中我们不难看出,走在武术展示前沿的竞技武术正应处于改革的焦点中心。那么竞技武术正在如何发展?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武术展示者和传播者?从现今武术界的赛制表现、理论研讨中我们基本上可窥其全貌,但关于发展问题的声音是四面八方的,主要的分歧就在于满足现实和保持传统、对待奥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协调、现今的竞技武术是在发展还是在变质而趋于消亡的探讨上。不可避免的是,在“争鸣”中冷静地寻求一个理性的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思路,让竞技武术既能为人们所接受,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又能展示中华武术民族特色,应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现阶段竞技武术发展趋向及潜在问题分析:

现阶段竞技武术的发展从大的方向基本上是套路和散手两方向发展的趋势,套路的“高、难、美”更加注重了技巧性和观赏性,倾向于艺术化,甚至武术韵味的体操化,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在更完善、更数字化的同时,让人看到了体操化的武术量化痕迹,从规定的难度数量,质量要求和穿插越来越少的拳械基本技法,越来越不明显的攻防特点及合理性,可以感觉到它对“武术”这两个字的承载已稍嫌费力;散手的发展应该说是飞快的发展,在对中国武术技击承载的同时,亦吸收了一些世界其他民族搏击形式的精华内容,散手的规则也在不断的变化,从护具的减少,技术的使用,场地的民族化设计,可以看出更加倾向于形成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并具有刺激性,观赏性,具有更大经济引力的市场化运行特点。但规则限制之下的技法运用,使中国武术广博的搏击理念积淀由其中只能略窥一二,它对武术两个字的承载能力也是大打折扣。在广泛交流的同时,散手形成了极具风格的与现今竞技武术套路形式愈相径庭的竞技武术两大表现形式,甚至越来越难让人看出它们的密切联系。
从目前已经看到的两大形式的发展现状来看,有其积极的成分,但稍显偏颇的极端发展,趋势只能是人们所说的武术“击”(散打)与“舞”(套路)的分化更加明显,本来是武术的两个表现形式,成为让人看不到相互关联的两个项目,甚至逐渐脱离武术的本质。
因此,当前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手在培养出一批批高手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目前潜在的必然结果:竞技武术套路的难度和规定动作以及竞技散手的规定已经限制了运动员的武术综合修养和武术意识,能练不能技击、甚至不懂武术的攻防;能打却对武术的博大和技巧一知半解,从自己所领悟的技击而不屑套路的“花拳绣腿”。而他们又正是我们武术展示和传播的生力军••••••
这样应该密切联系的两个武术表现形式,向背的极端发展,并愈分愈远,诚然不是我们武术工作者所愿看到的结果。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现行的武术发展形式有其所处历史阶段的必然性(如竞技武术改革初始、市场化追求、申奥的国际文化意识追求等等),但是我们更应该理性的看到虽然有武术申奥等的阶段性目标,我们还要明确:一代代武术人为之倾注毕生心力的关键是为了能长久、健康的继承、发展和弘扬这一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国粹。
所以,竞技武术的发展,我们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而进行理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理性的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

综上所述,理性的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思路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研究,前者为近期的目标性发展策略,后者为贯彻始终、并最后将前者合而为一的总体可持续发展思路。

(一).奥运策略:

为了进入奥运,国际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员会确定了套路和散手分开走的策略,明确和开始实施了竞技武术的发展方向,从近两年的全国和国际的武术赛事上以及交流中可以清楚:为了融入奥运文化、为了国际化推广和发展,中国武术界积极改革、全力推进,费尽极大艰辛,从组织、规则等都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使中国武术带着浓郁的东方特色又有着周密的量化标准迎接奥委会的考核。因此,不庸赘诉,即使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着些许的国人感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也应该理性的看到这是项目推广阶段的必然存在,是对西方竞技体育价值观和全球化文化的融合。况且,这也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一个发展行为,我们也应该积极投入进来。

(二).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

综观各种武术典籍,对武术的概念和套路的形成及核心要求,都不外乎攻防含义、技击原理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定义,那么,既然不改变“武术”这一称谓,定义就应该是内容的准确表达。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结合时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等运行机制的同时,围绕定义为核心而展开。
作为总体性的发展思路,就要既能抓住武术得以存在的核心,又要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时代竞争力,以竞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推行“奥运策略”,一方面要结合现行竞技武术发展实际和潜在问题,提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满足中国武术合乎国情、体现本质的长久、健康发展。以总体的内部蓬勃发展机制推动对外的发展行为,用对外的发展行为促进总体发展思路的深化,并最终形成一个融合以下特点、极具理性、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竞争力,有鲜明中国武术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1.在保持民族传统风格中融合: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我们为之自豪和不断在提及的“个性”,而武术的魅力亦在于此。我们不断在挖掘和整理传统武术精华,却在不经意间,在武术的国际化进程中,刻意的去迎合西方竞技体育的要求,让世界认识武术的展示窗口——竞技武术的套路表象表现出了愈发远离武术民族性的“东方形式的自由体操”(萨马兰奇)的趋势。劳神费力的挖掘整理,怀抱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希望世界都为我们的精深、博大、神奇的东方武术所吸引和痴迷,一边又向他们展示渐失武术本质(民族性、技击性)体操化的竞技武术套路,不知是真的不经意,还是在表达着自己一种“自豪着的自相矛盾的心态”。相对的散手虽然不能完全承载传统武术技击精髓,却在不断的规则和技术完善中,在对其他民族搏击形式的吸取中,也或多或少标志性的使用着中国武术传承的战术意识和“踢、打、摔”的技法。
伍绍祖同志曾指出:“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发展的基础,是最能体现中华武术的一部分”。竞技武术是传统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相融合的产物,是发展和完善的结果,但决不是西方竞技体育的产物,是在与时代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中产生出的先进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们既不能抛开世界性盲目的圄于强调“民族自大”的武术,又不能撇开武术的本质过分追求世界性的竞技,而首先应带有自身民族标志的与世界和时代融合中发展竞技武术。由于国际社会的友人相对多数更注重对中国传统武术深邃内涵的探求,这样的融合也许会产生更大的竞技武术国际化发展效应。

2.“击”(散打)“舞”(套路)合一:
武术的本质就在于它的攻防技击性和技击原理,这是武术区别于其他项目的重要标志,和它的魅力所在。
虽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武术在当今历史时期已经淡化了作为“报家卫国”、“快意恩仇”的技击价值,但是武术终究还得叫做武术,必然要受到其定义上作为灵魂存在的攻防技击、风格特点的制约,即使追求观赏性也不能派生出过多的类似于体操、杂技的不具攻防实际意义的难度动作,竞技武术的改革和发展应具有全面性。“击”“舞”合一,即打练合一,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武术的特色,互为辅佑,它含蕴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武术传统的形成及本质理念。虽然我们“击”“舞”分离有着武术申奥、融合奥运文化的历史阶段的必然性,但并不是竞技武术发展的最终目的,只能作为竞技武术发展的一种形式,总体的发展模式还要走向不失武术特质、可持续发展的“击”“舞”合一。
仅有散打没有套路的修习,在技术体系上难以得到传统武术文化更丰富的滋养;仅有套路没有散打的修习,在技术形成中很难明确动作的攻防含义,由于没有攻防体会而渐渐失去武术动作技击性的合理表现和理解能力。而这两方面恰恰是竞技武术的两个重要表现组成形式,作为一个竞技武术运动员(或者叫竞技武术展示和传播者)有责任全面的去掌握,把完整的、真正体现武术本质和价值内涵的竞技武术展示出来,不应该偏于某一方面。这样,我们的武术传播才更具有说服力,在国际武术交流中才能保持技术上的权威性。
当然,“击”“舞”合一并不是简单的散打和套路兼练,而是要系统的突出武术本质,相互糅合、相互提供技术素材,促进武术训练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推出“击”“舞”合一的竞赛形式,每个运动员既要套路比赛又要散打对抗,甚至长、短兵的对抗,而成为真正的具有完全武术实力的冠军。这样既能改变武术套路比赛“无人喝彩”的尴尬局面,增强观赏性,又能通过对武术的继承和发展使悠悠中华武术的技击精华尽展于人们面前,市场经济运作的操作性也更强。
另外,“击”“舞”合一的思路,会更加强烈武术比赛的竞争性、刺激性。这也更加符合西方竞技体育和奥林匹克的精神追求。

3.价值观的改变: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淀着深邃的民族文化思想,形成了集技击、健身、欣赏、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价值表现体系。而西方竞技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更注重的是发展体能、突破极限的竞争性价值取向。少林武术一直被中外人民广泛青睐,其技击和观赏性的兼备,以及东方传统教育价值的体现,亦可说明人们的武术价值观念。因此,在竞技武术的国际化发展中,改变传统含蓄的价值观念,突出它的竞争性、教育性的价值体现是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4.规则的改变:
散手的规则在细化的同时,进一步解放开了护具的保护,更具有了开放性、和可资发展的客观性;相对的竞技武术套路改革,技术和规则的细化,操作的更科学化贴近了西方竞技体育的规范标准,但规则却限制了中国武术的本质表现,使近期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形成了难度动作的大比拼,所穿插的很少的衔接动作,只是变成了难度的辅助动作,甚至看不到攻防技法,致使整个技术结构千篇一律的空洞,体现不出武术的含义。因此,竞技武术的发展必须改变规则的量化方向、程度和侧重点,使竞技武术既能体现出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又能体现出较强的表现和竞争力。

5.武术礼仪:
中华武术的教育功能是武术在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尚武崇德”“尊师重道”是武术界奉行至今的准则,但是相对于传统武术的礼仪观念,竞技武术变得随便了很多,而相对于提出来我们就可以清晰想到的跆拳道、泰拳的全方位的礼仪包装,我们在推出武术的同时是不是包装太简陋了一些?礼仪应该是武术走出国门,推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6.明确竞技武术人才的培养方向,目的:
在我们研究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竞技武术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的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才可以有的放矢的确定思路、充实内容谈发展。
竞技武术人才不是仅仅为了展示技能、技巧,而是他们将来要成为武术传播的中坚甚至中国武术推广的使者,要担负起中国武术的继承、发展、创新和培养新生力量的重任。如果现阶段的培养、历练只是使他们成为脱离武术本质的“高、难、美”动作的完成者,或只是散打规则下的技击手,而不能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武术宝库中的珍藏,甚至根本不知道或对之不屑,中国武术怎么能在继承和创新中持续的发展下去呢?

四.结论:

总之,竞技武术的发展必须要有理性和可持续性。
笔者认为,在发展和推进奥运策略的同时,同步推进关于竞技武术在保持民族传统风格中融合国际竞技体育和奥运文化理念、“击”“舞”合一、价值观的改变、规则的改变、武术礼仪包装、明确竞技武术人才的培养方向目标等方面的改革。抛开固有的成型思维方式,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和问题,理性的研究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使我们在“集中力量”、共同推动“短期争进奥运”的策略得以实现的同时,理性的、踏踏实实的发展竞技武术,使之既能突出武术本质,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竞争力,既具有广阔的持续发展空间又具有的广泛的国际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