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止的知识txt免费:强人进!请认真,正式!(小班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4:24:09
我是高二学生,我们班有64人,有几个是教师子女,成绩不是太好,现在的教学进度不是很快,学习环境还算成,一般。我们地区是一个小地方。我想问:现在分成30人的小班教学可不可以,有什么利弊?
特别是经历过小班教学的学长可不可以给些意见。也请有阅历的强人给些意见。
请教育界的老师们给些意见。
谢谢了!

你要谨慎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班化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目前国内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发生了两个极端的变化: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比较有名的中小学,班额越来越大,最多者达100多人,少的也有六七十人;而一些经济发展加快的地区正在推广小班化教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皆是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经济欠发达地区优质教育的资源欠缺,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因此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就人满为患。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如果推行小班化教学,教育质量会更高。大班教学所谓的质量仍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志的。在这一方面已经游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成熟的经验,所以能持续发展,而且教育成本低廉。而小班化教学虽然国外已经很普遍,可在我国只是近几年才提出,既缺乏研究,成本又高,所以发展滞后。我校作为决意要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的民办学校,一开始就实行小班化教学,这是我校办学的一个特色。但是实行了一学期后,回头看,感到我们对小班化教学的许多方面了解的太少,认识肤浅,因此其优势并没有显示出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我校的发展。
1、 小班化教学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为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服务的。班级授课制是十七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先进的机器生产大批量的标准件产品,同时对人的素质要求提高了,需要大量的有一定文化知识、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人员。农业社会那种私塾式的个别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几十个学生为一个班,由同样的老师讲授同样内容的课程,达到同样的目标。批量式的培养人才,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益,这种组织形式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教育成本,满足了社会的要求,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完整的实践和理论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菲赫巴特的《教育学》和凯若夫的《教育学》都是在这种教育组织形式下研究其规律而产生的。它能传续到现在仍有较强的生命力,说明它的存在有合理的内核,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无数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特别像我国,这样的穷国办教育,大班制教学仍不失为合理的组织形式,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批量的标准化的大工业生产已逐渐的被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产业所代替,这种产业被称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时代又被称为是后工业革命时代。这种经济是以高新技术的创造、传递和应用为发展动力的。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它需要的是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那种批量式的标准化人才已不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教育目标的变化,推动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革。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发达国家像欧美诸国早就实行了小班化教学。班额一般在25到35人之间。日本规定中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我国教育部原规定班额一般控制在45到56人之间,但近年来许多省级重点中学班额一般都超过60人,最多的达100多人,与大学的基础课差不多。不过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在控制班额并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许多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家长也更愿意为孩子选择教学水平较高的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使自己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已经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地区和学校,其优势正在显示出来,教学水平明显优于大班教学。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它必将在我国得到发展。
2、 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小班化教学一般是指班额不超过40人,以25到35为最宜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成都地区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多数是民办学校或改制学校。有两种形式:一是班级建制就是小班的,像我校和高新区的银都小学等;另一种是建制为大班,上一些科目如英语等实行小班化教学,像几所外语学校的英语教学即是如此。
与大班额的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现在一些公办重点学校班额都在六十人以上,教师上一个班所面对的学生人数,相当于小班化教学人数的两倍以上已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过细的辅导,教学的针对性也不强,只能面对多数,因材施教只是一句空话。现在出现的各校加班加点的补课活动,即由此而来,严重的增加了师生的负担。小班化教学由于课堂上增加了针对性,课后主要是个别辅导,为减轻师生负担创造了条件。
二是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班化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肯定提高了,但教学效益也提高了。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学习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虽然教学成本低一些,但往往是以牺牲一部分学生为代价的,这部分学生往往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克服。
当然,小班化教学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它必须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在我国许多地区还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小班化教学必须有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否则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组织形式也有潜在的弱点:人少了,课堂气氛可能不那么热烈,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不那么强。如果处理不好,新课程改革可能就难以实施,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三、如何开展小班化教学
这是我们应当深入、持久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必须认真探索和构思一套经验,才能真正办出特色。
目前首先应当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我们多数教师已习惯于大班教学,有了一套既现成又成熟的经验。现在面临小班教学,显然没有思想准备,因此基本上沿袭了大班教学的一套思想和方法,而且是传统的思想和方法。与新课改精神和小班化教学不相适应。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没有充分显露出来。学生们对此有较大的意见。我们应当认真思考为什么要实行小班化教学?其优势是什么?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要认真分析小班教学和大班教学的异同,继承合理内核,摒弃其弊端。在思想观念上应强化在小班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简单传递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要让每位学生得到老师更充分的指导,为他们指点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培养他们远大的志向,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要做到这些,显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把在大班教学中花大量批改作业和试卷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学生更多了解、交流和帮助上。显然在这方面,我们许多教师还没有做到。上期末学生问卷结果,反映出一些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责任心,少数教师甚至连批改作业都不仔细,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教案检查也反映出没有精心的设计小班教学的特色。这是必须尽快克服的问题。
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小班化教学为实施新课程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必须抓住全面实施新课程计划的有利机遇,深化教学改革。目前一是要抓紧时间学习新课程思想理念,学习新课标,解读其基本要求。特别对“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要充分利用中央教科所编发的新课堂教学案例来帮助理解,以便知道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些思想理念。第二是一定要克服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正确把握好教改的尺度。要注意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当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但应当花大力气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上。每节课都首先应当设计能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层层深化。一定不要只是简单搬出结论和由教师来灌输这些结论。要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起来,并且在学生的指导下进行。对教学的不确定性应当有正确的把握。有些是课堂出现的质疑性的学术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对一些班级开展的改革课堂组织形式的实验,不轻易下结论。已经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控,而且不要全面铺开,可以在一些学科中进行,必须有计划方案和预期效果进行评价。
新课程计划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小班化教学应该是有条件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分两种情况:一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当与研究性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可以进行一些深层研究的试点;另一种是科研性的研究性学习,这应当是组织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活动,教师应当进行一些精心的指导和组织管理。

好,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进行归类。好的——进行培养:差的嘛——咱不管他!

目前国内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发生了两个极端的变化: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比较有名的中小学,班额越来越大,最多者达100多人,少的也有六七十人;而一些经济发展加快的地区正在推广小班化教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皆是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经济欠发达地区优质教育的资源欠缺,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因此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就人满为患。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如果推行小班化教学,教育质量会更高。大班教学所谓的质量仍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志的。在这一方面已经游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成熟的经验,所以能持续发展,而且教育成本低廉。而小班化教学虽然国外已经很普遍,可在我国只是近几年才提出,既缺乏研究,成本又高,所以发展滞后。我校作为决意要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的民办学校,一开始就实行小班化教学,这是我校办学的一个特色。但是实行了一学期后,回头看,感到我们对小班化教学的许多方面了解的太少,认识肤浅,因此其优势并没有显示出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我校的发展。
1、 小班化教学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为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服务的。班级授课制是十七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先进的机器生产大批量的标准件产品,同时对人的素质要求提高了,需要大量的有一定文化知识、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人员。农业社会那种私塾式的个别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几十个学生为一个班,由同样的老师讲授同样内容的课程,达到同样的目标。批量式的培养人才,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益,这种组织形式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教育成本,满足了社会的要求,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完整的实践和理论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菲赫巴特的《教育学》和凯若夫的《教育学》都是在这种教育组织形式下研究其规律而产生的。它能传续到现在仍有较强的生命力,说明它的存在有合理的内核,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无数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特别像我国,这样的穷国办教育,大班制教学仍不失为合理的组织形式,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批量的标准化的大工业生产已逐渐的被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产业所代替,这种产业被称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时代又被称为是后工业革命时代。这种经济是以高新技术的创造、传递和应用为发展动力的。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它需要的是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那种批量式的标准化人才已不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教育目标的变化,推动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革。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发达国家像欧美诸国早就实行了小班化教学。班额一般在25到35人之间。日本规定中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我国教育部原规定班额一般控制在45到56人之间,但近年来许多省级重点中学班额一般都超过60人,最多的达100多人,与大学的基础课差不多。不过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在控制班额并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许多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家长也更愿意为孩子选择教学水平较高的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使自己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已经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地区和学校,其优势正在显示出来,教学水平明显优于大班教学。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它必将在我国得到发展。
2、 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小班化教学一般是指班额不超过40人,以25到35为最宜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成都地区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多数是民办学校或改制学校。有两种形式:一是班级建制就是小班的,像我校和高新区的银都小学等;另一种是建制为大班,上一些科目如英语等实行小班化教学,像几所外语学校的英语教学即是如此。
与大班额的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现在一些公办重点学校班额都在六十人以上,教师上一个班所面对的学生人数,相当于小班化教学人数的两倍以上已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过细的辅导,教学的针对性也不强,只能面对多数,因材施教只是一句空话。现在出现的各校加班加点的补课活动,即由此而来,严重的增加了师生的负担。小班化教学由于课堂上增加了针对性,课后主要是个别辅导,为减轻师生负担创造了条件。
二是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班化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肯定提高了,但教学效益也提高了。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学习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虽然教学成本低一些,但往往是以牺牲一部分学生为代价的,这部分学生往往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克服。
当然,小班化教学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它必须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在我国许多地区还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小班化教学必须有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否则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组织形式也有潜在的弱点:人少了,课堂气氛可能不那么热烈,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不那么强。如果处理不好,新课程改革可能就难以实施,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三、如何开展小班化教学
这是我们应当深入、持久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必须认真探索和构思一套经验,才能真正办出特色。
目前首先应当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我们多数教师已习惯于大班教学,有了一套既现成又成熟的经验。现在面临小班教学,显然没有思想准备,因此基本上沿袭了大班教学的一套思想和方法,而且是传统的思想和方法。与新课改精神和小班化教学不相适应。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没有充分显露出来。学生们对此有较大的意见。我们应当认真思考为什么要实行小班化教学?其优势是什么?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要认真分析小班教学和大班教学的异同,继承合理内核,摒弃其弊端。在思想观念上应强化在小班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简单传递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要让每位学生得到老师更充分的指导,为他们指点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培养他们远大的志向,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要做到这些,显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把在大班教学中花大量批改作业和试卷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学生更多了解、交流和帮助上。显然在这方面,我们许多教师还没有做到。上期末学生问卷结果,反映出一些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责任心,少数教师甚至连批改作业都不仔细,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教案检查也反映出没有精心的设计小班教学的特色。这是必须尽快克服的问题。
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小班化教学为实施新课程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必须抓住全面实施新课程计划的有利机遇,深化教学改革。目前一是要抓紧时间学习新课程思想理念,学习新课标,解读其基本要求。特别对“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要充分利用中央教科所编发的新课堂教学案例来帮助理解,以便知道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些思想理念。第二是一定要克服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正确把握好教改的尺度。要注意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当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但应当花大力气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上。每节课都首先应当设计能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层层深化。一定不要只是简单搬出结论和由教师来灌输这些结论。要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起来,并且在学生的指导下进行。对教学的不确定性应当有正确的把握。有些是课堂出现的质疑性的学术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对一些班级开展的改革课堂组织形式的实验,不轻易下结论。已经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控,而且不要全面铺开,可以在一些学科中进行,必须有计划方案和预期效果进行评价。
新课程计划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小班化教学应该是有条件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分两种情况:一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当与研究性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可以进行一些深层研究的试点;另一种是科研性的研究性学习,这应当是组织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活动,教师应当进行一些精心的指导和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