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明最新视频:我想跳槽 没经验 谢谢各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0 13:50:17
我是一个技术工人 是数控技术 主要是操作 编程
通过参加省举行的比赛 获得了技师证书
我现在在国企工作 我不喜欢国企的管理 什么都不喜欢 我想去苏州 无锡去工作 怎么一步一步 找工作 我现在21岁

据我所知,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是很受外资企业欢迎的。
苏州 无锡有很多这样的生产性企业,如果你真的想跳槽建议你多留意一下与你工作技能相关的企业的招聘信息,很多时候这类的企业招聘不会招工人,但你可以通过招聘信息了解到这些企业的性质,有合适的就主动联系,应该会有收获的。

  你是否该跳槽了?

  案例

  跳槽者经验谈——抓住时机看准地方
  樊先生,曾供职于著名外资电子通讯企业,10月份他跳槽到另一家外企,月薪上涨约30%。他认为自己的跳槽相对比较成功,原因在于人才市场在经历了非典之后,高端人才市场相对疲软,而他所选择的这家企业是刚刚进驻中国市场,正处于创业阶段,对高端人才待遇优厚。他所看中的一是企业开出的高薪,再有重要一点是这家企业为人才提供了较为宽阔的发展空间,而以前的企业目前已进入发展平稳期,员工自身的发展余地受到了很大限制。
  人在职场漂,谁能不跳槽。按照职场规律,两三个月后,即明年年初,将又是跳槽高峰期。看着一些同事或朋友为此正“厉兵秣马”,你是不是也心动,禁不住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一打小算盘呢?
  先回答五个问题
  在职场上曾经流行过一个简单的跳槽测试:上司是否具有“体恤民情”的亲和力?上司是否愿意倾听员工的意见?公司里人际关系是否轻松和谐?薪资是否随着公司创利节节升高?公司里的个人发展是否前景光明?如果以上答案为“No”,那就可以“跳”了!
  前程无忧执行总监郑诺民认为,当公司的成长非常缓慢时,给个人提供的发展空间就渐渐变小,个人通过跳槽来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
  中华英才网总裁张杰贤认为,判断你是否该跳槽,关键是看现有岗位是否还对你有吸引力。大多数的工作都具有很强的重复性。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是在重复相同的工作,很多人对此都会感到厌烦,希望能够调换另一份工作。跳槽也许能马上给你带来新鲜感,但需要提醒你的是,你应考虑你能否长期对一份新的工作保持热情。
  张杰贤说,目前看来,人们考虑跳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现在的工作对自己的吸引力还有多大;第二,经济收入;第三,新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新工作的岗位状况、整体环境和发展前景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华信惠悦的总经理程达认为,对于职位越高的人,在跳槽时他越应看重事业发展的前景,一定要选那些能给自己职业发展带来最大价值的职业和职位。
  前程无忧执行总监郑诺民提醒你,一般而言,一个人要熟悉自己的行业大概要两年的时间,如果想要对行业、职业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则需要五年的时间。一个总是不断跳槽的人,他的职业选择机会会越来越少。而且,在应聘新的职位时,用人单位肯定会关心他频繁跳槽的真正原因,很可能会对他的忠诚度大打折扣。

  应该跳到哪里去

  20岁的人跳槽和30岁的人有着很大的区别。20多岁,年轻,事业尚未定型,多接触一些领域,多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对他们来说是锻炼;而30岁跳槽必须考虑的东西就太多了。在一个领域内涉足了很长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再转向的时候就要格外小心。
  金令牌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经理王景春认为,中高级人才在跳槽时最应关注的是企业发展前景。那如何判断一家企业的发展前景呢?王景春说,业内有一句话“小型企业看老板,中型企业看行业,大型企业看文化(企业文化)。”很多时候看一家企业的发展前景,首先是看企业老板如何,其经营理念、个人魅力都是中层人士考虑是否应投其麾下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因为对老板做法决策不满而离职的中层约占跳槽的70%。其次,是看企业的规模。中层职业人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到企业后他是要带动企业发展的将帅;过于狭小的发展空间会造成人才“缺氧”,从而失去跳槽的价值。
  前程无忧执行总监郑诺民认为,在跳槽时,应该考虑四个主要因素:第一,公司的性质及规模。这决定着公司的不同文化定位,以及公司的规范程度。规模较小的企业,因为企业内部人员竞争较小,一般能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提升、发展机会;大公司一般比较规范,各项设施、体系都比较配套,但竞争会很激烈,而且都要按部就班来进行。第二,未来的老板。必须对你未来要服务的老板进行仔细了解,分析你们对公司的认同是否一致。只有双方认同一致时,这样的合作才是比较理性的。第三,应分长期和短期来看你打算去的新职位,如果它对你职业前景非常有帮助,就要积极地投入。最后,应该看未来职业给你提供多少薪酬。

  需要跳槽的五种迹象

  一份由《中国青年报》完成的调查显示,五种情形最可能成为引发青年跳槽的理由,如果你注意了以下五种迹象,你将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挣扎而另外去找一份你真正喜欢的工作。

  一、怀疑自己不合格

  工作感到痛苦,实际上这可能是自己工作表现不佳而又不愿正视这个问题。因此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干得如何?即使没有得到公开的负面反应,仍然可以发觉一些蛛丝马迹,表明你的工作没有达到一定标准。你可以请老板对你的表现作一个评定,以确定是否仍符合他的要求,或者是请教一位精明且诚信的同事(最好他的级别比你高)为你作一个非正式的评估。

  如果你从哪一方面都得不到建设性的意见,不知为何感到自己的工作表现欠佳,这可能确实到了该找一个能给你更多支持的工作环境的时候了。

  二、你与上司不合拍

  你如果表现上符合上级的期望,但仍感觉不快,这可能是你与上司个人风格不同的缘故。一种较好测试方法是:你在上司身边时感觉如何——是自在放松还是紧张不安?他提供的“帮助”是否更像是批评?是否他希望迅速答复而你总需要时间来反应?他对任务有明确的指示还是希望你能自己领会?或者你的上司难以相处。如果你发现他确实有这种名声,最好向人事部门征求一些意见,然后再直接找你的上司,比较得体地表达你的意见。有许多经理意识不到他们可以有效地与人交流。当然,如果普遍的看法是“没什么希望”,那么你就可以考虑着手准备自己的求职简历了。

  三、你与同事不合拍

  你的同事不都是你最要好的朋友,如果你属于直截了当、性格开朗的,而你的同事却是阴郁不坦率的,可能对你的心境有不良的影响。如果想了解你是否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可以问问自己:当你与公司的人交往时是否觉得格格不入?你是否对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感到乏味和无聊?你在工作中是否感到有些不自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可能已陷入一个无法展现自己的环境。在找到适合你的工作环境之前你是难以快乐起来的。

  四、你闭着眼睛都能工作

  这可能表明你能力已远远超越你的职位而自己却不知道。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你仍然能够从工作中学习别的东西吗?想进一步发展你正在使用的技能吗?有无长远发展的机会?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关心,还是仅仅领工资回家?多数人当不能从工作中学到东西时,他们会疲惫无聊的。

  五、你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干这一行

  许多人选择职业多少有些偶然性,结果可能胜任这项工作,但并未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几个小问题可以帮助你发现是否在干自己想干的工作:如果你可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同一职业吗?你是迫不及待地阅读你这一行的报刊,还是将它们仍到一边?你有兴趣阅读这一领域有名人物的自传吗?如果不是,你该考虑去见职业咨询顾问或参加求职测试或讲座了。

  三类人不要随便跳槽

  一、在现有工作岗位上不满一年时间的;
  二、仅仅因为与老板关系不好的;
  三、近期正在进行学习和培训的。

  怎样跳槽风险最小?

  一、培养内线,有空缺职位就跳。

  就公司雇用程序看,除非是流失率非常高的公司、领域,一般大规模招聘机会很少。一般公司出现岗位短缺,内部人员是最早得知信息的。而这时,招聘也主要依靠内部员工介绍,所以,如果你有了目标公司,不如看看有没有人可以推荐自己,那样跳槽的成功率要高很多,因为那时竞争明显少很多。所以,跳槽不一定非要等到年末年初跳槽高峰期,疯赶这个集。

  ??二、拿到自己的报酬后再跳。

  ??如果你是销售管理人员,而且本年度绩效相当不错,建议你应尽量在年底拿到红包后跳槽。毕竟你辛苦了一年,而且年终的三项指标核算(营收、销售费用、毛利)能帮助你估价自己在公司、行业与市场上的身价。销售及销售管理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上明显表现出需大于供的态势,企业当然乐意为稀缺的高端人才“保留”岗位。是否跳槽应视自己的竞争力、职业稀缺度、长期发展需要、对你生活的影响度等做出选择。

  ??如果你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且得到的聘书质量明显好于现职位,那就不要计较眼前小利,踏实跳吧。

  ??三、“骑驴找马”或“骑马找马”。

  ??求职者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跳槽风险、减少跳槽成本。那最保险的做法是不要急着辞职。先干好本职工作,同时,瞅着机会,一旦有了跳的可能,就迅速抓住机遇。现在很多职场的人都明白,没有和新东家谈好之前,不露任何的蛛丝马迹。

  ??在谈到辞职理由时,也有一定的技巧。往往“想继续学习”、“出国深造”、“与家人团聚”等理由可以被接受。而如“人际关系太复杂”、“管理太混乱”、“公司不重视人才”、“公司排斥我们××的员工”等,这些理由则不会让新东家对你有什么好感。

  成功跳槽靠的是什么?

  跳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策略。“人往高处走”,这固然没有错。但是,说来轻巧的一句话,它却包含了为什么“走”、什么是“高”、怎么“走”、什么时候“走”,以及“走”了以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当面临跳槽时,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跳槽,从而取得职业的成功呢?

  首先,要确定你跳槽的动机是什么和自己是不是需要跳槽。大致来说,一个人跳槽的动机一般有如下两种:一是被动的跳槽,即个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不得不跳槽,这里又具体包括对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工作内容、工作岗位、工作待遇、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发展机会的不满意等方面。比如,如果你与上司关系不融洽,觉得得不到发展,你自己也感觉无法适应目前的环境,那么恐怕就要考虑换个环境试试了;第二,是主动的跳槽,即面对着更好的工作条件,如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会,自己经不住“诱惑”而促使自己跳槽;或者寻求更高的挑战与报酬,比如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应付目前的工作绰绰有余,并且发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的时候,你就不妨考虑换个工作试试。

  无论如何,当你具备了跳槽动机的时候,就是你跳槽行动的开始。但是,为了跳得更“高”,你在跳槽前不妨先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1、是什么让你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了?
  2、你想跳槽经过慎重考虑了吗?还是一时的情绪?尝试做自我调整了吗?
  3、跳槽会使你失去什么,又得到什么呢?
  4、适应新的工作或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你有信心吗?
  5、你的背景和能力能适应新的工作吗?
  6、你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
  7、你有没有职业目标?新的工作是不是为你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职业方向?
  8、征求过专家的意见吗?有没有咨询过职业顾问?

  如果对上面的问题回答是“是”,那么你可以接着考虑下面的问题:

  1、你要跳过去的公司的职位是什么?如果比你现在的职位还低你能接受吗?
  2、新的工作要求你从头做起,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吗?
  3、你在目前的公司里工作有多久?—一般来说,在一个公司的工作至少应该满1年,否则它不会为你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职业发展依据;
  4、你应何时跳槽?——最好的状态是在目前工作进展顺利时跳槽,那么你的职业含金量会大大提升。
  5、你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能力了吗?你的优点或特长是什么?你有哪些不足?——这里要求你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自甘弱小。

  一旦决定跳槽,你就要大胆地付诸实施了。这时你需要选择恰当的跳槽时机,以下是职业咨询顾问提醒你跳槽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和建议你的比较妥当的做法:

  1、知己知彼:查阅与目前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明确自己是否受到违约金或竞业壁止等条款影响、离职手续办理难易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2、尽可能收集新公司的信息以及可能要求自己提供的项目,做到有备无患;
  3、设计简历:准备一份职业化的简历,你可以寻求职业顾问的帮助;
  4、有时候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能力,使用猎头公司应聘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5、递交辞呈:向原公司递交辞职信,做好离职过渡期的安排。记住千万在拿到“O ffe r Le tte r”以后再递交辞职信;
  6、与人为善:虽然你应聘成功了,虽然你可能“痛恨”原来的公司,但是也不要在背后恶言冷语,你哪天还会“用”到原来的公司,这谁也说不准。

  跳槽时如何获得更高薪资

  在转换工作时面对数个公司邀请你面试,你是否常对如何提高你的薪资烦恼?不知如何与公司谈判、不敢厚着脸皮要求吗?专家告诉你六大秘籍,让你得到应得的满意薪资:

  1. 勇敢开口要求,否则永远不会是你的:

  通常人力主管在招募新进人员的时候,不会主动给予新进人员较高的薪水、福利,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只要按照公司既有制度,一切照旧,当我们在面试时,不要吝啬提出你的要求,这样让人家了解你的想法,也有了协商的空间。

  2. 了解市场行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你想要提高你的薪资所得时,了解其它同行的薪资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当你有这些数据时,你可以比较客观的替自己争取到应有的福利。

  3. 永不轻言放弃:

  虽然公司主管无法给予你所想要的薪资待遇,但是你也必须极力争取,因为有时因为你的坚持,公司会让步。

  4. 说实话:

  当你面试的公司在询问你上一份薪资时,最好的策略是诚实以告,因为当你用欺瞒的手段来获取高薪资,一旦被发觉对你的信誉将有不好的影响。

  5. 先赢得未来上司的心:

  首要秘诀就是说服未来的公司:你值得他们在你身上花的每分钱。在面试前先准备好,表现你的企图心与意愿,先让他们喜欢上你,觉得不能不雇用你,再提出你的薪资要求。

  6. 把握时机最重要:

  提出要求的时机很重要,最佳的时机就是当未来上司已准备好要雇用你时。 一般人常犯的一个重大错误便是太快接受雇主的提议了。当然你想要表现你的热忱与决心,却无须太过莽撞,“我可以再考虑一下吗?”是最好的响应,适当地含糊其词是无伤大雅的。

  跳槽指南:让简历打动人事经理的心

  你应该认识到,掌握你命运的是人事经理的理解而非你的意愿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顾问,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人做出判断,而依据就是他们在简历中对自己所做的介绍。身处这样一个角色,我最优先考虑的是从众多应聘者中精选出少数合格者,并帮助客户避免错招庸材。向求职者施舍善心并非我的工作内容,恰恰相反,我发现自己总是抱着某种不耐烦和玩世不恭的心态来处理每一份简历的。

  有太多的简历都反映出一种天真的想法,即理性的读者将会阅读其中的每一个字。理性读者的标志是一颗宽容的心,超然的自我以及大量的空闲时间。这样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我当然从未有幸遇到过。

  放到我办公桌上的数百份简历中,我真正看过的不到一半。多数经我快速浏览一遍之后,便被归入了“时间允许再完整阅读”的行列。其余的之所以能够得到重视,是因为它们具备了一份有效简历的条件:像市场推销手册一样,它激发了我对一种特殊“产品”—你这个人—的兴趣。未能过关的简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考验我的耐心,另一类则是要博取我的信任。

  通过初审

  完整阅读两页单行空格的打印简历需要2至5分钟,即使快速浏览也要40秒左右。在这40秒时间里,我必须发现一个能够使我继续看下去的“理由”,否则,我就要准备看下一份了。因此,你的简历切忌让我一眼看上去便感到厌烦或者提不起兴趣,所以不要使用密密麻麻的大段文字和窄小的段落间隔。

  大部份编写简历的人都清楚,自我推销的内容不应超过两页。然而许多人却以这一上限为理由,将两页纸填得满满当当。他们利用第一人称,把个人历史资料尽可能详尽地堆砌在这部份,通篇满是代词、形容词和从句。

  请千万不要这样做。简历中的空行要宽,标题要用粗体,段落首行要缩进,或者使用粗圆点之类的任何标记,只要它能迅速引导我的视线指向那些可能吸引我的内容。应当避免使用花哨的字体、浮华的格式或者其它惹人注意的特殊视觉效果。它们有损于简历的内容,并且给了我不再看下去的理由。

  即使最赏心悦目的格式也无法替代简历中缺少的内容。将求职想像成马上枪术比赛,你的简历就是角斗的战场。我认为你是在竭尽全力地吹嘘自己,你也应当想到我会努力贬低或者反驳你的每一项成绩。如果第一轮筛选过后你依然能端坐于马上,便可以进入第二轮—详细审查。再通过这一关,你就可以进入城堡去面见公主了。

  扣除风格分数

  我总能看到一些堆满了数据的简历,很显然,其作者确信我将为他们填补空白—综合分散的信息,联系相关的内容,并最终确定他们属于哪类人才。然而面对众多急于成功的应聘者,我没有动力去做这些事情。为你寻找生活的意义并不是我的职责所在。

  对我来说,清晰、具体的求职目标、经历概述或简介是一种愉快的挑战。通过它们,我可以评估你所提供的证明自己才干、成就以及未来承担责任的能力的各种证据。

  在这个阶段,简历的内容与形式已变得同样重要,我既关注你陈述些什么,同样关注你怎样进行陈述。我就像跳水或体操比赛中的裁判,扣除你的简历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完善的部份的风格分数。因此,某个突出的缺点或者一系列细微的不足之处累积在一起,便可能让我对你失去信心。我看好的是那些保持低调的人,他们以过去的成就、头衔和受到他人信赖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价值—实实在在,无可辩驳。

  至于简历的风格,没有理由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谁的简历。同样也不应考虑第三人称叙述形式,那样听起来并不像局外人的客观评价,只会显得虚伪。

  我欣赏不滥用能力形容词的应聘者。诸如“主要贡献”、“富于活力的方案”和“显著提高”之类的描述均非客观事实,它们只是简历作者的观点,多少会被打些折扣。另外,我对“积极地”、“主动地”和“卓有成效地”等夸张的程度副词也比较反感。

  使用“怯懦”那样的动词同样会被我扣分的。以管理、执行、分析、创造或组织等词语来诠释你过去的工作与成绩,让平庸之辈去辅助、参与或帮助解决吧。

  可以用头衔、数字和名字来突出你过去所取得的成就。我尊重头衔,因为它表明曾经有人充份信任你而赋予你重要职责。但是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

  数字具有两种功能。首先是可以展现出业绩的卓著。同简单表示“提高了生产能力”的应聘者相比,一个在“7个月内将工厂产量提高156%”的人无疑会令你印象更加深刻。另外,“管理350名技术设计人”同“领导工程小组”相比,前一种陈述能更好地证明你的能力。其次,数字可以提供难以质疑的具体证据。

  名字的功效与数字相同。国际商业电器公司(IBM)不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处理公司”,它就是IBM.在这里工作的意义当然不能同就职于玛蒂的软件天堂公司这样的小公司相提并论了。能否想像乔治。华盛顿在简历只是这样写道:曾经在世界上一个主要国家的政策规划与执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无法直接借助名字的优势,不妨尝试以“《财富》杂志100强企业”,或者“全球最大的鞋带生产”之类的描述来引起我的注意,我对你的能力与成就的认识会因此而产生很大不同。

  打动我的心

  信任感的建立不能仅仅依靠掩盖自己的缺陷,还要通过充份的背景研究,找出你的目标及其关键的兴趣所在。如果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公司)的确是你的最佳选择,那么你要努力钻入我的头脑中,想想我可能对你的简历提出哪些问题,并按照大致相同的顺序。假如你做不到这一点,说明你还不了解自己的市场,需要进行更多的调查。我发现,如果在我的潜意识感到需要某一信息时,它能够恰好呈现在我的眼前,那种感觉真是太令人满意了。如果两页简历中几次出现这样的情形,我就认为这名应聘者确实符合我的要求。我所需要的正是这种默契。

  如果你认识到,掌握你简历命运的是我的理解而非你的意愿,那么我们就能融洽相处。告诉我怎样来使用你。来吧,努力推销你自己,让我无法拒绝。

自信是最至上的宝剑!
跳吧!没关系,前途会一遍光明!

最好是有朋友在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