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什么:人为了什么而生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21:01:43

关于人类的存在,教科书说上说是必然的。但在当今天的科学界占多数的说法是,人类的存在纯属偶然,他只是“存在”着,本身并不具有目的。但是个体的人生可以有目的、有意义。这应该作为无神论的“精髓”。这就是说,人的存在就是要合乎人之所以为人的目的性。问题的关键是,人何以成为其人?也就是人的本质在哪里。按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种说法太虚,太形而上,太看不见摸不着。就按马氏的理论吧,我想应该这样简单而明了的表示:人就是思想。

然而,人仅仅有思想就能获得全部意义吗?因为人生的意义必须有二大块组成,才是完整的。即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前者是指思想意义,后者是生存意义。而后者必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快乐。-比如我吃饱肚子,我穿时尚衣服,我有性伴侣,我独子登科等等等。我的人生是有明确的这样目的组成。于是我才有了诸如“终极关怀”“幸福”、“美好”、“道德”之类那些形而上的模糊状东西。用一种较高深一点的话说:即,在生存的意义上抵达思想之形式。如此,作为个体的人生的价值由此体现。

如果人类的生存没有意义,思想的意义又何在呢?人类历史一再提醒我们的,人的生存快乐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大都舍本求末,一味地思想思想。这对人本身追求快乐的原则来说,不是件好事。即是三讲教育深入人心,情形也不容乐观。
而在人的生存快乐上,最大的快乐还是肉体的快乐。看官也许要说,肉体的快乐那不是与蓄生的快乐一样了么?人之为人的特质呢?

问题是,人的肉体的快乐与蓄生的肉体快乐,是否一样?结论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人对肉体的快乐是要用精神来体验的,而这是蓄生所没有的。

这里,科学不能解决快乐的问题,人文主义也同样不能提供出路。实际上,人文主义和宗教在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目标这样的事情上能够提供我们“芸芸众生”的,是一场“竹篮打水”的命运,是一种虚无的慰藉。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三大冲突,科学与政治可以解决前面两个,而第三个冲突最重要的是,还是即时通过一种美好,或者说是无害的肉体渲泻来解决。这不仅仅仰赖教育和宗教才能使我们免于肉体痛苦或诱惑。

说穿了,人的个体生存意义就在于即时的快乐。因为明天我们不知何往。

为了升存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