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光ap600l驱动:古代年龄是用虚岁还是周岁,请说出理由或出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5 11:31:44
各位高手请将答案理由说得充分点,昨天的回答说的都是周岁

其实,古人在计算年龄时,采用虚岁和周岁的情况都有,有时在同一个时代还会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比如,三国和魏晋时期的人物,有的采用虚岁计龄,还有的采用周岁计龄。我们再看《三国志·蜀书·谯周传》,其中对人物的年龄采用了周岁计算法,更为凑巧的是,在该传里面,我们看到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与他老师谯周的对话,并且这段对话中刚好提到了孔子的年龄问题,该传的最后一段有写“周语予曰:‘昔孔子七十二、刘向、扬雄七十一而没’” 根据孔子的生卒年(前551—前479)、刘向的生卒年(前77—前6)和扬雄的生卒年(前53—后18)可知,谯周对孔子、刘向和扬雄年龄的计算都是采用周岁的。
周岁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一年。唐 白居易 《府酒·变法》诗:「自慙到府未周岁,惠爱威稜一事无。」
指年龄满一岁。《宋史·曹彬传》:「 彬 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於席,观其所取。」《红楼梦》第二回:「那周岁时, 政老爷 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如:那孩子快两周岁了。
年龄满一岁。《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三朝满月,取名唤做 翠翠 。百日周岁,做了多少筵席。」 清 归庄 《姚文毅公传》:「公生未周岁而孤。」《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
一年到头,整年。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诗:「侍从周岁,忠力尽竭。」

周岁是采用公元历法后才有的,封建社会都是虚岁,人生下来就是一岁,没有零岁之说,也不可能第二年还是一岁。

看来光唠叨不行,我来考古。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高寿八十九岁。生卒年表:公元1711-1799年,这都是史书写着的。考古完毕。楼主可以继续考古,答案显而易见。

周岁是采用公元历法后才有的,封建社会都是虚岁,人生下来就是一岁,没有零岁之说,也不可能第二年还是一岁。

看来光唠叨不行,我来考古。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高寿八十九岁。生卒年表:公元1711-1799年,这都是史书写着的。考古完毕。楼主可以继续考古,答案显而易见

古代表示年龄的方法丰富生动,不拘于数词一种。古代医书中,根据人之一生生理的生、长、盛、衰特点,对年龄有一定的称谓,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首就有“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的记载。

古代经书中,常根据人的一生中求学、成家、立业、为官、告退等经历特点,对各种年龄阶段冠以不同的名称。广为人知的有《论语•为政》、《礼记•曲礼上》、《礼记•王制》中对年龄的称谓。在一些诗词文章中,则从男女、婚否、装束、习俗、体态、学识等不同角度,给年龄以代称。

按古代通常划分时期,如:出生、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时期。

古代年龄既不是用虚岁也不是用周岁,古今中外的历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阳历、阴历和阴阳历。而中国古代是用阴阳历作为记年方式。阴阳历是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的一种历法。它的历月是根据朔望月长度制定的,而历年又参照回归年长度作了相应的调整。我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历法,除太平天国使用的《天历》外,都属于阴阳系统。习惯上人们称这种历法为阴历、农历(或称夏历)。

其中国古代的记年方式总结的说经历了三次演变:即一、以一年365又4分之一天的回归年为周期;二、一年十二月(354天)或十三月(384天)的朔望月记年周期;但因前两者相距近11天而无法统一,于是又有了极为科学的的周天公度(360度)的年模式,使回归年与朔望年融于一体。

而周岁的设定我还是支持以传统的农历生日为界作为周岁的计算方式。即以每个人农历的生日为开始计算单位,至第二年的生日前来作为一周岁的计算方式。理由是八字的排序方式是以周天公度为基本规则来确定的,故其记周岁的子法则不能与母法则有冲突,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法则不统一所引起的记历及推算上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