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游戏一年级:谁知道辜仲良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5 09:35:59
包括工作 生活
是辜仲谅

辜仲谅打造全球金融帝国

  --------------------------------------------------------------------------------

  http://www.b2b-chinese.com 海外中文网 发表日期:2005-04-27

  辜仲谅这个名字最近几年在台湾可谓声誉鹊起,不仅因为他年纪轻轻,在1999年年仅35岁时即登上了台湾最大私人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简称中信银)总裁的宝座,也不仅仅因为他是台湾响当当的辜氏家族(辜振甫为第二代)人气极旺的第四代传人,人长得英俊挺拔、拥有令人羡慕的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更因为他善于利用信息科技改造、武装传统银行,中信银在他手中的短短几年迅速跃上了新台阶。
  大力“洗脑”改造,中银信涅盘新生。“一架破败不堪的旧机器”被改造成了台湾最佳商业银行
  用涅盘新生来形容中信银一点不为过。中信银是1966年由辜振甫一手创办的,当时名为中国信托公司,1992年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从中脱胎而出,但到1996年时,中信银的零售业务仍十分有限。
  辜仲谅拿到MBA后,在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先后工作一小段时间后回到台湾辅佐父亲辜濂松,但是直到1996年他才开始崭露头角。这一年,父亲把他召回到中信银,担任执行副总裁,开始让他放手整治。当时,中信银也沾染了台湾官办银行的官僚陋习,各个分支机构的总经理宛若小国之君,对手下人颐指气使,银行职员对客户也是态度倨傲。各个分支机构的银行业务做的不专业贷款业务没有实行中央控制制度,同时缺乏风险管理。
  现在看来,值得庆幸的是,中信银的企业改组已经开始(1994年,中信银即请美国EDS顾问公司用了6个月的时间作企业评估),为辜仲谅奠定了一定基础。他在中信银当任执行副总裁,特别是1999年5月父亲正式把企业大权交给他后,开始了大张旗鼓的银行电子化改造。
  但当他向企业元老们宣扬自己的企业“e化”目标时,遭遇了强大阻力,那些“老朽们”根本就置若罔闻。碰壁后,幸亏父亲出面干涉,在会上表示鼎力支持儿子,缺口终于被打开,辜仲谅乘胜追击,采取各个击破战术。他终于说服了董事会,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企业考察团浩浩荡荡开赴美国,他亲自带队。两周时间里,他们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有时一天时间要参观4家银行,晚上还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直到凌晨。这是一次“洗脑”运动,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震撼之旅”。中信银的信息化改造步伐迅速加快。
  2001年1月,中信银投资10亿新台币、前后花费了8年时间,终于在台湾金融机构中率先大规模完成了银行电脑系统的全面更新。实现无纸化办公、所有决策程序全部自动化的中信银一下超越了众多对手。现在,中信银80%的交易实现了自动化(包括自动柜员机、语音呼叫中心和网络银行)。过去6年,员工数量仅增加了69%,但税前利润却增长了3倍。企业管理亦跃上了新台阶,目前中信银通过计算机系统对5000多名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估考核,并仿效通用电气公司的做法,对排名在最后5%的员工实行末位淘汰制。
  所罗门美邦在香港的一位分析师高度赞誉辜仲谅,称他把“一架破败不堪的旧机器”改造成了台湾最佳商业银行。以信用卡业务为例,虽然中信银不是最早推出此业务的台湾银行,但发展却最为迅速,现在其持卡用户数量(400万)比离它最近的对手多出一倍,而且赢利水平也比业界平均高出3—4倍。1999年,中信银的股票价格为每股12新台币,在经历了3年台湾股市波动后,现在每股价格为31新台币,价格收益率达到21倍。中信银业务飞速发展并不以提高风险成本为代价:去年台湾经济急剧下滑时,台湾银行的平均呆账率为10%(公营银行甚至为20%),而中信银仅为3%。
  瞄准台湾公营银行,并欲参股内地银行,踏上收购扩张之路
  1999年5月,在“交接班”仪式上,父亲辜濂松当众表示,希望儿子在2004年他70岁生日时给他献上一份生日厚礼:中信银净赢利达到300亿新台币(1998年仅为56亿新台币,约合1·6亿美元)。1999年,中信银净赢利实现60亿新台币,而2001年为90亿新台币,据所罗门美邦预计2004年将达到175亿新台币(约5亿美元),但显然辜仲谅离父亲的厚望还有相当距离。
  但辜仲谅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他深知仅靠现有的业务是难以完成这一指标的。他胸怀宏大计划:将中信银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银行,虽然北美业务已经开展,但全球华人世界将是中信银瞄准的主要客户。他的目标不仅包括将信用卡用户数增加到700万,而且正与欧美合作伙伴洽商,准备进入银行保险业,同时因为手中握有10亿美元现金,另准备通过发行债券再募集6亿美元,他想通过大规模并购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收入。
  他的目标已经瞄准了台湾一家公营银行,以及一家台北的小型金融机构,洽商正在进行,可望年内完成。如果成功,此举无疑将不仅成为中信银,同时也是台湾银行界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首先,虽然中信银为台湾第9大银行,但前8家都是公营银行,后者占据的市场份额高达40%(最大的“台湾银行”拥有10%市场份额,而中信银仅为3%),中信银扩张后将改写台湾银行业的版图。目前台湾人口仅为2300万,但却拥有50多家银行。虽然台湾当局早就有整合银行界的想法,但是迄今为止却没有一位投资商敢碰一碰公营银行。因为公营银行都是作为台湾政府的分支机构去运营,发放贷款是根据官方的旨意,坏账高达20%,而且内部管理呆板,官商习气浓厚。如果中信银能吃下螃蟹,并且成功扭转,那么肯定将迅速崛起为台湾的主导型银行。
  辜仲谅对祖国内地市场自然也是觊觎已久,并志在必得。他对美国《财富》记者透露,已经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开办事处,同时准备在内地一家银行持股,已近达成协议,以此作为进军内地市场的敲门砖。据报道,今年7月3日,中信银成为第一家与内地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开通两岸直接通汇业务的台湾银行(台湾“财政部”去年11月才修订相关政策,放开此领域)。另外,中信银还与总部设在深圳、并且以“一招鲜、吃遍天”(招行一卡通)而享誉国内的招商银行打得火热,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中信银准备派出一支团队协助对方在上海筹划新的信用卡业务中心。
  中信银跃进内地市场战略对其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中信银是台湾资讯行业最大的融资机构(发放贷款机构),在中信银的3万多企业客户当中有15%来自高科技行业。现在,台湾的资讯产业由于为了削减成本,正大规模向内地转移,而为之服务的银行亦必须紧随其步伐,否则便会白白丢失市场。
  中信银的勃勃雄心引起了国际评估机构的担心。因为它们认为,辜仲谅的声誉主要源于中信银的成功“e化”,以及取得赢利率倍增的骄人业绩。但要去消化吸收一家台湾的公营银行,进军内地市场,却是在玩另一个高风险的游戏了。不断向上,不断战斗,挑战“富不过三代”的咒语
  前些时候,亚洲的家族企业一直遭到世人的诟病,因为许多这类企业不关心小股东的利益,经营不透明,任人唯亲等等。特别是在美国“新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美国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制度和期权激励机制得到不少叫好声。但是,自从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企业丑闻曝光后,人们又开始反思了。但家族企业就能够摆脱大起大落的命运吗?
  在台湾,20世纪60、70年代、甚至更早时代创办的家族企业现在纷纷进入了大换班时期,中国自古“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开始流传,辜氏家族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辜仲谅13岁时就被父亲送到日本留学,他同时还必须照顾比他小一岁的弟弟,父亲由此特意开始培养他的“领导才能”。14岁时,父亲就给他聘请了高尔夫球教练,不断督促他“上进”,后来他不仅加入到了大学高尔夫球队,甚至当上了队长,后来又成了超职业选手,甚至参加过英国高尔夫球公开赛。但20多岁时,他一度沉湎于各种游戏或体育活动,自号“花花公子”,不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但父亲的熏陶使他很快踏上了正路。
  父亲在他35岁时把他推上中信银总裁位置时,在台湾银行界以及公司内部,对这种“没有经历景气循环就坐上总裁位置”的做法纷纷表示质疑。他辩解并举例说,自己的弟弟现在已经是德国第4大银行的董事,靠的是科技白手起家。他还说,现在全球各地从事电子银行业务的主管很少在40岁以上的,像麦肯锡负责全球网络的高级主管就是自己的同龄人。如果自己是在美国工作,就不会被质疑太年轻了。
  年轻的辜仲谅的确是一位十分敬业、且满怀抱负的人,他对美国《财富》记者说,“中信银是祖父辈们一手创办的。这(经营好它)的确是一种义务和沉重的责任。”中信银的一位副总裁评价他:在台湾家族企业的第二代之后,很少有像他这样爱赚钱和勤勉有加的。辜仲谅的领导风格非常像“乃父”,即信任他人,同时施加压力,所谓“恩威并施”。他注重与员工及助手的沟通,激励督促他们,自己只扮演临门一脚的角色。
  还在1999年他带领中信银的元老们去美国“洗脑”回来后,他的同仁评价他:“他对科技几乎到了着迷的境界,他贪婪地探索科技新知。他到美国硅谷时,兴奋地从这家公司到哪家公司。他在Internet上花了很多心血。你只要与他谈到网络,他的眼睛会立刻一亮,不信你试试看!”
  还在2000年底,辜仲谅就引起了媒体关注,这一年上半年出版的《亚洲周刊》把他评为“世纪之交的领导人物”。台湾媒体纷纷为他树碑立传:“他拥有现今人气极高的日本偶像剧男主角条件:长得高,也长得帅,更重要的是多金,位居高位……然而他的压力也非外人可以理解。他带领中信银迈入愈来愈不适应银行生存的生态环境。他改变了中信银,把它搞得愈来愈不像传统银行,而是活泼、新潮、科技领先的综合电子银行。”“一年来以他年轻不拘的创意,着力要把中信银‘e化’。”“年轻的他给中信银带来的不是超职业水准的高尔夫球技,而是他对网际网路(互联网)的热切拥抱。”
  当有人问及辜仲谅这辈子追求什么时?他语调凝重地说:“(获得)肯定。”他身边的人形容此刻的“少主”的压力是“千斤万鼎在身上”,“他必须不断往上挑战,不断战斗。”
  还有人看得更明白,年轻的辜仲谅虽拥有商场贵族的身世、显赫的地位、英挺的外表、优异的学历,但他没有穷人的自在。他没有什么私生活,甚至无法像同龄人一样下班后去喝酒轻松一下,连最喜爱的高尔夫球运动现在也顶多是为了应酬。一位中信银的元老说:“因为我不是辜濂松的儿子,所以我比他愉快。”人物档案辜仲谅:
  台湾响当当的辜氏家族(辜振甫为第二代)人气极旺的第四代传人。13岁时开始留学日本,拥有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年仅35岁时登上了台湾最大私人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简称中信银)总裁的宝座。2000上半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世纪之交的领导人物”。(张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