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屏后易出现的问题: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6/09 03:05:16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是不是每年举行一次?是在几月份进行?

乡试 由取得“生员”资格的人参加,是在各省省城(或京城)举行的考试,每三年一次。因多在秋季举行,又称“秋试”。考中者便称为“举人”,也就是“中举”了。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由各省的“举人”会集到京城举行的一种考试,也是每三年一次。因多在春季举行,又叫“春试”。考中者称“贡生”,意思是贡献给皇帝选用的“生员”。考中第一名的叫“会元”。
殿试 由取得“贡生”资格的应试者参加,进京入朝上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考试录取的人十分有限,只取三甲,各甲只取三名。凡考中各甲头三名的都称为“进士”。考中一甲第一名的叫做“状元”,又称“殿元”、“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朝考 在清代,殿试之后对进士们还要再进行一次“朝考”,特派朝中大臣阅卷,然后根据殿试的名次和朝考成绩,由皇帝分别授予官职。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中了状元,就等于做了朝廷的官了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科举必由学校而逐层沙汰,去芜存菁,集天下之英彦聚於翰林,法度至周全。凡学生未入学者,不论年岁长幼,通称童生。童生入学先试於府、州、县官, 再由提学官考试, 称为童试, 合格后获取录入学, 是为生员。

生员就读於府州县学, 其优者则录送乡试, 每三年一次, 凡遇子、卯、午、酉年行之。考试地点,直隶在京府,各省在布政司。试士日期,则各处一致,皆八月初九、十二、十五各一场,因其在秋天试士,故又称为秋试。所考科目,初设科举时,头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后十日复以骑、射、书、算、律五事试之。 及洪武十八年,颁科举定式, 规定初场试试四书三道,经义三道,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合格者称举人;合格者为举人,乡试第一者称解元。乡试中式后, 考生继而试於礼部,是为会试。其举行时间皆在二月,三岁一次,逢丑、辰、未、戌年行之。因其试於早春,故称为春试,中式者称贡士,会试第一者则为会元。

回顾我国古代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以及建国后建立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考试日期的变迁无不跟气候和民俗相关。
溯史:古代科举春秋两季进行...清代科举考试时间与明代相
唐代进士科考试时间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在对唐代进士科举子申送和省试时间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得出了进士科举子在每年的十月份申送,尚书省考试是在十一月至来年三月之间进行的结论
北宋次年正月科举考试。
辽代科举经历了一个从随宜到有定制、由小范围到大规模的演变过程。辽初科举无定制,圣宗时考试时间订为每年举行一次
月份 年次 所以没有一定的限制和统一

宋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