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ch炫舞宣传片:如何才算艾滋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05:24:29
用手指头捅过肛门,用一种洗浴用的洒水气拧开后灌过肠,现在脚上起了疹子,到底是什么病

去看皮肤科吧.

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简称HIV.你所提到的情况如果没有吸毒,不洁性行为就不可能是艾滋病,估计会是这种药物的过敏反映.不过你还是要到医院去确诊,不要误大事.

脚气

看看对你是否有帮助-----

与艾滋病人共享阳光

------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01日 14:34

1、王三毛 作家 编剧 陕西省渭南市作协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小说《老城墙》、《失乐园》,影视作品有《秦川牛》、《赴任》等。(左兔)

2、马东 护士 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科 一直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 是我国最早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右图)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你们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直播节目,今天我们来聊的是艾滋病方面的问题。

现在有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当中有绝大多数都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而且在中国也面临这样的状况,因此面向青少年的艾滋病宣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来看一则报道:为共同关注艾滋病,红丝带爱心多米诺骨牌万里传递行昨天在中国农业大学正式启动,这次活动是以人体多米诺和实物多米诺骨牌相结合的形式,在短短的几十秒时间红丝带就传遍全场,多米诺骨牌开始传递的时候全场一片欢呼。

刘子亮(艾滋病患者):这些年来我自己受到一些好心人的帮助,我感觉他们帮助我不求回报,我也应该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来回报他们。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我们应该对艾滋病人多关心些。

主持人:此次“121”联合行动红丝带爱心多米诺万里传递行行动在农业大学播下种子之后将会相继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上百所高校展开。

主持人:首先来看一段云南红十字分会的李玲向大学生们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发生在吉隆坡,我的一位从事艾滋病的同仁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的大学同学是一个HIV的感染者,在一次车祸中,他不幸受了伤,当大家把他送往医院的时候他对周围的人说,他是HIV感染者,当时他只是想告诉他周围的人群在抢救他的时候注意保护他们自己,可是由于大家对艾滋病的恐惧,再也没有一个人来抢救他,最后他离开了我们,他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失血过多。当我的朋友用颤抖的声音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知道压在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应该更加投入到这项工作,让更多的人来关心、爱护艾滋病病人。

主持人:您面对第一位艾滋病患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马东:我在上班第二年的时候开始接触第一例艾滋病,当时我见到这个病人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病人确实挺可怕的,因为当时艾滋病一般只有国外才有,国内有了第一例病人后只是听说这个病传染性很大,所以当时我去见这个病人的时候都穿着隔离服,戴好帽子和口罩,如果有眼镜我也会戴上,手套也戴着,其实也就是为病人送一下饭,当我把饭送到病人身边的时候病人很反感地看了我一眼说“你把饭端出去吧!我不吃了。”我说“那我就把饭放在这儿了”。这时候病人就一口唾沫吐在我的隔离衣上,于是我觉得特别委屈,接着就从病房里出来了。后来想了想如果病人老是这样不进食身体就会更加虚弱,于是我就把手套和口罩都摘了,想这样再进去试试,病人看了我一眼后说“你把饭放这儿吧”。语气柔和多了。逐渐地我体会到和病人接触需要掌握很多的防护知识,不能够把自己包起来面对病人,这样对病人也是一种伤害。现在回过头来想当时穿隔离衣根本就没有必要,可是当时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了解,很多人都认为脱掉隔离衣是很危险的。

主持人:您为了创作也会深入这些患者的生活,您对这些患者以及艾滋病本身有些什么看法?

王三毛:我最开始是在1997年别人给我看了两本艾滋病患者的日记后才逐步了解艾滋病的,当时想把这个日记改成一个电视剧,我大概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两本日记看完了,看完后对我内心冲击非常强烈,因为看之前我觉得艾滋病离我们还很远,虽然很早就知道了艾滋病,但是总觉得距离自己现实生活还非常遥远,但是读完这本日记后我才发现艾滋病病人的心理状态。这位艾滋病病人知道病情后不敢告诉自己的亲人,她当时已经有丈夫和孩子了,每天都处在绝望和恐惧之中,以前回到家里都很自然地可以接受孩子的拥抱,可是现在她不敢这样了,只有拒绝孩子,但是孩子又无法理解妈妈的这种变化,就哭。丈夫每次想和她亲热的时候她也只有拒绝,丈夫也误以为她是有了什么情感上的变化。特别是她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她最能信赖的就是父母,可是现在却无法坦然面对,每次想告诉父母实情的时候都还怕父母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篇日记她一天内写了17次感受,在那一刻她决定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怎样结束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她日记里也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写完这篇日记后就离开了家,从此失踪了。一直到三个月前我打电话询问她的家人得到的消息是仍然杳无音信。

主持人: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危险行为

1、文眉;2、共用剃刀;3、污染血液;4、污染器械;5、文身;6、血液制品;7、静脉吸毒;8、多个性伴;9、怀孕妇女;10、卖淫;11、嫖娼;12、游医看病;13、分娩;14、哺乳。

安全行为

1、握手;2、公用工具;3、办公用具;4、 卧具;5、共同游泳;6、咳嗽;7、公用浴池8、喷嚏;9、 共同进餐;10、蚊虫叮咬;11、拥抱;12、公用电话;13、共用马桶;14、餐饮用具。

主持人:应该说在我们生活中一些社交距离接触艾滋病患者都是安全的,是这样吗?

马东:是的,平时我们在接触病人的时候除非在进行侵入性的操作比如抽血、输液等我们才穿好防护服、戴好手套,这样对自己和病人都有保护的作用,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我们都是面对面的交流。另外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小女孩(8岁)的故事,有一天我上白班,孩子的父亲让我帮助照顾一下这个女孩,而且没告诉我确切回来的时间,只是说让我帮着照顾一下,孩子看见爸爸走了后非常不安,非要找爸爸,后来我答应晚上留下来陪她,这样她才慢慢安静下来,到了孩子吃药的时间了孩子不想吃,而且说要是妈妈在肯定不会让她吃这种药的,接着又提出了一个条件,她说吃药可以但是要我背着她睡觉,由于当时她吃的药物必须是按时服用,否则达不到效果,因此我就答应了她,就这样一直背着她走了一夜,因为我觉得这个小女孩确实太可怜了。

王三毛:我当时写作的时候采访了很多艾滋病工作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当时我觉得那位抛弃丈夫和家庭的艾滋病患者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应该说她更缺乏一种面对艾滋病的勇气。

马东:我来给大家念一封艾滋病患者的信:“朋友们我是一名HIV感染者,以前我和大家一样也对艾滋病这个字眼有一些模糊而且从众的恐惧,当看到化验单的时候我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是真的,眼前的世界突然间和一秒钟以前完全不同了,大脑杂乱而且茫然,想到的都是恐怖的疾病和人们异样的眼光。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下地狱也不过如此。”当然这封信很长,这只是其中一段,当时我们看完之后都流泪了。

主持人:来看一段电视剧《失乐园》的片段,这是一段对一位得了艾滋病的女孩的电视采访报道:

记者: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小白云将在屏风后接受我们的采访。

小白云:我今年6岁半,爷爷说我有病,不能上幼儿园,不能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记者:你想不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学呢?

小白云:想!可我知道我得的是艾滋病,我会死的。

记者:小白云!你别害怕。

小白云:我不怕!爷爷说了,艾滋病并不可怕,爷爷还说董伯伯正在研制一种药可以打败艾滋病,我还想说我不想待在屏风后面了,我想出来说话。我想让您(董伯伯)告诉那些小朋友和一见我就躲得远远的阿姨,我不会给他们传染上艾滋病的。等我吃了药我就能长到7岁,就可以继续上学了。然后我就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再也不让爷爷奶奶花钱给我看病、为我伤心流泪,我再也不得艾滋病了。

主持人:最后镜头定格在男主人公身上,刚才那一幕发生在他主动求死的关键环节当中,小白云的命运同样也是牵动着大家的心。

王三毛:当时在写剧本的时候是想通过一个强大的冲击力使男主人公放弃死的想法,因为在以前的剧情中他一直有着求死的欲望。当时拍这场戏的时候很多群众演员都哭了。在这部电视剧播出后我接到过很多电话,其中一位患者说他很敬佩这位女孩,觉得自己也应该有小白云这样的勇气。在电话里我鼓励他说应该有这种勇气,因为这个社会对艾滋病人已经很宽松了。他在电话里沉默了很长时间对我说他还是不敢说出自己是一个艾滋病患者,话没说完但是我想大家都能够明白这毕竟是一部文艺作品,和现实生活还是有差距的。

主持人: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没有遇见过轻生的艾滋病患者?

马东:遇到过。有的病人对我说自己并不害怕死,但是觉得活着没有尊严,我们艾滋病人最害怕的就是别人歧视的眼神,活着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不如死了算了。

王三毛:我采访过很多艾滋病患者,他们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子——完了。然后他们就有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怎样去死。我曾经采访过艾滋病专家,他们告诉我艾滋病的死亡率在四大疾病中只占到第四位,但是艾滋病的恐惧在于人类目前对于艾滋病的无奈。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看1997年《健康之路》记者晓荣采访时记录下来的一个真实故事:

晓荣:那是去年8月份我去云南边陲的一个小村庄采访,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当时她仅有四岁,她非常爱美,很爱跳舞,但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是显示出与众不同,村里的人告诉我她的爸爸因为吸毒染上了艾滋病去世了,而她的妈妈被爸爸传染后又通过怀孕把艾滋病毒传染给了她,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了但是她的神情让我怎样也忘不掉。小女孩今年已经10岁了,现在她的身体情况很不好,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她担心。

主持人:作为艾滋病工作者你们除了在日常工作中照料他们以外还想做什么?

马东:我觉得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正确的治疗心理的辅导同样重要,因为他们的内心非常脆弱,很多艾滋病患者对我说我们更想得到心理上的治疗,现在艾滋病人在逐步增多,如果每个人都有想死的念头,对社会肯定也是不利的。很多艾滋病人都表示希望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让社会慢慢接受他们,不要歧视他们,让他们能够和别的病人一样有一个好的心态来接受护理和治疗。

王三毛:实际上就像前面所说的,现在艾滋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疾病,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很多病人都是很无辜的,需要人们的帮助和理解,应该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主持人:最后给大家念一封艾滋病患者的信:

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但我们不是魔鬼

我们和正常人一样善良

有爱心

和正常人一样有生活的权利

我们本来有着各个不同却都在轨道中运行的人生

只是由于自己或者他人的错误而有了这种尴尬的命运

我们为此愤怒、伤心、绝望

我们之所以痛苦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上自己、爱亲人和朋友

正因为有了爱我们不会再让我们身边的人感染

就让子弹在我们的胸膛里爆炸

我们不强求自己能看到艾滋病被征服的那一天

但我们相信艾滋病终究会被人类所战胜

主持人:医院联系电话 (010)6422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