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之后的皇帝是谁:孩子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19 22:42:55
请问
我儿子快两岁了.在老家农村,也挺调皮的
因为工作原因我难做到父亲的教育.我想在两岁多弄他去学武术.锻炼他的意志.不知会有什么问题和有难处
或在那学比较好我想让他如在少林寺之类的
还有不知学费会是多少,

我建议你最好不要把孩子送到学武术的地方去,因为很多不正规的地方教学人员都是很粗的
自己都没有什么文化
怎么能把那么小的孩子教育好呢

如果想锻炼他的意志有很多的方法啊
可以让他学书法啊

那么小的孩子 被带坏了就不好教了
而且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是非分辨能力差 如果教育不好 没准还会出去打架呢

太可怕了
都不敢想象

教孩子不能说随便找一个好的地方就能不尽家长的责任。孩子的好坏除了学校的教育外,家长的言行身教也不可缺。只是把孩子交给别人,别人教不好就可以说是别人的错吗?责任还是你自己的。
在你老家农村,请问是你家的长辈帮忙带吗?通常老人家都会宠坏孩子,不舍得打。有错又不纠正他,什么都让他。这样怎能教好孩子。
你的孩子现在年纪还小,赶快严厉一点地教育他吧。否则长大定性了想改也改不了啦。

题序:三岁看到老,从小看到大。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反映一个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教育方式、成员结构、父母的行为品行等。
孩子处在年幼时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可塑性比较大,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首席教师,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的努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心想事成。成龙、成凤,要具备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孩子本人的品行素质,客观条件是孩子所生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好孩子能变坏,坏孩子能变好,都取决于主客观条件。
1、树苗长歪了,一时很难矫正——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
某校费同学因翻围墙进入学校行窃,在自然实验器材室点燃酒精灯,不慎引发火灾,从而给学校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这事在当地引起强烈的反响,并引发一场关于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大讨论。费同学行为品德较差,一直是学校重点帮教对象。当发现费同学结识了社会小混,经常欺侮小同学、打游戏机、敲诈勒索、偷老师同学的钱等,学校及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进一步加强了对他的教育。领导每星期找他谈话,希望他尽快悬崖勒马、亡羊补牢,每次谈话,他都表示要彻底改正,且写了很多保证书。班主任半年内,似乎成了侦探,经常在破费同学的“案子”,每次苦口婆心耐心教育,尽最大努力不让他继续发展下去。家长也是通力配合,说服教育加棍棒教育。为了挽救他,给他一点震慑,学校请公安干警来校进行教育。但最终都未能把费同学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苍白无力?!为什么费同学明明知道这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他还要继续往下走?!
古人说:三岁看到老,从小看到大。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行是什么样的,到他年老的时候基本上也是如此。三岁是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人世的初期,是非好坏对孩子来说是一片空白。小孩子的一张人生白纸,要靠成人去描绘。因此,幼儿、儿童时代是人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就如一棵破土而出的树苗,阳光、水分、土壤、肥料都比较充足优越,就能长成一棵高大挺拔的参天大树;如果一棵树苗种子落在瓦砾堆里,恶劣的环境下它虽然也能成长,但躯干弯曲,先天不足,不能成为栋梁之材。
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习惯教育,从3岁到10岁是个理想时期,即从幼儿园到小学低中年级这个学龄段,要加强对孩子正确的品行教育。然而,我们发现许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和偏差,导致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颠倒。在幼儿园,当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欺侮,好多家长认为要“以牙还牙”,“他打你,你不要怕,狠狠地打回来!”更有甚者,家长亲自出马,“讨回公道”。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是普遍问题。有的家长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当孩子看到中意的东西顺手牵羊拿回家时,并不及时制止,逐步发展成为喜好拿人家东西的坏习惯。有的家长,手里有了几个钱,放任孩子,使孩子逐步养成了乱花钱的坏习惯,一日三餐不好好吃,一天到晚零食不断,影响正常的营养吸取,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据我们统计,约占80%的学生每天要花零用钱,少者1元,多者10元、20元。
溺爱是害。小孩吃惯用惯、花钱大手大脚是家长溺爱放任造成的,是孩子走向堕落的开始。费某同学,从小乱花钱,当家长发觉应该控制起来时为时已晚。费某便从父母口袋里、钱包里、抽屉里偷偷地拿钱,几次没有发现,拿的票额越来越大;被发现,在家里拿不到了,就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去讨、去偷;逐渐发展到偷邻居、同学家、学校教师的钱。陈某同学一见钱就眼红,就要偷。多次偷班上同学、超市、路边小店里的钱。一次,一位农民在田里劳动,把衣服脱在田埂上,一眨眼工夫口袋里的钱就被陈某偷走了。某镇一位中学生,家里很有钱,他身边也一直不缺钱。可他偷窃成性,一天偷不到钱,晚上就睡不着觉。上述提到的三个例子的同学,他们对偷窃行为,不以为耻,而以为荣,每每得逞有一种成就感,其心灵已经扭曲,已经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年幼时,家长管教严一点,不至于造成这样的局面。
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品行反映一个家庭的基本状况
一个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教育方式、成员结构、父母的行为品行,一般讲在孩子身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一些问题学生,我们考察其家庭发现,或者是父母离异,或者是父母教育方式不对,或者是文化层次低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或者是父母自己品行不良。许多家长是重养轻教,有的是养而不教。我们发现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问题较大。
某一年级班级的几位家长到学校告状:自己的孩子经常被班上的一位同学挨打,要求学校好好地管一管。我们到班上一了解,感到很吃惊,原来这位同学天天要打人,班上的同许学几乎人人被打,甚至老师去管他,也被他用脚踢。与家长接触,得知孩子父母离异,父亲经常棍棒教育,有时候简直往死里打。一次,我们亲眼看到孩子被打的惨状,孩子的大腿上青一块紫一块,身上多处有被打痕迹。孩子在家长暴力的影响下,以暴易暴,把气出在同学身上。费同学的母亲对子溺爱,父亲教育方式粗暴,也是棍棒教育为主。孩子屈服于家长的权威,表面上服从,其实内心十分反感,甚至是仇恨。浙江金华亲子杀母,就是孩子与母亲对立到极端的最好例证。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家长宁可自己节衣缩食吃一点苦,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好穿好,不是真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样样包办代替,学习用品帮助整理,书包替孩子背,这不是真爱。孩子闯了事,不是让孩子去道歉,而是家长前去说不是,这不是真爱。甚至最典型的,小孩子摔倒了,家长直垛脚,“都怪地不好,把我们宝宝摔倒了”。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园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这是在他的回忆录中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现在的家长替孩子想得太周到、太细致,把给属于他承担的责任,给属于他做的事情,一股脑儿地包办代替,家长包办得越多,孩子的能力越差。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凡是孩子能做的,也是应该去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出生在苏州的孩子,讲的是一口苏州方言;一个出生在北京的孩子,讲的是一口北方方言;一个出生在中国的孩子,小时候随父母移居美国,能够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小孩出生不久被狼叼走,长大后只会如狼般嚎叫。孩子处在年幼时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可塑性比较大,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格。我们都知道古代有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是要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首席教师。家庭环境因素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父母的学识修养、道德品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师的子女总体上讲都比较正派,有出息有前途的占据多数。为什么?因为教师有文化,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做出榜样。在教师队伍,业余时间用在搓麻将、打扑克为数极少,即使有,也属于纯粹的娱乐,没有赌博行为。而更多的教师,则在8小时之外,还要备课、批作文、看书写文章、搞科研。教师从事的都是有益的活动,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一般来讲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不会有问题。
让我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居然有那么多的家长热衷于搓麻将、打扑克,有的甚至是豪赌。一到晚上,有多少人围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真是风声、雨声、麻将声,声声入耳。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能静心读书?许多孩子回到家里不见父母的踪影,父母不是因为工作忙就是因为搓麻将忙。我们提倡家长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学习进修,但请统计一下,每个家庭每年花在买书报上用了多少钱?有的家长有了钱、有了权,就见异思迁,不惜拆散美满的家庭,倒霉的是孩子,学校里几乎每个班级都有离异家庭的孩子。离异家庭的孩子缺乏温暖,如果交友不慎,很容易成为问题生。
改革开放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工业及科技文明,但同时西方的腐朽思想严重侵害青少年的心灵。尤其是西方的影视文化,凶杀、暴力、恐怖、色情片(包括游戏软件)的泛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社会是复杂的,良莠不齐,同一片蓝天下,有的人成为有用之才,有的人却锒铛入狱,在于成人的教育不同,在于所处的小环境不同。
四、为什么好话听不进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学校对一些后进生教育可以说是和风细雨、耐心细致,家长对他们的教育也是十分诚恳的。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懂得是非,但就是好话听不进去,这是为什么?就拿前面提到的费某进入校园不慎引发火灾的事情来说,出事后的第二天,费某不但没有悔改之意、羞耻之感,还当着众多同学的面吹牛,“学校被我烧掉了,看你们叫派出所来抓我!”各级领导来校察看现场,他在远远地看热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痛心!学校、家庭、社会都不会故意对孩子灌输错误的思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是非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对同一件事,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深浅不同,对它的体验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打人、偷盗、敲诈等错误行为,作为正常人看来是不光彩的。但对有的人可能被当成是“勇敢”的表现,他会从中感受到一种紧张而愉快的刺激,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表现。所以,对为什么有的人进了监牢后能彻底改过自新,有的人则死不悔改、变本加厉,“二进宫三进宫”,就不难理解了。造成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很多,关键是要减少诸如欺侮弱小、敲诈勒索等不良行为的体验和刺激。
成人要正确引导青少年多从事一些有益的活动,多增加健康活动的体验。比如,开展各类献爱心捐款,绝大部分家长很支持,它能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植爱心,获得健康的体验。然而,个别家长却在孩子面前牢骚满腹:又要捐款了!孩子乱花零用钱不心疼,捐三、五块钱却是怨言很多。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靠平时点点滴滴去培养。每个家长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多一些正面的引导,少一些负面的影响。
五、责任在何方——学校、社会、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事情。一个孩子的成才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的努力。学校是正规教育,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少数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存在。学生品行不良、违法乱纪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学校的正规思想教育,在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下,显得苍白无力。学校五天的教育,抵不上校外两天的影响。老师辛辛苦苦的正面教育,家长一句话给否定了。家庭对孩子人格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正规的学校教育更为持久和深远。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庭亲情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谁不爱生他养他的父母,所以即使父母有不正确的言论和要求,对辨别能力还比较弱的孩子说来,也会认为是合理和正确的。
现在在家长中似乎有这样一种观点:我们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教育责任都应该由学校承担。要知道,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在校只有7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在家庭和社会中,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认为,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思想品行具有很强的影响。就拿最普通的乱丢垃圾来说,由于学校管得紧,学生在学校不允许乱丢垃圾。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校内表现较好。但一走出校门,就会随地乱扔。为什么?因为走在马路上,目之所及都有瓜皮果壳纸屑。清洁工人每天摇着船,在沿街小河里捞啊捞,有捞不完的垃圾。这些垃圾是谁扔的?成人的不良习惯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看来,随地乱扔是习以为常的事。
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教育什么时候能够对家庭、社会教育造成深刻的影响?

2003年6月15日

不要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