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到武汉的汽车票:什么病尿中有管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04:32:25
尿检问题

一般管型的形成条件为:①蛋白质的存在;②尿流缓慢,尿液充分酸化及尿液的高度浓缩;③有局部性尿液积滞;④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传统的管型演变理论,即上皮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蜡样管型,受到不同管型成分即多途径的形成转化的挑战。由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可形成脂肪管型;细菌、白色念珠菌、结晶体等均可参与管型的形成。

  按管型内基质及内涵的性质来分类的Lippman分类法不够完善,如红细胞管型可分三种:一为管型中见新鲜红细胞;二为管型内见变性红细胞;三为红细胞蜕变成红、棕色颗粒的血液管型。白细胞管型又可分成中性粒、嗜酸粒、单核、淋巴及吞噬细胞管型,另外还有血小板管型。色素管型中除可因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胆红素形成的管型外,还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及黑色素颗粒等管型。
由纤维蛋白原凝固可形成纤维蛋白丝管型(Fibin thread Casts); 由免疫球蛋白轻键沉淀可形成骨髓瘤管型(Myeloma Caets)。有的作者按管型形态的长度、宽度、体积、形状行曲定名为长、短、宽广、巨形、麻花、裂纹、球形、镶嵌、复合或二种成分混合的混合管型。

  管型的参考范围的确定,因所选择正常人年龄、性别等不同有差别外,还因采用的实验手段报告方式,低倍,高倍视野范围,是否有经验的检查者检查,耗费时间多少,是否复检等有很大变化,国内外报道不一,如Wenk1981提出管型应少于1-2/ml,Kesson提出在清洁中段尿中偶见,而Miller对100人的检查,提出正常人尿中透明管型为5.2/全片同,而细颗粒管型为19.5/全片,总管型数为26/全片。Hyode报道了133名正常人中段尿中管型平均为0.24/μl,因报道单位不统一而差别较大,我国在1987年对全国21省市无区224 291名2岁-14岁儿童的尿过筛检查中发现,尿沉渣 管型异常(即不正常)定为:透明管型≥5/高倍,颗粒管型≥3/高倍,红细胞管型≥1/高倍。但有的儿科教科书仅在一周内的新生儿见到少量透明管型。有的工作者在剧烈运动后的人群尿中检出大量形态的颗粒管型,达数/ml尿液,也有作者提出在正常人除可在低倍镜下偶见透明管型外,不应见到其他任何管型。由上述可见,不同人群不同检查后的计量单位不统一,结果难以对比。建议统一显微镜视野大小,如150×,250×报出10个视野看到最少到最多数,如进一步采用尿沉渣 计数板则可统一以μl或L报告,希望大家对不同人群尿沉渣的数量、种类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以便确定正常人群尿中是否有颗粒或其他病理管型?有多少?

  尿管型的临床意义是个难点,对管型的意义不可一概而论,常需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林泽许在28例DIC病人尿中均查见血小板管型,认为有超前诊断价值,并对31例拟霉菌感染者中11例反复发作肾孟肾炎者检出了6例霉菌管型。日本作者在糖尿病、肾病尿管型中查见脂肪变性的空疮变性管型(Vacuolar Denatured cast)。Hebert对SLE877次尿检查中24%病人查见肾上皮细胞管型认为与复发预后有关,中山医科大学肾病研究室检查588SLE尿后也指出尿中肾上皮细胞管型与病人存活率及预后相关,cheson等对30例多发性骨瘤病人尿检查,经临床证实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9例,其中6例(67%)在尿沉渣 中查见骨髓瘤管型,术间佐等在14例肾移植手术后尿沉渣 中查到淋巴细胞和肾上皮细胞管型。

  由上述临床情况看,除肾小球 、肾小管、间质的感染、中毒、结石等病人尿中可出现不同的病理管型外,还应对糖尿病、红斑性狼疮骨目的地瘤等病人的尿管型仔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