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酒店开会诈骗:谁知道侗族有什么风俗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4:22:27
我有个兄弟他妈是侗族的 他的户口上也是侗族  但是他从小和汉人一起生活不知道有什么 风俗习惯....

侗族

中国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 、广西等省区。人口251.4 万人(1990)。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计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侗族源于“古越”族系,由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而来。从唐到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土司制度,清初实施“改土归流”后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但侗族内部某些氏族组织残余仍普遍存在。
侗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叙事歌可连唱数夜。《莽岁》、《三郎五妹》等流传最广。“琵琶歌”为侗族所特有。长期从事农业,以种水稻为主。有林业 ,杉木驰名全国。民间手工艺发达 。善于建筑,侗寨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行一夫一妻制。流行姑舅表婚。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的习俗。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同汉族。山区穿右衽无领短衣 ,管裤 、包大头巾,女子上衣大襟无领、无扣,襟边、袖口、裤脚镶花边,束腰带、裹腿,包头帕。主食大米,好饮米酒,嗜酸辣味。油茶是特有的待客小吃。信仰多神。人死后行土葬。

族名

公元6-9世纪在今侗族居住地的专管少数民族的州对所辖地区称“峒”或“溪洞”。这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并加以编号。现在该地区的一些村寨仍叫“洞”。此名慢慢变成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

人口分布

截止1990年侗族人口总数为251.401万人。

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

历史由来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份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份移至广西定居下来。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乱战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军人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以上这些移民和屯军,以后有大部份融合到侗族中。

语言文字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方言区,但差异不大。现在多数人能说汉语,有的地方完全说汉语。侗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但没推行起来,现在基本通用汉语。

宗教文化

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萨母”,各寨都建有“萨母祠”或神坛供奉她。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相信灵魂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侗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侗族大歌、哆耶舞、芦笛舞、侗戏、斗牛会是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习俗及社会

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行歌坐月,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男女青年交往自由,女青年以来的访的男青年多为荣。男青年去时,每人都手提一个灯笼,晚上谁家的灯笼挂的多,说明谁家的女儿出众,其父母也很得意。过节时,男女青年唱对歌表示爱情。

男人穿对襟或右衽无劣谔衣,包大头巾;妇女穿大襟无领上衣,穿百摺裙,束腰带和绑腿,包头帕,留长辫。

以大米为主食,山区多吃糯米。好饮酒,嗜好酸辣味。打油茶、鱼生、腌鱼为自食和待客的上等佳肴。

多数地区的侗族过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让牛休息,供以鲜草、糯米饭等食品。吃新节多在七月,届时以新米和鱼祭祖,预祝丰收。

老人去世,男子须剃发。无论男女,均要汲水沐尸,而后装束打扮,含口银,忌铜铁附身。丧期孝事忌荤吃素,实行土葬。

经济方面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也有一些林业,所产杉木非常有名。民间工艺较为发达,鼓楼和风雨桥是独具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新中国成立后,与苗族联合建立1个自治州,单独建立了3个自治县,与苗、瑶、壮族联合建立1个各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