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作品:我国初唐四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2:40:31

来晚了……不过俺又跟你一起学习了也不错!!!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简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学界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即公元671年。据此,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现在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

王勃出身望族,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绩的侄孙。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王勃还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被授予朝散郎之职。王勃恃才傲物,经常得罪人。后任虢州参军,不久就因事罢官。父亲也因此降官去做交趾县令。王勃去交趾看父亲时,渡海溺水而死,只活了二十几岁。

王勃的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也有一些抨击时弊之作,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工于五律、五绝,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认为他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他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他在《上吏部裴侍郎启》认为“君子以立言见志。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由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对唐初文坛的风气转变起了很大作用。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华阴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恃才傲物,他听说自己为四杰之一后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杨炯擅长写边塞诗,气势轩昂,风格豪放。明胡应麟《诗薮·内编》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张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也。”

卢照邻(约663年~约689年),字升之,号幽忧子,是一位唐朝诗人,他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的生亡年月日不明,他活的岁数也有争议。他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因此不得不退职。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颖水自杀。
卢照邻的作品收在《五悲文》和《幽忧子》中。

骆宾王(公元640年-684年),字观光,中国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做。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唐龙朔初年,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曾经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迁侍御史。因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亦称他为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一片非常著名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讨武氏檄》,使武则天非常震动,感叹不能为己所用。兵败后,逃亡不知所终。后人因此对其生死多有推测。一说骆宾王被杀;一说骆宾王逃匿于今江苏南通一带;一说骆宾王逃脱后削发为僧。

据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明正德九年(1514年),义乌南通城黄泥口一曹姓农民挖地时曾发现骆宾王墓。不久墓址就被水淹没。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职南通的福建人刘名芳,着人下水搜寻,结果找到几根“枯骨查牙”,就当作骆宾王的骸骨,迎至狼山东南麓,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南通骆宾王墓。

骆宾王的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卑,愤激之情,时见纸上。他的五律精工整炼,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笔力雄健。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他对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初唐诗坛上,初唐四杰是在当时就闻名海内的文人,他们都富有才情和建功立业壮志,但都政治地位低下,抱负都不得施展,这就使他们接触的生活面较广,对社会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写出一些内容较为深刻的作品来。
  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命运都不怎么好。
  王勃(650?-676),字子安,王绩的侄孙。他六岁能文,15岁被举为神童推荐于朝,拜朝散郎,后来做了沛王李贤府中的侍读兼修撰,替沛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字。唐高宗认为他挑拨两王之间的关系,把他赶出了沛王府。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曹达而犯死罪,遇赦,被革职。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受牵连而被贬为交趾令。王勃渡海探望父亲,掉入海中,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
  卢照邻(约636-695),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博学善文,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早年也曾写过一些雅致的宫体诗,晚年随着境遇的孤苦凄凉,诗之内容渐趋充实。后因染风疾辞官。最后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自投颍水而死。
  骆宾王(638-684?),字观光。七岁时写的《咏鹅》诗被广泛传诵,在当时被誉为神童。做过长安县主薄,临海县丞等小官,曾因事下狱。武后光宅元年(684),他参加了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的军事行动,并替徐敬业写了一篇《讨武曌檄》。兵败后,下落不明。有说他“兵败被诛”[2], 有说他与徐敬业逃到海边为部下所杀,或投江而死(见《朝野佥载》等)。还有说他逃亡为僧,后来病死。失踪时约46岁左右。
  四个人当中,只有杨炯是善终,他650年生,约693年前后死。也是以神童而被举荐,做过校书郎、盈川令等,但去世时也只有43岁左右。

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我介意你买一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了!

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