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课堂 网页版:明代的内阁制度与现代内阁制度有何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6:08:37

其实现在的内阁和明朝的完全不同了,只是在清末,学者翻译的时候借用了这个词,明朝的内阁,成员是内阁大学士,最高大学士叫内阁首辅,职责只不过是协助皇帝处理问题,而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内阁尤其是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其内阁就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内阁总理就是事实上的国家元首,二者是有天壤之别的

实际意义不一样,实际掌权者不一样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罢丞相,废中书省,其职被分于六部,由皇帝直接管辖。由于缺少辅政机构,政务繁缛很快使朱元璋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建立四辅官,弥补皇帝个人专断的不足,已经具备了后来内阁职能的基本特征。但两年以后废除。其后朱元璋将原中书省的议政权移入翰林院。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设置殿阁大学士备顾问,殿阁大学士是在普通翰林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级的议政咨询机制,是明代内阁辅政制度的开端。
之后明代的内阁制度实际是君主用来牵制宰相、各个部门权利所设立的智囊团。所谓“授餐大内”和“避宰相之名”。
从永乐初开始内阁“阁臣参预机务”。仁宗时,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日重,特别是到英宗时期,阁臣通过票拟制度取得相当于前代丞相的权力。“票拟”。即对诸司题本,臣民奏章提出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

现代内阁,,,

现代实行内阁制的国家,都有一位有名位而并无实权的元首.或许是皇帝,或许是总统.他是国家名义上的元首,代表国家主持国家各种重要的典礼.没有实权,对政治处超然的地位,不参与党争,也不负推行政策的责任.
内阁制政府有一党组成者,如:英国.也有数党组成联合内阁者,
如:法,义,荷等.内阁制国家的元首为虚位元首(如:英国君主印度总统等)政
治实权甚少,真正的政治领袖为内阁首相(总理)首相与内阁阁员组成内阁,为行
政部门的决策中心.内阁制政府中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的关系不根据分权原则,
而强调两者密切的结合.有一些国家如:日本,是由多党组成联合内阁,在这些
国家,任何政党都不可能在国会中获得过半数议席,因此只得由多党组成联合内
阁.
第一,联合内阁的任期一般都较短,因为内阁由数党组成,只要这些党派对某些
政务存有歧见,他们就可能退去,则内阁不能继续存在.而英国内阁法定任期为
五年,在这期间内,内阁首相如感到国家情势与民意有利於政党,而欲增强下院
中政府的地位,也可宣布改选,假如下院因某一争执性法案对内阁做不信任投
票,则内阁得在辞职或解散下院宣布改选二途择一.
第二,联合内阁为避免分裂,有时有延宕争执性较大的政策决定之倾向,这可能
使这个国家政治领导比较缺乏政策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