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2160 汉化:金钱和知识,哪个更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22:38:19

这个问题问的好,再当今的社会上知识其实就是为了金钱,金钱比知识更重要,没有金钱,寸步难行。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金钱——知识——金钱——知识……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两样对立起来,没有金钱很难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很大一个程度上也是为了金钱,而获得金钱又有一部分换来知识……
但又不完全是这样一个过程,因为金钱是会用掉的,但知识却是属于我们的(你不用也会不见哟!)金钱是没有个性的,也没办法创新,但知识可以只属于你自己,由你自己的特点,你可以自己创新。

知识重要。没有知识就不会有钱。

这是一个经济的社会,新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过经济建设,金钱的影响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分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本无任何经济能力的中学生,却又面临着比父辈们更高的消费水准,他们的金钱观是怎样的呢?

“走,大哥请客”

“在校园里,体现学生地位的不光是学习成绩,金钱也许是更重要的。”不知从何时开始,赵军的头脑里就有了这样一个念头。到了周末,学校放学提早一个小时,回去吧,父母又不在家。去那里呢?“走,去西贡海鲜城,我请客。”赵军豪气地邀请班上几个男同学。到了校门口,他一扬手,招了一部“的士”,一伙人绝尘而去。杯盘狼藉之中,自称大哥的赵军觉得很威,很有面子,却没想过自己挥霍的是父母的血汗钱。这已不是第一次了,赵军经常潇洒地买单,有时候,明明看去还八成新的鞋子,他就刻意地踢中操场边的道牙石,磨破了,就说:“马看蹄,人看靴,该换新鞋了。”第二天,他就穿一双更威的鞋子来上学。夏天,同学们一起郊游,赵军随手就拿出50元的票子,请大家吃雪糕,冷饮店找回的零钱,看都不看就放回口袋里。在赵军的眼里,学习成绩好,在全班排前几名,固然令人羡慕,但第一名有几个呢?有钱,够派头,不是也很威风吗!而且,将来都要到社会上搏杀,学习好,未必就会赚钱呢!

笔者在访谈中,听到大部分的中学生表示钱是好东西,表示不愿意放弃显示自己花钱阔绰的机会,更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表示会为暴露自己是穷人家的子弟而尴尬。

家境富裕的同学以拥有金钱为尊崇,不再念及“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穷人家的孩子也再无“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豁达和志向。中学生在“金钱向导”的观念下生活,崇尚消费、崇尚享乐,食肆中,OK包房里,已经常出现中学生的身影。

看着脚上那双变了色的球鞋,他恨不得钻进地缝阿涛是个朴素的男孩子,出身于一个寒微的工人家庭,高挑的身材和灵活敏捷的反应,使他从初中一开始就在篮球场上一显身手,并从此对篮球情有独钟,不再放过任何可以看到的篮球赛事,对美国NBA篮球联赛更是逢转播必看,“公牛”队的黑人球星飞人乔丹成了他的偶像。一天,篮球队的一名伙伴带了一张乔丹推介的以其名为名的运动鞋的海报,篮球运动员们的话匣子拉开了。各自指着自己的运动鞋,左前锋故做矜持说:“瞧,我这是Nike牌的,500来块呢!”后卫甲炫耀道:“你那个算什么,我这是Adidas充气式,800多,还是从香港买来的……”后卫乙的差一些,可也报得上名是Reebok。最后,大家把目光转向阿涛,才发现,一声不吭的阿涛的鞋子是一双已变成土灰色的老“回力”。

阿涛怎么也忘不了那一双双目光,那一双双鞋,看着海报上那一双乔丹牌的运动鞋,他只想把双脚藏起来,他只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阿涛开始对物件的品质变得敏感。他看到同桌阿光的钢笔很精致,自己的却拿不出手;他看到别人的水杯很漂亮,自己的只是一个大号的刷牙缸……

“可妈妈正发愁可能下岗,不会给钱去买的,我怎么才能也有一份高档的呢?”阿涛越想越迷糊,恍惚间,他觉得乔丹牌是他的,派克笔是他的,那个日本进口的水杯也是他的。就这样,阿涛陷入了心理偏执。他开始偷东西,小到橡皮擦、书钉,凡是精致的、高档的,他都想据为己有。

虽然阿涛的偷窃只是很小的行为,不足以构成犯罪,但他还是自己把自己送出了校门,休学半年,走进了心理诊所。

社会上贫富差异的现状过早地印入中学生的头脑,使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的同学之间,掀起了攀比之风,更有甚者,因此而萌生偷窃、抢劫之念,实在令人痛心。在这种风气之下,笔者看到,一位学生家长一方面担心孩子大手大脚乱花钱,另一方面又大把塞钱给孩子,怕他在攀比中受委屈,将控制花钱、引导消费的责任推给老师。哎,这将把孩子引向哪里?这攀比之风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又该怎样釜底抽薪?

50元,可以吗?

小莉是初二的学生,星期天与表姐唱了一天的卡拉OK,可明天要交作业了,她一个字还没写呢,怎么办?小莉找到同班的王丹:“请你帮我抄一份作业。50元,可以吗?”

深入中学生的世界,笔者发现:钱可以交换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已深知金钱的交换功能,并把它用在了很多本不该用的场合:教室做值日,可以花钱请同学来做;午间打开水,可以花钱请同学来打;难题解不开,可以花钱请同学来解;甚至“三好生”的选票,都可以花钱请同学来投。在一所寄宿制的高中里,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在数百元,老师感叹说:“这里什么都有了,吃有午间点心、晚上夜宵,穿有统一的校服、校鞋,想不出他们还有什么地方要用钱,可每月的花销竟然那么多。”

记者被这种现象深深震惊:“金钱万能”的阴风,在学业的天空里飞刮,耽误的将不是一时,而是一个时代啊!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商品经济的观念、市场的观念形成着人们的行为模式,无暇自顾的成年人犹自挣扎着,去适应去捕捉一切机会,无疑地把一些商业的功利的影响带给少年朋友。但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决定了个人生活的竞争、国家地位的竞争,都将是知识的竞争。而中学生们过早地把知识和“经济”作了交换,未来一定会再花更大的价钱,以更高的成本,来换回知识,到那时,将是极大的讽刺。

而眼下,对“金钱”的追求已开始混沌中学生本该纯净的双眼了。

带来的思索

发想起前不久西安某中学一初三学生写的一篇题为《下个世纪回母校》的命题作文。他写道:“2030年,我当了大款,坐着世界上最豪华的轿华回到母校,校长、老师夹道欢迎,漂亮的女秘书为我打开车门,我昂首阔步走进校门……跟老师随便谈了几句就让他们出去了。想到一个同学原来对我还可以,就对他说:‘哥们现在发了,少不了你的份,票子拿去!车子拿去!美女拿去!’……”看,我们的中学生朋友,对未来已经设计好了一条“金光大道”。

为什么会有上述种种的现状呢?一名初三级的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没什么,因为成人们就是这样做的。”原来,有这样的金钱观,只是中学生对成人世界的“实话实说”、照单全收?看,我们给同学少年这张本很纯洁的白纸上熏陶了怎样的底色!给需要灯塔的中学生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榜样! 中学生朋友,犹如刚刚移栽的树苗,施以阳光雨露,就会张成参天巨木,而遭受风刀霜剑,就会枝影横斜,成为病树一棵。

中学生们有了直面经济的觉悟与素质,应该说这是时代的潮流、是社会的进步。但关于金钱观方面的教育,学校里仅流于空泛的价值观的说教。面对活生生的经济生活,哪个老师有精力去管呢?而家庭方面,也鲜有父母进行有意识客观引导的。于是乎中学生们把家庭、社会、传媒的金钱观接受下来,不管它是腥风血雨,还是旭日和风,理所当然地如成人般地功利起来。

仅靠法律显然是不够的,打击犯罪、警示敬畏很有力,但正确的观念从哪里来?日常的提醒谁来做呢?显然我们的教育也是不够的。

看来是该认真考虑中学生们价值观、金钱观的时候了。

这个问题就好比鸡生蛋、蛋生鸡……,不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