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 和 pmp:<<红楼梦>>的主要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05:41:45
要的是主要的,不是所有的!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 (一)宝玉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 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 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必然要处处受束 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渲泄,在道学先生们看 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 未必。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 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细吗?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 等等,简直够个像样的文学家了。连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 承认他懂得多,怎么能说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 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 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不苟且 、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 标准要求,自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 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理 财,撑起家业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 家的“子弟戒”了。
1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 的女孩子。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 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这就坏事了。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 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 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 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这段话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心理上起什么作用,就可想而 知了。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 顿。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 ,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 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想当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大观园,在她那个不成 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年仅十七岁。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红楼梦》 把晴雯这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写得光彩四射,楚楚动人,又把她的结局写得让人刺心搅肺,心酸泪落,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这就是现实主义手笔的魅力。
 2、。袭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随和,同上下左右的人关系都搞得不 错,所以说她“温柔和顺”;而且长得也“柔媚娇俏”,所以又说她“似 桂如兰”。她跟了宝玉后,“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处处体贴,时时 关切,无微不至,成了宝玉身边第一号得意的人。宝玉的贴身大丫头,她的特点就是处在一个不主不奴.不妻不妾的地位上.她与宝玉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对主人温柔细心,殷勤服侍,她的最高理想就是能成为宝玉的小妾.晴雯的出现使她有了危机感,于是她色引宝玉与其发生了性关系.并对王夫人说起了宝玉周围的情况,进言让其出大观园,致使清白的晴雯被赶出了贾府,含冤而死.在书中.袭人这个人物是讨厌和令人反感的,因为她是一个可耻的告密者,是个十足的奴才和卫道者. 她的所做所为合乎当时的妇德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主子命令她服侍谁,她的心里便唯有谁。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博取功名。宝玉挨打后,她乘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大谈宝玉“男女不分”,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 ,吓得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袭人因此取得了王夫人的宠信,王夫人把她升为“准姨娘”,被晴雯斥为“哈巴狗儿 ”。宝玉出家后,她嫁给蒋玉函。

3。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 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 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 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高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 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 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 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

4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 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 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 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 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 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 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 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她自己既是封 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 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5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 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 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 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 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 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 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 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 装“糊涂”,她太聪明了。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6。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 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 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 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 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 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联系着。.’元春省亲’以贾家长女元春为中心,刻划面上荣誉感宠一身、内心世界异常空虚,为贾家荣华富贵而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幸福。连详尽描绘了贾家为元妃省亲不惜工本大兴土木建造大观园,这是四大家族最兴盛时期,画家以传统表现技法着重刻划了大观园的富丽堂皇,反衬了元妃的悲剧命运直至病重而亡,预示着大家族的必然衰落
7。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 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说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为。“敏探春兴利 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 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 ,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 花”,又鲜艳又有刺。在“抄检大观园”一回,她居然敢打那个大太太的 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可是对 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还要“畏她五分”,独表敬重。 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娇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 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

8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 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 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 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 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 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9妙玉是个出众的才女,诗书琴棋样样皆通。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 。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黛玉还称妙玉是 “诗仙”,要知道黛玉是不轻易恭维哪一位的。她爱洁成癖,刘姥姥站过 的地方她要用水冲刷,还不许送水的小肠跨进庵门一步,似乎有些不近人 情了。可是从她的出身、境遇考虑,这种性格就可以理解了。她出身宦门 ,聪慧无比,又自幼就与世隔绝,谁能理解她的苦闷?她又偏偏住进大观园 里,同她年龄仿佛的贵族小姐们就在她周围过着花团锦簇的繁华生活,可 她却凄凄楚楚地守着青灯古佛,敲着木鱼念经,木乃伊般地打坐。要知道 她仅仅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呀,“命运”是多么残酷!

10.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 ,但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后来她 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 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家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 在官场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快婿” 。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 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11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 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 ,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 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 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 绍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够可怜了。

12、王熙凤是“护官符”说的“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的小姐;嫁给荣 府贾琏为妻。她的姑母是贾政的妻子,王熙风掌荣府管家大权的时代,已是这个家族走下坡路的时期了王熙 风实际上是荣国府日常生活的轴心。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 精明干练,秦可卿托梦时说她:“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 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从千头万绪的混乱状态中,她一下子就找到关键所在 ,然后杀伐决断,三下五除二,就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真 有日理万机的才干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时代当个政治家。然而她心 性歹毒,为了满足无止境的贪欲,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 为此可以杀人不眨眼,什么缺德的事全干得出来,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 魔王。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恶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因此当贾家败落时,第 一个倒霉的就是她,将要凄惨地结束其短暂的一生。
13、巧姐是王熙凤的独生女。判词前的画面暗示她将嫁给一个庄稼汉,成 为做饭纺织的农村妇女。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为喂*打狗的农妇,这 是多么大的变化!在作者看来,这也是命运的戏弄板儿是农家孩子,将来是农民无疑,嫁 给他才能纺线织布。高鹗续书写贾环、贾芸、王仁等人设圈套要把巧姐卖 给一个外藩的郡王作安,刘姥姥偷着把巧姐接到乡下,由她作媒把巧姐嫁 给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并且是个秀才!),和作者的原意就有相当距离了。“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的慨叹。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 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14、李纨是宝玉的亲嫂子。她与其夫贾珠婚后生了贾兰,不久丈夫就死了 。李纨同其姻娌王熙凤为人恰恰相反。王熙风像一团烈火,她像一堆死灰 ;王熙凤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块面团;王熙凤贪求无居,她与世无争。在 大观园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她不注意别人,别人也不注意 她。贾家没落后,贾兰要靠读书求取功名,“头戴簪缨”,“胸悬金印” ,当一个大大的官;李纨要因此受诰封,“戴珠冠,披风袄”,荣耀一番 。可是在作者看来,这也是没有意义的,接着就是死亡,还是虚幻。年轻 守寡,晚年母以子贵,也不过供世人作谈笑资料罢了湘云是大观园女孩儿个性格最活泼的一个。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英豪 阔大宽宏量”,从无小儿女那种扭怩之态。第二十一回写她睡觉:“一把 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睡觉也带有男孩 儿之态。宝钗过生日唱戏,凤姐说一个小旦活像某个人。宝钗已看出来, 一笑,不说;宝玉也猜着了,但不敢说;湘云脱口而出: “倒像林姐 姐的模样!”不经心地得罪了黛玉,引起一场有趣的小口角。芦雪庵赏雪联 句时,她和宝玉等人烤鹿肉吃,黛玉笑他们是“一群花子”,她则说:“ 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土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 腋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看她言谈举止多么潇洒豪放!至于喝醉 酒,躺在芍药花丛里睡大觉,更是美谈。诗词作得也好,才华不在薛、林 之下。
15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秦可卿是一个披着神秘面纱的女子她却是一个举足重轻的人,她体现了全书的主旨. 秦可卿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她引诱过尚处浑沌状态的贾宝玉,她也确实还受着她的公公贾珍.秦可卿者,情可轻?也是淫的表征,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作者意在通过她表现贾府在精神道德上的腐败;通过她那豪奢至极的表事.写贾府豪华中隐藏着的衰败

16贾母虽不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却是荣国府的中心人物,府内的日常生活便以贾母为中心展开着:吃酒、听戏、斗牌、逛庙、打醮、祭祠、说笑话、制灯谜、行酒令……作者对公侯府日常生活的细致描述,使我们真切了解到封建社会末期贵族生活的真实情景。

一 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薛宝钗

说完了宝黛,那自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 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见此链接: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http://www.rgrx.com/rgrx/bbs/printpage.asp?BoardID=41&ID=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