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办理民事案件流程:郑和原姓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6:29:08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382年因为家乡发生战乱,被掳进明军阉割,后进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船队出海。
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
马府街位于今南京白下区太平南路东侧,由于马府建筑已毁,这条街也就看不到当年的豪华壮观的气派。郑和在世时,马府的规模是很大的,现紧靠马府街的郑和公园,曾是马府的私家花园,旧称马家花园。据资料显示,马府,是郑和在南京的宅第,马府街因地处马府一带而得名。世人仅知郑和曾家住马府街一带,郑和的后裔也一直居住在这里,但郑和府邸的确切位置尚不得而知。

  据南京市有关部门调查证实,直到太平天国以前,郑和府邸仍有房屋七十二间,后由于太平天国战火被烧得“荡然无存”,因而对郑和府第的方位、面积以及原貌均无法知道。一九四九年前,原址为江苏省立女子师范所在地。一九八三年,南京博物馆在马府街的太平公园发掘出一些与郑和有关的陶瓷片等遗物。

  郑鹤声、郑一钧父子编写的《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上记载,“靖南之役”,燕王攻下南京称帝,是为明成祖,在这个战役中跟随燕王屡建奇功的马和被成祖提笔赐姓郑,改名为郑和,是年郑和已擢升内官监太监,当有府邸。

  郑一钧考证,在《南京市地名录》里记载着“马府街因明人郑和(原姓马)府第于此,故名。”在云南《郑和家谱》里也明确记载了“郑和以其长兄马文铭之子立嗣,移居南京三山街,名曰马府口”。在南京《抄郑氏家谱首序》里也记述了“搜集人按:吾回族马三宝,赐姓郑,名和,……据说今之南京马府街,即昔时马三宝府第。”

  但郑和府邸为何不叫“郑和街”而叫“马府街”呢?郑一钧认为,郑和本姓马,出自对父母深切的怀念,对兄长等亲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幼年家庭生活的眷恋,其府邸即以其原姓称马府。马府所在的那条街,因为当时郑和在南京地位显赫之故,便改名为马府街,并一直沿用下来。

  据郑和后裔、在南京工作的郑自强说,大抵有三个可能:其一,郑和在未改姓以前,就住在马府街。其二,郑和被改姓后为了缅怀先祖,仍以“马府”为街名。李士厚写的《访南京郑和踪迹》一书中也有这一解释。其三,郑和当年住在这里时,也许不叫“马府街”,而是后人为了纪念马三保而改名的。

  郑自强认为,以上三个可能为第二个较大,因为郑和已用了三十四年的马姓,对祖先留下的姓有深厚的感情,说明他不忘本的高贵品质。郑自强儿时听老人们说起,他们是“马府郑”,原来姓马,是皇帝赐姓的。他母亲在世时提及,先祖原住马府街,当时的大门开门时的声音好像“左边金鸡叫,右边凤凰声”,说明当时房屋构造的规模是不小的。

  一九八三年,郑自强走访了当时还健在的八十多岁姑妈郑玉珍,她的曾祖父郑积森童年六岁以前住在马府街,太平天国战争爆发,郑积森和他母亲被虏进兵营,后来他母亲托人将郑积森交给一个安徽渔民,在渔船上度过了十多年,直到战争平稳后才回南京。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382年因为家乡发生战乱,被掳进明军阉割,后进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船队出海。

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

参考资料:http://www.sz.chinanews.com.cn/zgzh.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保(三宝),回族,生于1371年。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