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身设备:"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有谁知道这俩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0 12:07:27

(当你心痛的时候,不妨来看看)

因为一直喜欢元稹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所以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他和他的诗文的作品,尽管,除了诗句,我对这位诗人不甚了解。

最近动笔前,先查了些资料,结果颇为寒心,没想到评论元稹的诸多文章都指出其人格鄙夷、道德低下:为人结权纳贵,遇事口是心非,持才呼朋唤醉,纵情义寡淫霏……本不忍信,“然而无风不起浪”,何况“三人也成虎”。

一度想放弃计划,不过静下心来,反倒觉得:人怎么活,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尤其古人;我们就算穿越时空嗅到了唐代文人的一点点真实的东西,也应该在他存在着的遗作里,那么说到元稹,他实际留给后人的最贵重的财富,并非那些传闻逸事,而是他的文风、诗意,特别是那句横亘千古的“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后两句为“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传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又少。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除了给人以美感,更要引起人们理性上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抛开元诗怡情的初衷,从哲学层面,它也会给我们一定的价值取向:
首先,“曾经沧海难为水”告诉我们一个“经沧海”、“难为水”的道理,需要指出,这并非是元稹首创,早在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孟子便有“观于海者难为水”的观点,元稹只是化用其文,不过更通顺,也更通俗。

与此类似的观点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我们的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经历了大的场面,眼界就得以开阔,便不会把平常的一些事物放在心上。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历着的一件件小事,可以喻之为“水”,我们的目标、理想,则是憧憬中的“沧海”——生活里,多数人所希望的,是达成目标,实现理想,但现实中实际做的,却往往是被各种“水”一样的小事所羁绊?

如果这样,当我们为此苦恼,或者抱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心态地存在?——如果你不愿意被生活改变,那就抢先改变生活。
其次,是关于“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反面意见,即“经历了沧海就真的难为水了吗?”,这与“宁为鸡头,莫为凤尾”或者“宁为凤尾,莫为鸡头”的辨思有些类似。人们所重视的,到底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是为了生活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生活?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泰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说的是泰山并不因为山石大小不同就选择大石头丢弃小石头,一律收之,所以才高大峻拔;长江大海并不剔除小河汇入的水量,一概纳之,所以才浩大丰瀚。我想,连沧海本身都不自大,仅仅见过沧海的人有何资格不屑旁观呢?—— 这里是曲解了诗意,从而嘲讽一番社会中的类似现象。

最后,是对于“海”和“水”的比较,固然,水是海的基础,但海的内涵却远远厚重于水,这就像做人一样,当本来的覆盖了将来的,人就成长了。

海与水有一致性,故而水有成为一部分海的可能,海有还原为一部分水的时候,这个反复的过程就叫做周而复始。

生活中的那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都是在满足中遗憾,或者在遗憾中满足,不论你在人群中是微不足道的水分子还是举足轻重的横澜沧海,你都有转化的趋势或者转变的可能。而自己想把自己固定在什么位置上,对于个人而言也只能权衡,无法把握。——琢磨一句有意思的名言吧:“世界上没有任何欢乐不伴随忧郁,没有任何和平不连接纠纷,没有任何爱情不埋下猜疑,没有任何安宁不隐伏恐惧,没有任何满足不带有缺陷,没有任何荣誉不留下耻辱……”(德国格里美斯豪森《痴儿西木传》)

以上三个论点从纯文学角度非常牵强,但是我一贯主张——“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在文学以外感染人!”

重新回到诗句本身,元稹的这首《离思》是对爱的一种道白,通过诗句所表达出来的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爱人的忠贞不渝,正是这首诗千古所流之“芳”。

第一,名句告诉人们找到真爱时的一种感觉:仿佛经历了沧海一般,感觉之强烈、印象之深刻,前所未有,后继乏人。

作者以“沧海”、“巫云”为喻,借沧海之深广,喻爱情之凝重,借巫云之缠绵,喻爱人之娇艳;这并非是诗人借题发挥,实乃是真情实感。这从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外,仍有证明,比如,元稹为亡妻韦丛先后作过的悼亡诗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等等,字里行间既有睹物思人的“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又有深沉悲悼的“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既有触景伤情的“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又有顾影自怜的“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从这些文字中,足见诗人的情之深、爱之切、思之强、痛之烈。

第二,名句告诉人们找到真爱后的一种态度:难以再有其它的情感可以取而代之,这是一种承诺,更是一份责任!

诗的后两句,诗人因为这种情结,而“懒回顾”于“花丛”,甚至以“修道”的方式寻求解脱。后人有的评价元稹是矫柔造作虚情假意,并据此二句论述其“夫风情固伤雅道;悼亡而曰‘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矣。”(清·秦朝纾《消寒诗话》)——实际上是没有完全了解到诗人的苦衷。

实际诗人那“修道”的选择,实在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时候的一种情感上的选择,即不再选择!这里可以引证一条关于元稹的典故,说的是元稹丧妻之后,欲为其保媒续弦者络绎不绝,元稹一一拒绝,最终为表明心志,才在书房横书“曾经沧海难为水”,以此谢绝各方友朋的好意。——这也是此诗来历的一种说法。

第三,有关元稹为人的批评很多,仿佛是说元稹其人修养与其文境界相距迥异,相差甚远。但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文风,不会与他的处世出格太远,正所谓文如其人之说。不管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如何,起码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元稹内心深处的一片荒凉。

从元稹之作《莺莺传》来看,有张生之原型即为元稹本人之说。历史上关于元稹花红柳绿的传闻也实在不少,比如双文就是元稹众多情人中比较出名的一个。抛开古代文坛才子风流、红袖添香的掌故不谈,从人对感情的态度而言,也许有的人就是那样,一生中可能对一千个人情深,但无论如何,却只能对一个人情真。

能与元稹相比或者成就超越元稹的诗人大有人在,但是在写情方面,可以堪比的也只有苏轼、陆游、李煜等寥寥几人,其中苏轼的《江城子》、李煜的《虞美人》以及陆游和爱侣唐婉一唱一和的《钗头凤》,都堪称观而落泪、闻而动容的千古绝唱。在这里有必要列举一下陆游、唐婉二人的倾情之作《钗头凤》:

◆钗 头 凤◆ ◇钗 头 凤 ◇
【陆 游】 〖 唐 婉〗

红 酥 手 , 世 情 薄 ,
黄 藤 酒 , 人 情 恶 ,
满 城 春 色 宫 墙 柳 。 雨 送 黄 昏 花 易 落 。

东 风 恶, 晓 风 干 ,
欢 情 薄 , 泪 痕 残 ,
一 杯 愁 绪 , 欲 笺 心 事 ,
几 年 离 索 。 独 语 斜 阑 。
错 ! 错 ! 错 ! 难 ! 难 ! 难 !

春 如 旧 , 人 成 各 ,
人 空 瘦 , 今 非 昨 ,
泪 痕 红 悒 鲛 绡 透 。 病 魂 常 似 秋 千 索 。
桃 花 落 , 角 声 寒 ,
闲 池 阁 , 夜 阑 珊 ,
山 盟 虽 在 , 怕 人 寻 问 ,
锦 书 难 托 。 咽 泪 装 欢 。
莫 ! 莫 ! 莫 ! 瞒 ! 瞒 ! 瞒 !
相传,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情深缘浅的这一对恋人在分别又娶和再嫁之后,竟在绍兴二十年,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

比元稹更甚,陆游与唐婉二人可谓先经生离,后历死别,因此愈发郁闷终生,直到陆游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一岁时候,还先后三次到沈园凭兰悼念唐婉,诗作多多,不于细表。

从这些诗人词人身上,不难看出他们与元稹有着一样的“沧海情结”。

第四,元稹的这首诗在爱情诗里不是最早的,却是最深刻的,对今天的我们仍有着不减的魅力。

在一切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人与人特别是男人和女人都独立地依附于他人的时候,为了爱而爱是多么难能可贵!——也许很少有人真的做到,但是绝对有人真的憧憬,于是我们最终在文学作品中寻求到这分坚定与执着的时候,我们在几千年后几万里外都能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毕竟我们知道,爱情有她最纯洁的一面,哪怕是曾经。

——有关元稹诗句及起引发的索思,到此也该停笔了,有的感觉是写不出的,也有的感觉是写不完的,只能简简单单的抒发一点内心被撞击时的,感动——“斯人化雨长眠,逢缘鉴赐诗篇;灵犀但通一点,笑看沧海桑田……”

这是元缜的《离思五首》之四,前两句就是著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现在想必你就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一般都说这是元缜悼念亡妻所做,但也有人说这是悼念一名往昔结识的妓女的。

另附全诗:
离思五首
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渗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偏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取次花丛懒回顾“。自己信步经过“花丛”,却懒于顾视,表示自己对其他女色已无眷恋之心。这种心境绝不是一般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那种潇洒做作与虚伪,而是情到深处,万念俱灰的真诚。为什么会这样呢?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体现了诗人亡妻之后的孤寂情怀。元稹一生精修佛学,尊佛奉道。“修道”也可理解为研习品行学问。诗人思妻之情深厚,无法解脱,于是寄托于修道之中。其实,“半缘修道”也好,“半缘君”也罢,都表达了诗人的郁郁心情,其忧思之情是一致的。

元稹《离思》原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