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皮肤透明情侣:题目为《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了吗》的作文结尾咋写,你们最好自己写一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00:06:43

小成死了,年仅16岁。这个沈阳男孩是在知道中考成绩后跳楼身亡的。他考了645分,如此高分令许多人羡慕,但他却觉得考砸了,因为这个分数意味着上不了最理想的省重点高中(7月12日《南京日报》)。读完这条消息,心里很沉重。他也许永远“解脱”了,但对其至亲至爱是怎样一种哀痛和悲凉啊!

高考成绩揭晓后,某省也有两名考生选择了自杀。而且,这两名考生分别达到了当地二本和二专分数线。但他们觉得,没考上重点大学和落榜无异,今后也没了前途……

是谁让孩子有了这种认识和思维定式?看看我们许多做家长的,总是一再告诉孩子,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考不上最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名牌大学,考不上名牌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不会有好出路。所谓“高考状元”,也早已成了热炒对象,似乎只有“第一”才是成功,名牌大学就等于辉煌未来。在这种环境和观念熏陶下,悲剧能够避免吗?

面对一次次悲剧,应认真审视病态竞争了。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就没有高效率和高效益。不过,竞争也有健康和病态之分。按心理学家描述,病态竞争往往表现为:不管有无可能,竞争目标总是“第一”,总是“最最理想”,否则,挫折感顿生;片面理解“彼亦人也,我亦人也,彼能若此,我亦能若此”,盲目攀比。这使人往往生活在焦虑中,一旦感觉实现目标无望,精神很容易崩溃,甚至以极端方式寻求“解脱”。

病态竞争实际上人为堵死了自己的路。在教育日益发达的今天,成才之路已越来越宽。名校教育资源更优,能进名校学习当然好。但是,因主客观条件进不了名校也绝不等于失败,绝不等于没有出路和前途。非名校出身,却在某个领域成就突出者不胜枚举。你今天考上了专科,也不等于人生道路就被限定在专科层面。改革开放以前,决定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先赋型规则”,即出身血统等因素决定着个人社会位置;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遵循的是“后致型规则”,即谁都能凭后天努力向更高社会位置流动。换句话说,“底层精英”的上升道路早已打通。没考上名校就一蹶不振,岂不是人为堵死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据介绍,美国1999年有1479万人注册读大学学位课程,获得学士学位者不到124万人。这并不全是高淘汰率使然,主要是许多人读大学是为适应职业需要,适应创业需要,使自己得到最优化发展。反观我们读大学,学什么内容好像并不重要,上什么学校才是最重要的。也许你会说,用人单位要看学历并看学校用人。这种单位确实有,但因其不以能力为用人第一标准,就难以避免冗员和庸员,在市场竞争中也难免陷入困境。一旦其觉醒,还是得“以能力和业绩论英雄”。所以,我们今天就应明白读大学到底为了什么。把这个问题搞清了,有助于从病态竞争中解放出来。这也不是要淡化竞争意识,而是要端正竞争目的:最优化发展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可以说,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我们至少应学会欣赏生命,千万不要轻易毁掉这个奇迹。

高考成绩揭晓后,某省也有两名考生选择了自杀。而且,这两名考生分别达到了当地二本和二专分数线。但他们觉得,没考上重点大学和落榜无异,今后也没了

大学,谁都不要来上,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