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农体育:文言文虚词词性分类及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21:25:33
如名词,作用:。。。。。

文言文虚词 de用法

  --冲刺

  要诀

  为

  一、介词。

  1、表对象。可译为“给”“对”“替”。

  例: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公输》②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替)《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例:③项为之强(因为)《闲情记趣》

  3、表目的。可译为“为了”。

  例:④为宫室之美(为了)《鱼我所欲也》

  ⑤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鱼我所欲也》

  4、表被动。可译为“被”。

  例:⑥士卒多为用者(被)《陈涉世家》

  二、做动词。可译为“是”“做”“制造”“当做”等。

  例:①为宫室、器皿、人物(做)《核舟记》

  ②中蛾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核舟记》

  ③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当做,作为)

  《公输》三、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夫子何命焉为(呢)

  《公输》

  焉

  一、兼词。同时兼起介词“于”和代词“是”的作用。

  例:①惧有伏焉(在那里)《曹刿论战》

  ②高束焉,庋藏焉(在那里)《黄生借书说》

  二、代词。

  1、表疑问。用于动词前,表示“哪里”“怎么”的意思。例:①且焉置土石(哪里)《愚公移山》

  2、代物。同“之”的用法。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指这篇文章)《捕蛇者说》

  ③时而献焉(它,指蛇)《捕蛇者说》

  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呢”“了”“啦”等或不译。例:①因以为号焉(不译)《五柳先生传》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呢)《鱼我所欲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译)《〈论语〉十则》

  四、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

  例: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的样子)

  常见文言文虚词

  安
  ⑴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⑷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⑸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欲安所归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⑺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这里指内心平静。)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尔
  ⑴同“耳”,罢了。例:
  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非死则徒尔。
  ③以头抢地尔。
  ④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
  ⑵你的,你们的。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③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④予佐尔贾。
  ⑤以吾一日长乎尔, 吾以也。
  ⑥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⑦与尔三矢。
  ⑶那。例: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从那时以来。)
  ⑷作助词。例:
  ①始尔未为久
  ②呼尔而与之
  ③子路率尔而对曰
  ④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⑸如此,这样。例:
  ①君尔妾亦然。
  ②作计乃尔立。
  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夫
  ⑴丈夫。例:①其夫呓语。②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③夫妻隅。
  ⑵成年男子。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②一夫不耕,或受之饥。③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⑤一夫夜呼,乱者四应。⑥吾,义夫也。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例:①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②夫战,勇气也。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⑤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⑥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⑦夫秦王有虎狼之心。⑧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⑨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⑩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1)夫精念存想。(12)夫我乃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1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14)夫天者,人之始也。
  (4)这,那。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④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⑤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⑥亦犹夫人之情也。⑦曾不异夫腐鼠。⑧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⑨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⑩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11)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器矣。(夫:一说作助词。)(1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例: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嗟夫!大阉之乱,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③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④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⑤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⑥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⑦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夫子」
  ⑴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例:夫子积学,当“目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⑵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愿夫子辅吾志。③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⑶同“ 子”,旧指被役使的劳动者。例: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夫子:这里指挑夫。)
  ⑷《论语》中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例:夫子哂之。(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
  (夫婿)丈夫。例:⑴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⑵谢家辞夫婿。⑶夫婿乐逸。
  (夫子)
  ⑴官员之妻。例:①公夫人甚爱女。②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⑵贵族之妻。例: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
  ⑶诸侯之妻。例: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盖
  ⑴遮日挡雨的用具。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盖:这里指车盖)③今已亭亭如盖矣。④风则袭裘,雨则御盖。(盖:这里指伞。)
  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①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②盖借寨墙为蔽也。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④盖追先帝这殊遇。⑤盖音谬也。(盖:这里含“大概是由于”的意思。)⑥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⑦盖失强援。⑧盖以此得名也。⑨盖自怨生也。⑩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⑶遮盖,掩盖。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枝枝相覆盖。③合盖隆起。(盖:盖住)④覆盖周密无际。
  ⑷大概,大约。例:①斯二者盖皆有之。(盖:这里有“想来是”的意思。)②盖五六百人也。③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④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⑸发语词。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④盖进乎技矣。⑤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⑹胜过,超过。例:英才盖世。
  ⑺通“盍”,何。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怎么”。)
  ⑻通“盍”,何不。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语气的助词。)
  故
  ⑴原因,缘故。例:①马无故亡而入故。②问其故。③楚王问其故④既克,公问其故。⑤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⑥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⑦人问其故。⑧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⑨何故而至此?⑩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⑵本来,原来。例:①两狼并驱如故。②宋将军故自负。③此物故非西产。
  ⑶旧的。例:①温故而知新。②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③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这里指旧交情。)④暮去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有衰老的意思。)⑤故例,谪 者移顺天府羁候。⑥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故垒西边。(故:这时有古老的意思。)⑧故国神游。(故国: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⑨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故业:这里指原有的先人的基业。)
  ⑷特意。例:①桓侯故使人问之。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③今公子故过之。
  ⑸所以,因此。例:①故尝与过宋将军。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③故治国无法则乱。④故木受绳则直。⑤故上兵伐谋。⑥故不为苟得也。⑦故王之不王之不不为也,非不能也。⑧故忧思而作《离骚》。
  ⑹故意。例:①广故数言欲亡。②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③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⑤则再拜,故迟不起。
  ⑺仍然。例:①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②三日断五四,大火故嫌迟。
  ⑻事。例:乡园多故。(故:这里指事故,灾祸。)
  「故乡」家乡。例:送儿还故乡。
  「故人」
  ⑴老朋友。例: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③特示故人意耳。
  ⑵指前夫 例外:知是故人来。
  「故事」先例,前例。例:⑴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故尔」因此,所以。例: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
  「故常」常例。例: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已。

  何
  ⑴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⑵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②却看妻子悉何在。③豫州今欲何至?④何由知吾可也。
  ⑷多么。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③作计何不量!
  ⑸为什么。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安陵群不听寡人,何也?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今日之事何如?③君谓皇上何如人也?④痛定思痛,痛何如哉!⑤求,尔何如?
  「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
  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⑶作什么。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何意」
  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由」
  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乎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④然,胡不己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⑨齐人固盗乎?⑩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⑥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⑦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⑧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⑨非仁木乎?⑩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例: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忽乎吾将行兮。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⑸同“于”。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③吾尝疑乎是。(乎:对。)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⑤颓然乎其间。⑥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的对象。)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⑨亦无怪乎其私之也。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12)盖进乎技矣。(13)王变乎色曰。(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5)依乎天理,批大 ,导大 。(16)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17)摄乎大国这间。(18)异乎三子者之撰。(19)浴乎沂。(20)幽独处乎山中。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无以,则王乎?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

  或
  ⑴有的人,有人。例:①或以钱币乞之。②或说处杀虎斩蛟。③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④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⑤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⑥或曰此鹳鹤也。⑦或叩之曰。⑧或曰:“梅以曲为美,......。”⑨一夫不耕,或受之饥。⑩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11)或以告 。(12)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⑵有时。例:①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而或长烟一空。④或随有瘳。⑤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⑶有的......,有的......。例:①或黔其庐,或赫其垣。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③或得日或否。
  ⑷或许,也许。例:①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③冀君在或见恕也。④冀缓急或可救助。⑤云霞明灭或可睹。⑥或朱易量。⑦或未艰贞若是。
  ⑸语气助词,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例: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或:一说泛指代词。)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之或止:即“莫或止之”,没有什么人制止它。)
  ⑹相当于现代汉语“或者”,表示选择。例:到那里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⑺如果。例: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即
  ⑴立即。例: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②即从巴峡穿巫峡。③始缢即气绝。④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⑤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双不即出见。(即:本义项指后一个“即”)
  ⑵就是。例:①几自疑身外即战场。②即今之 然在墓者也。
  ⑶靠近,接近。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⑷则,就。例: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③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④即如前年胡景桂参谧慰帅一事。⑤即如忠烈遗骸。⑥须行即骑访名山。⑦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
  ⑸当,当下。例: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即:当天)②即夕行步如平常。(即夕:当晚)
  ⑹即使。例:①即幸留,病数朋乃瘳。②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③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④即门者持剌入,而主者又不即现见。(本义项指前一个“即”。)
  ⑺假如,如果。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⑻就......来看。例:①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长者深也。②即其新不究其旧。
  [即便]随即,马上。例:①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②你可即便交割。
  [即位]帝王或诸侯登位。例:昭王薨,安厘王即位。
  既
  ⑴已经:......以后。例:①既同寝,夜半,客曰。②既克,公问其故。③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④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⑤东曦既驾。(既驾:已经升起。)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莫春者,春服既成。⑧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⑵与“又”、“亦”、“且”、"比"字连用,表示并列关系。例:①既视建筑雕刻为繁复,而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②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③三军既惑且疑。④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⑶既然。例: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既:这里有“既然是”的意思。)②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既而」例:①既而儿醒,大啼。②既而敌行益迩。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④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⑤既而将诉于舅姑。
  「既已」已经。例:①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②齐军既已过而西矣。③既已,无可奈何。(既已:这里意思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莫
  ⑴不。例:① 然,莫相知。②侧目莫敢过其门。③菲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④宋莫能守。⑤莫我肯顾。⑥莫如遣腹心自结于东。
  ⑵没有什么。例:①尤莫逾油画。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③莫不中音。
  ⑶没有谁。例:①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莫敢违。②时入莫之许也。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⑤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莫或:没有什么人。)⑥奉行者莫辨也。⑦残贼公行,莫之或止。⑧天下莫不闻。⑨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⑩莫之能御也。(11)莫能与之争。(12)众莫不知。
  ⑷不知。例:①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②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5)同“暮”。例:⑴至莫夜朋明。(莫夜:晚上。)⑵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大」没有什么比这个再大,极大。例:①他们既肯赔话,又肯化钱,已是莫大的面子。②视天下为莫大这产业。
  乃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怀其璧。(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且
  ⑴暂且,姑且。例: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②存者且偷生。③这个,你且收着。④别君去兮何时还?⑤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⑥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⑵将,将要。例:①以为且噬己也。②今且九十。③久居,祸且及汝。④不出,火且尽。⑤且为之奈何。⑥若属皆且为所虏。⑦民且狼顾。⑧旦暮且下。⑨人且死见鬼,宜见数百千万。⑩旦夕且死。(11)范君知其必且西奔。
  ⑶而且,并且。例: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②余悲之,且曰。③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④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⑤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且:一说况且。)⑥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⑦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⑧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⑨且矫诏纷出。⑩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1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3)且使遽告于郑。
  ⑷况且,再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