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给首长的一封信:历史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0 01:04:23
1.唐朝与各民族交往状况:a.吐蕃b.回纥c.靺鞨d.南诏
2.政权名称 建国时间 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西夏

北宋
南宋

唐朝与吐蕃
  汉文史籍《唐书吐蕃传》(129)中说:唐高祖于阳土虎年(戊寅)即帝位,在位九年,于七十岁时去世。其子唐太宗在其父在位时,被封为秦王(130),击破突厥。于阳木虎年(甲寅)与吐蕃国王互赠礼品,结为朋友。突厥(131)、吐谷浑(132)派人到唐朝,请求娶唐朝公主,汉人各嫁一女而返回。吐蕃国王也要求娶唐朝公主,唐朝不允。吐蕃国王愤怒,领兵二十万击破吐谷浑,兵至松州(133)。献金甲一付,求娶公主,并说:“若不允,即进兵。”汉人不允,并发兵掩袭,杀吐蕃军一千人。吐蕃因迁延时久,将兵撤回。又派大臣东赞(134)献黄金五千两及多种宝物,唐太宗于阴铁牛年允嫁其女文成公主(135),并派皇亲江夏王(136)率兵护送,吐蕃国王领兵至柏海(137)迎接。见汉人衣饰华美,吐蕃人有愧色。公主向唐朝皇帝请求携带文书典籍至藏地。唐朝皇帝伐高丽(138)还朝,吐蕃国王派大臣噶尔东赞域宋献金鹅,高七尺,内可盛酒。唐太宗很喜欢大臣噶尔,将自己的外孙女公主嫁给他,又封为右卫大将军。唐太宗派遣金字使臣(139)到印度,在摩揭陀(140)被拦劫,吐蕃国王听说后,派兵击破摩揭陀。唐太宗自阳火狗年即位,在位二十三年,五十二岁时的阴土鸡年四月去世。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唐高宗即位。唐高宗即位后两次给吐蕃国王松赞干布(141)封官职,第一次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142),第二次为賨王(143),第二次加封时,松赞干布去世。唐朝还给吐蕃蚕种、酒人、碾硙等诸种工匠。吐蕃国王松赞干布阳铁虎年去世,其子贡松贡赞先前已死,芒松芒赞十三岁时继位,大臣噶尔辅政,治理国政十五年。大臣噶尔死后,唐朝与吐蕃的国王之间,有时和好,有时交兵,争夺疆土,胜负未分。特别是阳铁马年吐蕃军队攻打唐朝国土,占领全部裕固地方(144),唐朝皇帝派大臣薛仁贵(145)领兵十万进攻吐蕃,打到前往拉萨的半路上,吐蕃派大臣噶尔的大儿子(146)为将军,打败唐朝所有的军队。阴土免年芒松芒赞去世,他的儿子都松芒布结继位,噶尔的大儿子任大臣。此时吐蕃国王统治的地方,东面到松州、茂州,隽州,南面至婆罗门地方,(147),西面至和田(148),北面至突厥,幅圆万余里,象吐蕃这样强盛的,汉地的国王汉、魏、周(149)等朝代未曾有过。文成公主在吐蕃住了四十年,于阳铁龙年去世。唐高宗从阳土鸡年起执政三十四年,于阴水羊年五十六岁时去世。唐太宗的皇后的女侍从,在唐太宗死后降为女奴,又被唐高宗娶为皇后,她生了儿子唐中宗,唐睿宗,女儿太平公主。唐高宗遗诏让长子唐中宗继位,但皇后不听从,自己当了女皇。因她姓武,故起名叫武则天(150),女皇派兵将吐蕃的许多地方夺去。吐蕃国王都松莽布杰年幼之时,国内大事都由噶尔的大儿子掌管,对外的事务由噶尔的小儿子和其侄子掌管,众人对噶尔的儿子们畏惧,国王的权力很小。后来国王长大,当噶尔的儿子们在军队中时,国王领兵前往,噶尔的大儿子钦陵自杀,小儿子赞婆带其侄子莽布支领兵向唐朝皇帝投降(151)。唐朝女皇封赞婆为归德郡王,任为大臣,封莽布支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并赐给他们三人犯罪不予惩处的铁券誓书。在都松莽布杰去世后,赤德祖赞继位。女皇武则天从阳木猴年起在位二十一年,于阳木龙年八十岁去世。另外一个故事中说,女皇当初生了一个长着驴耳朵的儿子,因为羞惭,在儿子幼小时就派人去杀他,当时有一位吐蕃的大臣,没有让杀皇子而悄悄带去抚养(152)。后来女皇年老时唐朝没有后嗣,打算把皇位传给她的兄弟武三思。当召集众人开会时,拖长声音问:“立武三思众人是否同意”有人说不同意。女皇即下令将其杀死。吐蕃的大臣也拖长声音对武三思问:“立武三思是否同意”武三思本想回答:“若不同意立我,女皇就下令将其杀死。”当他正说到:“不同意立我”时,吐蕃大臣就拔剑将他杀死。当问他何故杀人时,吐蕃大臣说是按女皇的命令杀的,所以女皇对他也没有办法。当女皇去世后,办理丧事时,吐蕃大臣将长驴耳朵的皇子领来,立为皇帝,称为驴耳国王。据说武则天母子二人的陵墓现在还在乾州以北的地方。女皇武则天被吐蕃人称为阿则老母。这个故事的说法不见于史籍的记载。阴木猴年女皇的儿子唐中宗即位,吐蕃向唐朝皇帝求娶公主,皇帝将自己的弟弟雍王的女儿金城公主(153)嫁给吐蕃,陪送绸缎许多万匹,各种工匠,许多杂伎乐人,并派左卫大将军领兵护送。后来又将西夏之地(154)都陪送公主。唐中宗在位六年,于阳铁狗年五十五岁时去世,阴铁猪年金城公主之父唐睿宗即位,他在位两年,于阳水鸡年五十五岁时去世。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唐玄宗于阴水牛年二十九岁时即位。金城公主在吐蕃住了三十一年,于阴铁猴年去世。这以前唐朝国土平安达一百一十六年。阴木羊年吐蕃国王去世,王子赤松德赞继位。唐玄宗在位四十三年,于阴铁鸡年七十三岁时去世。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唐肃宗于阳火猴年即位,当年,吐蕃军前来,占领了蛮子河西(155)等地,后来州城二十四座全部陷于吐蕃。唐肃宗在位七年,于阳水虎年五十二岁时去世。当年,唐肃宗的长子唐代宗(156)即位。阴水兔年吐蕃军又来了(157),唐代宗逃往陕州(158),唐朝的大臣高晖投降吐蕃,吐蕃军进入京兆府,立唐朝的广武王为唐朝皇帝,并且改元(159),传诏大赦(160)。后来汉人杀高晖,驱除吐蕃军,唐代宗重返都城。唐代宗在位十七年,阳土羊年五十岁时去世。唐代宗的长子唐德宗(161)于阳铁猴年继位,因德宗明哲贤达,多年未与吐蕃交战,(疑有阙文)。当年,赞普赤松德赞去世,他的长子牟尼赞普继位。此时唐蕃之间以西夏地方的贺兰山(162)为界,吐蕃境土的边界西面在兰州、渭州、原州、会州,东面临洮,南面在成州、剑南之间,北面的蛮地至大渡水西南之间,从黄河以北为吐蕃境土。唐朝的边界,泾州至弹筝峡,陇州至清水,风州的同谷,剑南唐户峡以东为唐朝境土。边界中间的悉州、大碛、贺兰山、橐它岭等为间地,双方不占。(按:此处所说唐蕃为界,似为清水会盟时所划的边界,《新唐书·吐蕃传》记清水会盟分界情形为:“约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风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川大渡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渡水之西南。尽大渡水北自新泉军抵大碛,南极贺兰橐它岭,其间为闲田,二国所弃。”)
  后来,唐蕃双方又多次交战,阴火牛年吐蕃国王去世,足之煎赞普继位,阳木猴年去世,当年赤德松赞继位。唐德宗在位二十五年,于阴木鸡年六十四岁时去世。当年,唐德宗的长子唐顺宗(163)继位,唐顺宗在位一年,二十六岁或说四十六岁时去世。阳火狗年,唐顺宗的长子唐宪宗(164)继位,他于鼠年去世。牛年,唐宪宗的儿子唐穆宗(165)继位,此时吐蕃国王去世,可黎可足(166)继位,在拉萨地方召集吐蕃大臣会议,由钵阐布念盟辞(167),祝祷神灵(168),所有的人都立誓证盟(169)。唐穆宗于阳火马年被大臣杀死。阴火羊年,唐穆宗的第二个儿子唐文宗(170)继位。阳火龙年,吐蕃国王去世,当年,他的弟弟达磨(171)继位,达磨嗜酒,凶愎少恩,吐蕃国内混乱。悉州、夏州、吐蕃所辖的大山崩裂,碌曲(172)倒流三日,各种凶兆产生,国政衰败。阴土羊年以上,为二百零八年。唐文宗在位十二年,阳木龙年三十岁时去世。当年,唐穆宗的第五个儿子唐武宗继位,唐武宗在位六年,于阴木牛年三十四岁时去世。阳火虎年,唐桓(文)宗(173)的第三个儿子唐宣宗(174)继位,此后吐蕃境土大部被唐朝占领。最初,唐朝的境土由京兆府至吐蕃边界为九千九百里,后来从唐中宗(175)开始有三百余城陷于吐蕃,此后唐朝全部收复。唐宣宗在位十四年,于阴土免年五十岁时去世。阳铁龙年,唐宣宗的长子唐懿宗(176)继位。此后唐朝与吐蕃联系中断,由唐高祖至此时共二百三十九年。唐懿宗在位十四年,阴水猴年去世。阳木马年唐懿宗的第五个儿子唐僖宗继位,唐僖宗在位十五年,阳土猴年去世。唐僖宗的第七个儿子唐昭宗继位,在位十四年,于阴水猪年去世。阳木鸡年唐昭宗的第九子唐哀帝继位,在位四年,于阴火兔年去世,至此唐朝王统断绝。总计唐朝共有二十个皇帝(177),立国二百八十八年。此后由梁朝改替朝代(178)。这些唐蕃之间的史实由太宗(应为仁宗——编者注)时的史官名叫宋祁者写成,后来由范祖禹(179)收集成册。由汉族译师胡将祖于阴木鸡年在临洮(180)翻译成藏文,由喇嘛仁钦扎国师(181)于阴木牛年刊行藏文本。其中记年中有几处错误(182),将吐谷浑误为突厥,将和田误为沃田等。此外与藏文史籍记载大致相符(183),故摘其大要抄录在此。唐蕃之间反复交战及有时和好,互致礼品,互相问聘吊祭等等史实,详见于唐书吐蕃传(184)。
  唐朝与回纥
  回纥从唐贞观二十年助唐灭漠北的薛延陀后,唐朝即以回纥的住地置瀚海都督府,封回纥首领吐迷度为瀚海都督府的都督,唐朝又在回纥地区修筑交通大道,设驿站,抽赋税。不但如此,瀚海都督府的府下置州,州设刺史,其下又有长史、司马等官制,同样用回纥本民族的首领来担任,“其都督、刺史,给玄黄鱼符,黄金为文”。
  那么,当时回纥地区和唐朝中央是不是一个国家以内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呢?我们的论断是肯定的。但具有它的特殊形式,即中国历史上从唐朝才正式开始的中原王期对边疆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羁縻府州”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称为都护府、都督府。即在征服边疆地区以后,不采取直接统治的方式,而是任用其本族中的上层自治其地方。施地间接的统治。
  正因为回纥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以后和唐朝关系是一个国家内部边疆羁縻府州和中央王朝的关系,而又不同于一般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所以直到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在唐朝大力支援下统一了漠北和天山北部建立其地方封建政权后。仍遣使到唐朝“上状”,表现其边疆羁縻府州和中央王朝的隶属。但是,从唐天宝三年至开成五年(744—840年)回纥游牧封建政权建立一百年左右中,回纥和唐朝中央仍有一些龃龉:如回纥牟羽可汗(759—780年骨力裴罗后第三代可汗)在其末年乘唐朝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势衰与代宗新立,正要出兵侵塞,但旋即被反对派宰相顿英贺所杀;另一次是在末年乌介可汗(841—845年)时、因部下句录末贺引外族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的前身,时住叶尼塞河上游)的骑兵入侵,南逃人塞,一度攻唐朝,旋即失败。更其引人注意的是,回纥和唐朝双方交往的礼节中,往往表现为两个对立国家的形式,这种情况尤其在唐朝从安史乱后,国势衰弱,而回纥因有援唐之功,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实唐朝与回纥之间决不是完全平等的两个国家,是一时的龃龉,不是主要的矛盾。
  回纥从744—840年一百年左右之间和唐朝所发生的羁縻府州和中原王朝主要的正常关系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回纥可汗历代受唐朝的封号
  有如上述,回纥在646年得唐朝助力灭薛延陀后。其首领即接受唐朝的封号——瀚海都督府的都督。吐迷度的后嗣婆闰、比栗、独解支、伏帝匐、承宗,正如《旧唐书·回纥传》中所指出的:“皆受都督号,以统蕃州”。到他第六代孙骨力裴罗,在744年又得到唐朝之助灭后突厥正式统一漠北而奋起后,又被唐朝封为怀仁可汗、左骁卫员外大将军。从骨力裴罗以后。回纥在漠北所建立游牧封建政权凡传十五世而亡。这十五世可汗中只有四位可汗因特殊情况未受唐朝的封号外,其余各可汗一律受过唐封。这是为什么呢?正如《旧唐书·回纥传》中记回纥牟羽可汗的叔父顿英贺(780—789年)初立时遣使到唐朝时所说的:“今可汗初立,遣使来告,垂发不剪,待天子命!”这如实地反映了唐代祖国北方各族人民对于中原王朝竭诚拥护的心情;回纥可汗如果没有唐朝中央的命令,即很难得到他们本族人民的拥护。
  (二)回纥首领及其以下的大臣受唐朝的直接任命及罢免
  唐朝中央对于回纥首领不但加以册封,而且有直接任命其为内地官吏以及加以惩罚之权,这种例子在回纥正式统一漠北(744年)前发生较多:如吐迷度的曾孙独解支(680—715年)被唐朝继立为瀚海大都督后,他的“亲属及部落征战有功”的,“并自碛北移居甘州界”。独解支卒,子伏帝匐(715—719)立,即因乃父有功,被唐朝任命为“河西经略使兼赤水军(军治在今甘肃武威县)使。这是回纥首领被唐朝任命为内地官吏的例子。回纥官吏也有被唐朝惩罚的,如早在唐武后时(684—704年),回纥在漠北的劲敌——后突厥贵族兴起,回纥人民因不堪其压迫,有回纥、契苾、思结、浑四个部落徙居甘、凉二州间,后来回纥人因与唐朝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君奂发生磨擦。唐廷竟将回纥的最高首领瀚海大都督承宗(722—727年,伏帝匐子)流放到瀼州去,唐朝更立其子伏帝难,(727—744年)为瀚海大都督。
  此外,唐朝对于回纥可汗以下的“可敦”(即皇后)以及其他高级官吏也有任命及惩罚之权。如乾元二年(759年),以回纥葛勤可汗(747—759年)之子叶护以及大将骨咄特勒(勤)助唐平定安禄山之乱有功,唐封叶护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员外郎,骨咄特勒(应作勤)为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员外郎。宝应元年(762年),以回纥牟羽可汗(759—780年葛勒可汗子)助唐平史朝义之乱有功,“可汗、可敦及左右‘杀’(又作‘设’,意为突厥的领兵官)……加实封二千户”,并“左杀封为雄朔王,右杀封为宁朔王,胡禄都督封金河王,拔览将军封为静漠王,诸都督十一人并封国公”。又贞元八年(785年),唐朝封回纥可汗养子药罗葛灵为“检校右仆射”,也是唐朝对于回纥可汗的亲属有任宫之权的例证。
  (三)回纥军队受唐朝中央直接征调
  唐朝统治的武力基础是府兵,府兵是兵农合一的;但府兵既是农兵,还要从事农业,不宜于时间过长和离家太远。因此,唐初在边境上另设戍兵,其防地叫做军、守捉、城、镇,所以边兵又称为镇兵。唐太宗拒薛延陀用突厥兵马。这实质上也是利用镇兵来征伐边疆。
  回纥在兴起之初,大约只有军队五万,尚未被唐朝直接征调。贞观四年(630年)唐灭东突厥,贞观二十年(646年)唐灭薛延陀,回纥还只是出兵相助。及薛延陀灭亡以后,漠北初步统一,唐以回纥住地为瀚海都督府,任吐迷度为瀚海都督,回纥民族已加入唐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之中;而且事实上,由于回纥住地的入唐。唐朝的势力已直伸至极北,“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从此以后,回纥的军队即正式作为唐朝的边兵而受其征调,正如《资治通鉴》所载开元六年二月的诏谕中指出的:“(回纥)有所讨捕,量宜追集;无事各归部落营生,仍常加存抚”。贞观以后,回纥军队受唐朝征队的方式,凡有从征、直接编入唐军以及唐朝可以在回纥地区直接驻军等几个方面。分述如下。
  1.从征
  如贞观末年(649年),西突厥可汗贺鲁谋取唐朝的西、庭二州。唐发府兵二万,合回纥骑五万击之。这是唐朝第一次正式调遣回纥兵从征。又如显庆(656—661年)初,唐廷擢苏定方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肖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穷讨贺鲁。结果,贺鲁大败,西突厥也即被唐朝所灭。这是唐朝第二次征调回纥兵。此外,回纥兵还有其他多次的从征于唐,不作列举。

  2.直接编入唐军
  有如上述,回纥人民因不堪后突厥贵族的压迫,乃有四部落度碛徒居甘、凉二州;同时,回纥首领独解支(680—715年)立,因为他的亲属及部落帮助唐朝征伐有功,也被唐朝从碛北迁居甘州一带。因此,甘、凉一带回纥人增多,“故天宝末(755年),取骁勇以充赤水军(今武威县)骑士。独解支后,子伏帝匐.(715—719年)又被唐朝任命为河西经略使兼赤水军使。可以推断,在这前后,当有不少的回纥人被唐朝编人赤水军中去。

  3.唐朝在漠北回纥地区直接驻军
  就在上述河西走廊回纥人被直接编入唐军的同时,在漠北,唐朝因为防止后突厥势力的兴起,采取在当地直接驻军的办法。《通鉴》载:“(开元六年[718年]二月),移蔚州横野军于阴山北,屯兵三万,为九姓(回纥)之援。”同书还明载:在此同时,唐朝下令漠北的回纥等部都督各出骑兵为前。后、左、右军讨击大使,均受河东节度经略使辖下的天兵军节度;其兵马平时各为部落营生,有事即遵命应战。

  4回纥军民迁住唐朝内地
  回纥助唐杀掉后突厥的可汗默啜(716年)后,其侄默棘连、(即苾伽可汗,716—734年)继位,又立即兴复仇之师。于是回纥别部移健:“颉利发”(意为大臣)率同罗、等部军民南下投奔于唐。唐朝把他们安置在靠近山西边境的大武军(今大同)。

  5唐朝征调回纥兵平定安史之乱
  唐朝从玄宗天宝十四年至代宗广德元年(755—763年)首尾十四年间,因中央势衰,地方节度使权重,而发生安禄山、史思明之乱。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以讨伐“国舅”杨国忠为借口,攻陷两京,玄宗出走。太子亨西奔灵武即位,是为肃宗。《通鉴》指明:“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可见唐朝见回纥兵平定安史之乱显系征调边兵性质。至德二年(757年),回纥葛勒可汗(747—759年)应征遣其子叶护率领精兵四千余人出发,而且还有西域的回鹘军参加。他们来到陕西凤翔、扶风一带部署队伍,准备出击,唐将郭子仪先留宴三天。叶护说道:“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暇食为?”这种“灭此朝食”的精神,实使人钦佩,而回纥太子叶护的口气并非远到异国,表现为在一个国家以内的感情。及安禄山乱平后,唐肃宗回到长安,在其所降的诏书中夸张回纥人的功劳时说:“功济艰难,义存邦国,万里绝域,一德同心,求之古今,所未闻也。”唐肃宗的思想意识中也何尝把回纥视为外国人?从此越发可以证明,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纯系边兵应中央征调的性质。

  6.回纥人为唐朝保卫北庭及收复轮台、西州。
  唐代的北庭又名庭州,在今新疆天山北麓吉木萨尔县护堡子为唐朝从漠北通往西域乃至中亚的要冲。尤其从安史乱后二十余年间,即从唐广德元年至贞元六年(763—790年),因吐蕃陷陇右、西域,北庭更显其重要性。回纥人为了保卫祖国的这个军事交通要冲,不知和强大的吐蕃战斗过多少次。到唐朝元和年间(866—820年),回纥在保义可汗(808—821年)的领导下,武力甚强,大破吐蕃,为唐朝收复北庭、龟兹(今南疆库车县),使唐朝对外的东西交通为之打开,此其一。
  唐时轮台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迤北附近,西州在今吐鲁蕃。唐开成五年(840年),回纥地方游牧封建政权在漠北崩溃,分三支西迁,其中主要的一支迁至西州。时轮台、西州尚为吐蕃人所占据。回纥人西迁来此之初,在其首领仆固俊的领导下,和吐蕃人展开斗争,终于在唐末咸通七年(866年)最后战胜吐蕃,收复轮台、西州,并斩其大将论恐热,“传首京师”,宋人王溥《唐会要》卷97《吐蕃》一节中载:“沙州首领张义潮奏,(仆固)俊收西河及部落,胡、汉皆伏,并表贺收西州等事。”从这个贺表来看,可见他们的心目中都不把回纥的后裔在西州所建立的政权视为独立的王国,而肯定它是唐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http://www.jshlzx.net/klh/5/5515/text/5515_118.htm

  唐朝与靺鞨
  [1]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韦部(住在黑龙江上、中游和额尔古纳河两岸)遣使来唐。以后,唐朝政府就在这个地区设置行政机构,任命室韦部首领为都督等官。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区(松花江上游)设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的东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州都督,并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此后,粟末靺鞨即专称渤海。辖地包括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流域,东边直至大海。
  开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龙中下游地区)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勃利州治所在乌苏里江口东岸的伯力(今苏联境内哈巴罗夫斯克)。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军。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为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为隶属于都督府的州。都督府辖地包括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北抵小海(今鄂霍次克海),东临大海。http://www.xzqh.org/lishi/06suitang/tang.htm
  南诏
  http://dali8.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239(复制不了)

  辽
  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权,它与五代同时开始,又和北宋几乎同时结束。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虽然与中原地区常年征战,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它却深受着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原是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击败了的剌葛、迭剌等人,于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国(契丹于938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改为辽)。契丹建国后,阿保机逐步消灭了周遍的弱小部落,又于公元926年,消灭了渤海国(今辽宁东部到黑龙江南部一带),基本完成了其统一的征程。
  从公元926年到947年,是太宗耶律德光统治的时代,在着一阶段,辽国从石敬塘的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以此为基础,辽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扩张。耶律德光数次对晋进兵,希望征服整个中国,但因中原人民的反抗,使其计划搁浅了下来。
  在太宗之后,经历世宗阮(947~950年在位)和穆宗璟(951~969年在位)两代,辽的统治内部出现了激烈的纷争,直到景宗贤(969~982年在位)时,其统治才渐渐稳定下来。
  景宗死后,其子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由于圣宗年龄尚小,所以由其母萧太后摄政,萧太后是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谴耶律休哥为大将,于圣宗统和四年(987年)进兵攻宋,大败宋军。此后,辽国连年发兵攻宋,至圣宗二十二年,辽国攻至澶州城下,与宋真宗签定了"檀渊之盟",迫使宋朝年年向辽国进贡"岁币",辽宋两国从此相对安定下来。辽圣宗依靠宋国的进贡,使辽的经济发展起来,此时辽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经过圣宗、兴宗(1031~1055年)的盛世之后,辽国开始走向衰亡。公元1101年,辽天祚帝即位,此时随着女真族的兴起,辽国的统治逐渐受到威胁。公元1115年,金兵攻占辽国重镇黄龙府,随后又与宋朝订立"海上之盟",共同抗金。金兵在几年的时间里,占领了包括东京辽阳府在内的大部分辽国土地,公元1125年,金国俘虏了逃亡中的天祚帝,辽国自此灭亡。
  http://www.3lian.com/zl/114/5000/h18.htm

  西夏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421/12258766.html(复制不了)

  金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是我国历史上继辽之后的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在消灭辽之后,又消灭了北宋王朝,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
  金国的建立者女真族生活在我国黑龙江中下游和长白山地区,在辽统治初期,它还处于原始氏族形态,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与铁器的大量使用,使其快速发展起来,到辽末年,女真族以成为北方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公元1114年,女真贵族完颜阿骨打誓师起义,次年,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王朝。金王朝建立后,阿骨打马上发兵攻打辽国控制女真族的咽喉要道--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境)。辽国此时发现事态严重,但以无力回天。公元1120年,金与宋签定"海上之盟"共同对辽,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金国完全控制了北方。
  在消灭辽国以后,金国把矛头直指向宋朝。自太宗吴乞买,金国大举进攻宋朝,虽然宋军民全力反抗,但由于宋统治者的无能,使得金国连连得胜,最终攻占了北宋都城开封,虏去徽钦二帝,使北宋灭亡。南宋王朝的建立使得金国继续向南进兵,而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对金国的抵抗使得金军实力大降,无力再和南宋交战,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直至金国被蒙古族灭亡。
  金国在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国力非常落后,在其内部还存在着一些原始制度的残余。自太宗、熙宗、海陵王以来,金国进行了全面的转型,使其从原来的游牧部落变为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集权制国家,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国的后期,虽然南宋王朝对其并无任何威胁,但北方发展起来的蒙古族却成了金国的劲敌。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公元1121年,蒙古开始了灭金的战争。成吉思汗、窝阔台先后发动多次对金国的战役,这大大削弱了金国的国力。为躲避蒙古的进攻,金不得不南迁至黄河以南,希望依靠黄河天堑阻挡南进的蒙古军队。但黄河挡不住蒙古骑兵的铁蹄,公元1233年,元太宗窝阔台帅军攻下汴京,金哀宗逃至蔡州,次年,蔡州破,金国至此宣告灭亡,前后共历九帝,一百一十九年。
  http://www.3lian.com/zl/114/5000/h19.htm

  北宋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北宋与南宋的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
  公元960年,后周都点检赵匡胤在出兵途中,发动了政变,迫使周恭帝退位,建立了宋王朝,史称"北宋",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陈桥兵变"。他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 。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