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国家级期刊有哪些:伊斯兰教何时流入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6/09 22:50:36

七世纪中叶传入我国

  中国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从阿拉伯传入中国,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宗派,中国主要是逊尼派。在回、维吾尔、塔塔尔、柯尔克孜、哈萨克、乌孜别克、东乡、撒拉、保安等少数民族1700多万人口中,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中国穆斯林大多数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云南等省,其他各省、市也有分布。

  1953年5月11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是中国穆斯林全国性的宗教团体。其宗旨和任务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爱护祖国,团结伊斯兰教人士和各民族穆斯林群众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同各国穆斯林的友好联系和友好往来,维护世界和平,搜集整理伊斯兰教史料等。最高机构为全国代表会议。

  2001年4月23日,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该委员会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专门委员会,由爱国爱教、德高望重、代表中国伊斯兰教最高宗教学识和经学水平的大阿訇、大毛拉组成。其宗旨和任务是: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依据伊斯兰教经典,对伊斯兰教教义教规作出权威性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准确解释,编写讲经范本,提高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水平,规范讲经内容,反对利用伊斯兰教搞宗教极端主义,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徒人数将近6亿。“伊斯兰”是顺从的意思。其教徒称为“穆斯林”,是指服从安拉和先知的人。伊斯兰教在我国亦称回教。该教分为逊尼与什叶两大教派。其分布主要集中在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各地。

  1.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伊斯兰教于7世纪时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当时,拜占庭与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在该地进行长期战争,使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废,商道梗塞,人口锐减,城市萧条,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阶层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摆脱当时的困境。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童年失去父母,12岁时随伯父到各地经商,故对西亚一带的宗教和社会情况有较多了解。后与一富孀结婚而进入上层社会。他实际上是综合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半岛上原始宗教等教义,声称得到“安拉”(真主)启示,让他在人间为“安拉”“传警告”,“报喜信”和“慈惠众生”。于是,他便开始传教活动。

  由于其宣传教义违犯当地多神崇拜活动而遭到反对,被迫迁往麦地那。在那里得到群众拥护,积聚力量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家。630年,率军进入麦加,遂后向半岛迅速展开。各地部落纷纷接受伊斯兰教。到632年,穆罕默德逝世时,已统一全半岛,并基本形成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集行政、立法、裁判、军事、宗教大权于一人。

  穆罕默德死后,在本教中选举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意为继承者)。它利用“为真主作战而死,死后可升天堂”及战胜的士兵可以分得战利品等信条对外用兵。对各地的异教居民征人头税及较重的土地税等办法使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因而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经过四任哈里发(632—661)使其领土不但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而且势力已达到亚、非两洲,西到埃及与北非,东至波斯。

  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死后,改选举产生新的哈里发为世袭,由倭马亚贵族建立倭马亚王朝(661—750)。在该王朝时,向西征服马格里布,并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占领阿富汗,侵入印度西北部。向北抵达高加索,控制中亚大部地区。

  接替倭马亚王朝的是阿巴斯王朝(750—1285),初期阶段是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国内贸易兴旺,国际贸易空前活跃。阿拉伯商人远航到亚洲(远东),欧洲和非洲,当时在中国广州、泉州、扬州就有不少阿拉伯商人。他们不仅促进各地商品交流,而且也把伊斯兰教传播到这些地区。当财也是阿拉伯文化的黄金时代,阿拉伯学者大量翻译希腊古典著作,通过他们的研究,在许多学科中取得巨大成就。西欧也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和介绍才获知希腊的许多重要科学著作。

  13世纪后期,小亚细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14世纪后期,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消灭拜占庭帝国,并建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因此,把伊斯兰教带到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革命才结束了奥斯曼帝国。

  2.伊斯兰教的传播。在伊斯兰教传入北非后,于10世纪通过商人,逐渐传入西非。11世纪时,伊斯兰教化的柏柏尔人武装入侵加纳王国,促进伊斯兰教传播。13—16世纪,马里等王国接受伊斯兰教并采用阿拉伯文。18—19世纪,富拉尼人建立伊斯兰王国。于是从塞内加尔到尼日利亚的黑人地区伊斯兰教有广泛影响,在东北非,在阿拉伯占领埃及后,伊斯兰教向南沿尼罗河进入今苏丹一带并取得优势。在东非地区,由于阿拉伯商人的商业活动,一直把伊斯兰教传到莫桑比克沿海。只有埃塞俄比亚,由于基督教势力大,伊斯兰教未能占统治地位。

  西亚地区,在12世纪末,信奉伊斯兰教的廓尔王朝侵占印度北部。13世纪建立以印度德里为中心的德里苏丹国(1206—1526)。确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在1526年以后由蒙古人建立了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因此,在南亚次大陆的北部伊斯兰教有相当大的势力。13世纪末,由阿拉伯商人把伊斯兰教传入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以后又传入菲律宾南部,并曾在该地建立过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苏丹国。

  3.伊斯兰教教派为形成。伊斯兰教内部在穆罕默德死后,围绕着哈里发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结果,由于政治派别的对立而导致宗教派别(逊尼派与什叶派)的产生,其斗争持续不断,一直延续到1980—1988年的伊朗和伊拉克的战争,其中也包含着两个教派之间的对立而导致战乱。

  逊尼派是伊斯兰教中教徒最多的一个教派。逊尼的阿拉伯文原意是“遵守圣训者”,自称为正统派。逊尼派承认穆罕默德死后,经选举产生的四个哈里发为合法继承人。在宗教教义方面除《古兰经》外,逊尼派还根据六大圣训集建立自己的学说,并以此为根据进行立法,在倭马亚王朝时,逊尼派拥护当权者。其后,该派由于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当权者的利益,所以获得历代哈里发支持,一直处于优势。其教徒人数在目前占教徒总人数的80%以上。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中教徒较少的一个派别,它与逊尼派处于对立地位。什叶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同党”。在奥斯曼任第三任哈里发时,由于实行贵族专政,引起下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乘机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创立此派,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才是合法继承人,应当继任哈里发。什叶派称自己领袖为伊玛目,阿里是第一个伊玛目,认为他是从不会犯错误的“超人”。什叶派崇敬阿里,甚至超过穆罕默德。他们对《古兰经》强调其“隐意”,对圣训只承认本派汇集的四本“四圣书”,而不承认逊尼派奉的“六大圣训集”为圣书。该派是在争夺哈里发权力斗争中形成的。最初只是拥护阿里的政治集团,以后逐渐形成教义和仪式,成为与逊尼派不同的宗教派别。教派斗争实际上也反映了自己原来的宗教信仰及与阿拉伯人不同种族的波斯人反对倭马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统治的政治斗争。现在,在伊朗,伊拉克,也门等伊斯兰国家中,什叶派教徒占大多数,在巴基斯坦,叙利亚、印度亦有一定的数量。

  4.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仪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阿拉伯语“古兰”原意是“诵读”。《古兰经》原是穆罕默德在传教时,以安拉名义所发表的言论,在其死后,由专人汇编而成。伊斯兰教把《古兰经》奉为神圣经典,生活最高准则和立法的最高依据。故遇到问题往往到《古兰经》中去找答案。《古兰经》中没有的,则只好从穆罕默德的其他言行中去找准则。为此,把穆罕默德用“安拉”名义以外的言论编汇成为“圣训”。

  伊斯兰教的教义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①天命观和宿命论:认为安拉是独一的,能创造万物、主宰一切、无所不在、永恒的唯一真神;

  ②把穆罕默德神化:说他是安拉所派的“使者”,专门传达神的意旨,人们应当无条件的服从其使者,服从使者就是服从安拉;

  ③要人们相信来世:“今世”和“后世”的灵魂不灭,认为今世是短暂的,而后世是永久的。到了“世界末日”时,所有死去的人的灵魂要接受安拉的“末日审判”,根据今世的善恶表现来进行奖惩;

  ④利用“天堂”和“地狱”的观念:要信徒今世行善,死后可以进天堂。在宗教仪式上强调念功、礼拜、斋戒、天课和朝觐。称此为“五功”。念功:指教徒口诵清真言:“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使者”。以此对自己的信仰进行公开的表白。礼拜:伊斯兰教规定教徒必须朝向麦加克尔白诵经、祈祷和跪拜。每日五次,分晨礼(破晓后)、晌礼(午后)、晡礼(日偏西后)、昏礼(黄昏)、宵礼(夜晚)。每星期五的午后举行“聚礼”。每年开斋节和宰牲节的礼拜称为“拜会”。

  斋戒:教徒一般在斋月(伊斯兰历9月),每日从日升前到日落禁绝一切饮食和房事。

  天课:当教徒资财达到一定数量时,按规定每年以一定税率交纳课税。

  朝觐:凡身体健康,备有路费的男女教徒,一生中须于伊斯兰历12月上旬,去麦加朝觐一次。

  在日常生活方面有严格禁食规定,如戒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禁止饮酒,实行土葬,在节日方面,主要有开斋节和宰牲节。开斋节指斋月期满29日,“寻看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为伊斯兰历的10月1日)。宰牲节为伊斯兰历的12月10日。该日沐浴盛装,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宰杀牛羊互赠以示纪念。
  (选自王恩涌编著《文化地理学导论》)
  ---------------------------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公元七世纪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的。七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伊斯兰教在我国旧称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流传在我国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十个民族中。

  伊斯兰教信仰真主安拉,认为安拉是主宰上天的唯一的神,是先知,而穆罕默德则是安拉在人间的使者。伊期兰教不供偶像,教徒们举行宗教仪式的寺院叫清真寺。穆斯林(伊斯兰教教徒)们在这里向麦加的方向祈祷。麦加在今沙特阿拉伯境内,麦加寺殿中镶有一块黑色陨石,因其为上天所降,所以被看作是最高神圣。清真寺门前,设有一座望月楼,专供从事宗教事务的阿訇登楼望月,以定封斋与开斋的时辰。礼拜堂里虽没有偶像,但西面墙上有用阿拉伯文字成的《古兰经》经文。在伊斯兰教居住区,清真寺中还有一座“唤醒楼”,俗称“邦克楼”。阿訇每到礼拜时间,便登楼呼唤,招呼众教徒到清真寺作礼拜。穆斯林们在作礼拜前必须沐浴,做大净或小净。伊斯兰教忌讳赤身露体,进入清真寺,必须穿长衣长裤,否则不许进入。基督教把星期日作为礼拜日,犹太教把星期六作为礼拜日,伊斯兰教把星期五作为礼拜日。

  当我们旅游到伊斯兰教流行的地区,我们应注意当地的礼节、习惯。伊斯兰教中,专事宗教事务的人叫阿訇。“阿訇”的意思是教师,是对伊斯兰教教师的尊称。在清真寺中专事讲经传道,主持宗教仪式的阿訇叫“教长”,又称“伊玛目”。有些地方还把伊斯兰教学者称为“毛拉”,即先生的意思。

  我国没有伊斯兰教圣地,几处较有名的清真寺,都在较大城市中,如北京的东四大清真寺,广州的怀圣寺,喀什的艾提戈尔清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