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il 9.8破解版 完美:网上哪里能看到《爱因斯坦全集》1-5的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3:40:20
网上哪里能看到《爱因斯坦全集》1-5的全文

好像没有吧

俗人爱因斯坦:读《爱因斯坦全集》第五卷

刘华杰

 

  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在这一年中他就发表了五篇达到获诺贝奖水平的论文,其中包括狭义相对论。在20世纪中,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几乎一人独享了20世纪物理学两次大革命的一半成果。在大众文化中,爱因斯坦更被塑造成一位“圣徒”,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许多传记作品和科学史论文,也把爱因斯坦描写成一位只有闪光形象的单面人。中学生写作文,论证某个观点,引上一句爱因斯坦如何如何说,便好像增加很强的说服力。我中学同班有位聪明男孩(我们来自一个村,都在学校住宿上学),写作文时经常随心所欲编造爱因斯坦名言,老师竟然无法察觉,后来是他自己透露内情,引得大家都叫“妙”。我不知道高考时他是否还用了这样的把戏,不过他确实优秀,考到了上海的一所全国名牌大学。

  近些年中,随着史学理论的更新及更多材料的公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和图书力图展示爱因斯坦丰富多采的人生。可是,也有过火的,甚至有这样的言论: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过程中有他第一任妻子的重大功劳。但据最新出版的《爱因斯坦全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五卷,“我们尚未有什么文件证据能够证明:Mileva(爱因斯坦的妻子)积极参与了爱因斯坦的科学工作,但我们也不赞成这种看法,即她与他的工作毫不相干。”(第五卷序,30页)

  中文版《爱因斯坦全集》收有519份文件,基本上是爱因斯坦1902-1914年与他人通信的汇编。《全集》的编辑委员会对所有文件都加上了非常有价值的注释,少者每篇两三条,多者每篇十多条。 这种原始文献对于理解真实的爱因斯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今日的社会形势下,湖南科技出版社历经艰难出版这类文化积累性的不赚钱的著作,实在令人佩服。

  这一卷收录爱因斯坦致佩兰、埃伦费斯特、劳厄、洛仑茨、霍普夫、马赫、希尔伯特、能斯特、赫兹、策梅罗等大科学家(数学家)的诸多信件,对于理解那段科学史是难得的资料。不过,对于普通公众,最有趣可能是爱因斯坦的私情主题,即他与爱尔莎(Elsa)的婚外恋情。第五卷中收录爱氏致Elsa的情书20多封,不过,应女方的请求,爱氏销毁了Elsa的所有信件,我们只能通过爱氏的信大致知道她写了什么。

  爱因斯坦1903年1月6日结婚登记,妻子Mileva祖籍匈牙利。婚前他们已经私生过一个女儿,时间约为结婚一年前的1902年1月。(20页)

  起初,家庭还是和睦的。1903年在致老朋友贝索的信中爱因斯坦说:“现在我已是个有妇之夫了,与妻子一起过愉快而舒适的生活。她把一切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做饭烧菜也是把好手,而且总是十分快活。”(8页)可是,若干年后,在爱因斯坦眼中,妻子成了“十字架”,开始喜欢上Elsa了。但爱氏又无法离婚,心情郁闷。当爱氏考虑中止与情人Elsa的恋情时,作了一番解释:“你要知道这并非出于铁石心肠或缺乏感情才使我说出这样的话,而是因为如你所知,像你一样,我毫无希望地背负着我的十字架。”(435页) 第二年(1913年)在致Elsa的信中又说:“如果能够和你过几天,而没有……我的十字架,我愿为此付出一切。”(479页)

  结婚后约十年,实际上爱因斯坦与周围三个女性关系都不怎么融恰,其一是妻子,其次是他母亲,再次是其妹妹。“当我想到我妻子和Maja(妹妹)或我母亲之间不友好的关系时,我必须伤心地承认,我对她们3个都不喜欢,真是不幸!但我必须爱一个人,否则生活就是悲惨的。”(424页)他爱的人便是Elsa。在致Elsa的信中,爱氏还解释了“怕老婆”传闻。“但我承认,由于怜悯她,正因为怜悯……有她在身边的我,所做的一切给人以这样一个印象。但决不要这样看待我!这样在您的心目中就把我贬低了。让我坚决地向您保证,我认为我自己是一个完全成熟的男子汉。或许什么时候我有机会向您证明这一点。”(424页) 1913年Elsa曾向爱氏索取关于相对论的普及性读物,爱氏说没有,但愿意当面向她作“科普”,“如果有一天你碰巧去苏黎世,那么我们(不包括我妻子,不幸她是个非常嫉妒的人)就可以在一起愉快地散步,我将告诉你那时期我所发现的所有奇妙的事情。”(477页)言语中再次点明家庭关系不和。全集编者也讲,爱氏曾几次在给情人的信中“轻蔑地谈到Meleva的为人以及他们俩在一起的生活”。1913年爱氏向情人介绍说:“我对待妻子就像对待一个不能解雇的雇员。我有自己的卧室,避免和她单独呆在一起。对于这种方式的‘同居’,我颇能忍受。”(529页)

  Elsa是一位离了婚的女子,喜爱表演诗歌朗诵,算是爱氏的堂姐(也说表妹,见477页),当时与她的两个女儿一起住在柏林(而爱氏住在瑞士)。俩人童年时就相识,但恋情始于1912年,此前1909年爱氏与妻子关系就搞僵了,据说原因是妻子脾气大,并怀疑爱氏有外遇。爱氏与Elsa俩人可算相知相爱,“她不仅承接了爱因斯坦的恋人和他非常需要的红颜知己的角色,而且还成了躲避与Mileva一起过那种会使人心力交瘁的生活的避难所。”(35页)不过,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有一段爱氏感觉到俩人不会有什么结果,就决定中止通信。但是只坚持了一年,又重新开始了通信。

  爱氏非常想到柏林看望自己的情人,并希望能够经常见面,但是,“不幸的是,我在柏林找到工作的机会很小,当我理智地思考这件事时,我必须承认这一点。”(423页)他没有想到,几年后他能够非常荣光地迁居柏林。

  爱氏向Elsa透露自己仿佛戴着镣铐,身受双重痛苦。“如果允许我在您身旁散步,即使只有几次,我也会感到幸福,或者只要我能靠近您,我也会感到欢乐。我很痛苦,因为不允许我真正的爱,爱一个女人而我对她只能看看。我甚至比您更痛苦,因为您只因为不拥有而痛苦。”(426页)

  科学与恋情,两者是什么关系?按照古典理论,它们没有关系,而事实上人们容易理解两者是有关联的。爱氏曾讲,“我对科学的爱会如此执著旺盛,因为这种爱使我在泪水的苦海中无怨无悲地升华起来,进入了宁静的天堂。”(542页)科学与儿女恋情有时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爱氏称之为“重锤”与“小提琴”的关系:“现在我还必须写一篇争论性的文章,因为我绝大多数杰出的同行们拒绝接受我的观点。所以我就没有足够的那份平静心态来和你闲聊了,就像拿重锤的人干活之后,不能马上演奏小提琴一样。但这并没有消弱我盼望与我亲爱的Elsa在一起的急切心情。在你的陪伴之下,我可以卸下重负,与你叙谈,与你一起漫步在柏林近郊的那一片亲切的老林之中。”(553页)1914年的一封信还透露,爱氏为了去会情人,瞒过老婆不讲,竟然想不去开巴黎的数学哲学会议。“为了品味这一段美好时光,巴黎的大会我可能就不参加了。就可以和你尽情地散步。”(554页) “如果我不去巴黎,而从莱顿直接去柏林,你的恼怒就可以平息下来。所以我就准备那样办了。我将在4月1日前后到达柏林——感谢上帝——我将在那里单独过14天。”(555页)为什么说“单独”呢?因为爱氏的小儿子患了哮喘、中耳炎、流行感冒等,医生建议到南方住些日子,“这倒有其好的一面,因为这样Miza(指Mileva)必须陪孩子去,而我就可以单独在柏林过一段时间。”(554页)对于“医生吩咐我的那位必须陪孩子去洛迦诺进行康复疗养”,爱氏“感到无比快乐”。(555页)对于这些言行,现代人自然容易理解,但一般来说,人们不希望主人公是爱因斯坦。

  有人说,情人是最亲近的人,胜过亲戚、朋友、法定配偶、师长等等,情人间可以讲与其他人永远说不出口的话,倾诉向其他人永远不可能直接道出的感受。爱因斯坦与情人Elsa的信件就透露了许多珍贵的信息,兹举两例。

  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拘小节的人物,致Elsa的信中也反映了这一点。“在来信中你竟然敢于给我以医疗方面的说教?神气十足地像一位一贯正确的医生那样,要我雨天游泳,晴天跑步?如果我能够以轻轻的一吻或其他亲昵的表示作补偿的话,那么我真要好好地戏弄你一通。我已下定决心,若大限一到,就是倒毙,也尽量少用医疗手段。在此之前将按我罪恶之心的愿望任意行动。我日常的生活是:吸烟像烟囱,工作像骡马,饮食无所顾忌不加选择,至于散步,只有真正有了愉快的同伴才愿意进行,这样一来就很少散步了,不幸的是睡眠也无规律,如此等等。”(505页)

  1913年爱氏致Elsa,谈及对居里夫人母女的印象:“Curie夫人颇具才智,不过她感情冷淡,像一条鱼。我的意思是她缺乏所有悲喜的激情。她表达感情几乎只用一种方式,即斥责她所不喜欢的事物。她有一个女儿,情形更糟--倒像一位大兵。不过这女儿也很有天赋。”(503页)

  提及这些,并非想有意贬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一卷的主译范岱年先生说得好,“我们不仅可以从这卷通信集看到爱因斯坦怎样成长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还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爱因斯坦的确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大人物,但他不是神,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
  他是圣人,也是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