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茶具介绍:街头文化的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4 15:35:31
起源 发展 特色 请详尽一点

街头文化有很多,几乎在街头任何的艺术都可以成为街头文化.近代的街头文化在20世纪的70年代得到发展,集中在欧美地区,特别是美国的街头时尚热火时区,出现的街头音乐RAB RAP(说唱音乐)、摇滚音等。还有街头舞蹈街舞、滑板族、滑旱冰。伴随出现的是街头服饰、涂鸦等。

现在的街头文化打破传统,打扮夸张。形象突出特点。这些特点使年轻人喜爱而且传播很快一下在世界各地扎根。在我们的亚洲,先在日本和韩国出现的说唱组合,然后出现跳街舞的舞团,然后在基础上出现一些说唱的组合会跳齐舞和简单的高难度动作。

我们中国在受到韩国、日本的影响下在90年代后期也出现hip-hop风波、出现舞团 特别是2000年几乎每一个省都有街头文化的出现。而且好多人喜欢街头服饰,特别在台湾和香港几乎可以说街舞成为第一运动和第一的舞蹈是学生的首选.在内地街头文化刚刚流行就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海南可以说是发展较晚的了。虽说发展了2年了。但是还是未成熟呢。
街头文化的构成:
服饰

超大尺码的服饰可算是Hip-hop文化的经典风格。据说这种穿法的来源和Hip-Hop文化的发源有密切的关系。原来Hip-hop文化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当时美国的黑人、犹太人、墨西哥人等有色人种发展而来。当时美国的有色人种经济状况不如白人来得优越,然而小孩子却生得比白人多,为了让这些小孩子不至太快淘汰衣服,所以经常购买尺码较大的T恤;再加上Hip-Hop文化运动味重,宽松的衣服方便多了。

宽大并非Hip-Hop穿着的全貌,细分还有差别:玩滑板的朋友喜欢穿滑板鞋,从事运动时比较得心应手而且也比较耐磨,并搭配滑板品牌的服装,如DVS、PTS、VOLCOM、EXPEDITION、 DC等皆是滑板运动用品中的名牌;街舞少年喜欢穿Nike、Adidas等运动品牌的简单式样球鞋,表现出干净利落的风格,其中Adidas鞋为玩地板动作的舞者所喜爱;在街服品牌上,有知名的ESDJ、TRIBAL、JOKER、FUBU等,名牌服饰Tommy Hilfiger、POLO Sport、Nautica、OAKLEY及运动品牌Nike、Adidas也是广受舞者欢迎的品牌。

涂鸦

涂鸦(graffiti)即街头涂鸦,常见于美国一些住宅区的小巷道上或地下道及地铁站。涂鸦少年以喷漆作画于墙上,用以表达其所想宣告的意念、想法或是帮派用以划分地盘;从60年代末发源至今,渐渐成为一种街头艺术。

涂鸦少年之间相互进行涂鸦竞赛,比谁的作品多,谁的名头响。他们在所有可能的公共场所将自己的名字或笔名“涂”在显眼的位置,以此表达对成人权威的蔑视。他们手持装满颜料的喷枪同警察捉迷藏,这些颜料常常是偷来的。

他们在市区的墙上涂抹带有神秘色彩的句子,粗鲁的骷髅状的人像、带有原始面具色彩的面孔、以及孩子游戏中含有猥亵意味的姿势。涂鸦作品是可视的说唱乐和爵士乐,是对视觉艺术的原创性贡献。作为大众主义观念的扩展,涂鸦艺术家大量生产了素描、印刷品、油画、雕塑、壁画、T恤、钮扣和旗帜。

2001年,时尚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向Hip-Hop流行文化取经,从衣服、裙、高跟鞋以及手袋上,都能找到黑白或七彩的涂鸦风格作品。

街舞

街舞包含了机械舞、霹雳舞等,起源于美国街头舞蹈的即兴动作。这些街头舞者以黑人或是墨西哥人为主,流行的街舞多半发源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一些黑人或是墨西哥人的孩子们成天在街上以跳舞为乐,形成各种派系,也很自然地在他们所跳的舞蹈上发展出不一样的特征。

街舞属于劲舞,动感十足,动作幅度大,要求舞者体质好。像单手倒立、前滚翻、大风车转、背旋等动作,属于难度系数高的表演,街舞少年必须保持足够的体力支撑,以及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

深圳的一些精明商家借“街舞”发财,从某种意义上带来了街舞的兴旺。一些舞蹈学校和健身中心开办了街舞学习班,生意十分火爆。商场在促销商品或举行庆祝活动的时候,也经常请街舞表演助兴,渲染气氛。

Hip-HopDJ

1967年,有位牙买加移民在美国纽约最早把两个唱盘及混音器摆在一起,独创“刷唱片”(scratch)的动作,吸引了很多人在街头欣赏。DJ作为播放唱机的操作员,从此成为流行文化的代言人。当然如果只会放CD是不够的,要有相当的音准及节奏感,才能将两首不同的歌曲漂亮地混音;更高的技巧是scratch,也就是所谓的刮唱片,?造出尖锐的音效。DJ在国外已经风行20余年,自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而且还举办一些大大小小的国际比赛,其中最具公信力的比赛,叫做“DMC”。

唱白

唱白(MC)指party中带动气氛的主持人(master of cerem ony)。一个好的 M C要能带动众人的情绪,对着众人说话,以人声制造节奏以及模仿机器所发出声音如鼓声或 s cratch等,所以演变为 R ap等说唱技巧。 M C不只是表演者,也兼具了 H ip-H op文化的讯息传达者的功能,一个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 M C,更能带动口头禅、音乐以及服装的流行,这点也可以由那么多的黑人歌手代言服饰品牌窥见一二。

特技单车

时下许多年轻人已不把自行车仅仅当作上学或上班的代步工具,对于一些人来说, B仔或 B M仔这个词一点都不陌生。
http://www.qpark.org
B仔的正确名字是 B MX,全名是BICYCLE MOTOCROSS(自行车越野)。它是在7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自行车越野运动。80年代中期开始把 B MX拿到平地玩,而且玩的花式比滑板更多、跳得更高、更刺激。它的动作有上百种,其中最基本的是车上静平衡,如后轮点地跳、前轮点地跳、擦轮、定车、飘、过桥等。 B MX的车身一般采用合金制成,可以承受从几米高的地方摔下的冲力。设计上也有许多的特殊之处,如不受车闸线的限制,可以做360度转动的车把。 B MX在电影《 E· T》中的出现,使它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代表。

在香港、广州和深圳等地,特技单车分为三种竞赛项目: U型管、平地赛及公园赛。这些竞赛将特技单车带给了社会大众,而运动的核心仍然保持在街头。

滑板

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的美国,美式冲浪音乐及电影领导潮流,人们在某种类似冲浪板的设计中寻找陆地冲浪的乐趣,第一张滑板在1959年推出市场。80年代末,夹心木制障碍物以及街道式场地的出现令滑板运动以一种自助的形式再现生机,这批滑板新生代开始培育出自己的明星运动员。

滑板运动对世界潮流文化影响深远,运动员爱听的 P unk音乐以及他们所穿的泥土感很重的宽衣以及怀旧式网球鞋等,都一度成为了世界潮流。

直排轮滑

轮滑这个创意延续了大约有300年之久,最初是一位17世纪的荷兰人尝试在自己鞋子下钉木制滚轴,享受溜冰的乐趣。在1979年,美国一位冰上曲棍球选手发现了一双老旧的直排滑轮鞋,于是买下这个设计。从那时开始,直排轮滑在全世界开始流行。

1984年,美国开始研发各种不同用途的轮滑鞋, R OLLERBLADE一直是国际飞轮业界领导品牌。

滑板车

滑板车( B icman)是继滑板之后的又一运动型新产品,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公里,这种新型产品来源于日本。

虽然我们能在深圳街头见到个别老人和妇女骑着滑板车逛街,但是那不是街头文化的代表,因为街头文化是年轻的“酷”一代的玩物。滑板车就像一辆小型单车,它的车头取单车的构造,下部取滑板的构造,不过它只有两个车轮。假如你会如下绝招,证明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了:以两脚夹住后轮,两手抓紧车头,用力吊起车头,以后轮为重心,在半空中旋转两圈,厉害的可转到三圈;或者夹住前轮,以前轮为重心,翘起后轮旋转

一说起街头文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HIP-HOP,从某种程度上说,HIP-HOP确实也已经成为了街头文化的代名词。

HIP-HOP起源于纽约底层的工人阶级,是一种黑人文化生活的精神体现。从风格上有纽约和洛杉矶两大流派。音乐、舞蹈、涂鸦、刺青、衣着是HIP-HOP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HIP-HOP既然出身低微,因此最初的活动场所只能是街头,比如街舞、街头篮球、滑板,作为一种纯粹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宣泄的文化形态存在。HIP-HOP族具有强烈的可被识别性,他们扛着录音机招摇过市,放着喧闹的音乐,配合夸张、眩目的舞蹈动作和永远大一号的服饰,肆无忌惮地向人们宣称:我们就是HIP-HOP族。

日本的青少年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很大,所以HIP-HOP在日本很快就被广大青少年接受和流行。但他们也做了一些改变,比如把涂鸦加入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元素和文字,在穿着方面也不单是HIP-HOP的典型服饰,有很多搭配。日本人是内敛安静的民族,因此HIP-HOP族也没有那么张扬。我在东京皇宫御苑的外面看见过一群跳街舞的HIP-HOP族,都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干干净净的,穿着滑板鞋和宽松的服装,清一色反戴棒球帽,旁若无人地扭动肢体,尝试一些高难度的动作。HIP-HOP原本是很张扬的文化,但是到了日本人这里变得很低调,没有聒噪的音乐,没有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互相之间的交谈笑语也颇有节制,生怕惊扰了肃穆静美的皇宫御苑。

如所有的地下文化一样,强烈眩目的HIP-HOP文化被主流娱乐圈介入,加以现代的促销手段,形成了新的主流文化。早在1994年Rap在流行音乐上就有极大的斩获,不少HIP-HOP人因此赚到钱,改善了生活。街舞也已经从街头走入了充满小资情调的健身房、俱乐部,成为了中产阶级日常生活方式。

当一种文化从地下浮出水面,从边缘走向核心,从街头走向舞台,从精神乐土走向商业社会,也就开始失去活力、走向衰落。

因此从本质上说街头文化是青少年的文化,因为他们没有戒律的束缚,不需要理论的支撑,鄙视商业社会。当成年人在为事业成功疲于奔命、过劳死的时候,他们在街上踏着滑板无所事事地滑过整个夏天。

除了HIP-HOP族外?日本还有很多独特的街头文化?比如很有名的暴走族。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浑身披挂着金属饰品,车载音响中放着震耳的音乐,在众目睽睽下招摇过市。近年来,越野车在街头流行起来,在东京拥堵的街头常常会窜出一辆越野车,惊鸿一瞥,随即又消失在车流中。

要说日本的街头文化,不能不说一种在世界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街头文化——原宿文化。

二战后原宿成为了美军基地,很自然地这个地区的年轻人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嬉皮派,也就是最早的原宿族。今天原宿以云集穿着时髦现代的青少年而闻名。原宿也超越了单纯的地名,上升为了一种街头文化。原宿街区有一条竹下路,这里是所谓的竹下孩族的领地,他们是原宿的新主人。这些年龄不超过20岁的年轻人,穿着大胆、新奇、充满个性,甚至怪异。他们每周末从东京近郊聚集竹下路,不做别的,只是站在街上,展示自己的装扮。他们口袋里没有多少钱,浑身上下也没有名牌,但是打扮得精心、前卫、特立独行,成为原宿文化的标志。

街头文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相生相随,从东京塔往下看,鳞次栉比的建筑和密密麻麻的街道让人的双眼无法承受,但就是这些街道是东京街头文化的乐土,一代代的年轻人在这里成长。当一群年轻人背叛青春后,新的年轻人会前仆后继,他们纯粹、非商业性的文化特质正是街头文化的活力之源和美好所在。

日本街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年轻人的街头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日本的公共场所,还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街头表演者。年轻人的街头文化纯粹是一种自我表现和自娱自乐,他们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欣赏,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可是街头表演者就不一样了。有的街头表演是有策划、有组织的,专业性比较强,常常和当地的餐饮、娱乐、旅游等活动相联系。比如在富士电视台门口一场动感十足的夏威夷舞蹈表演是为了宣传夏威夷的旅游线路,在迪斯尼乐园的活人雕塑是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还有一些街头表演是流浪艺人或者街头表演爱好者的演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商业气息。

在日本的很多城市,比如东京、京都、大阪,从城市文化上说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东京,幽雅美丽的皇宫园林和现代建筑名作、古色古香的寺庙神社和雄伟壮观的摩天大楼、僻静小巷的朦胧灯笼和繁华都市的眩目霓虹形成鲜明的反差。东京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时又保存着最古老的传统。这种矛盾的统一也常常体现在日本街头文化和街头表演中,比如在皇宫御苑跳街舞的男孩,还有在浅草的观音庙卖艺的小提琴手。

浅草,光听到这个古雅的名字就足以勾起人们的遐思。它是在东京最具有代表性的古老传统的地区。有洁净的石板路,有淡淡的街景,有东京最古老的寺庙——观音寺。这里每天都像庙会那么热闹,从寺庙的前门到正殿300米长的石板路两旁有几十家商店出售各种江户风格的物品。夏季的晚上,游人如织,到处可见穿和服、踏木屐的女孩在石板路上行走、在神殿前祈福。

在寺庙的前门,我看到一个街头卖艺者,是一个高大帅气、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自己带着音响设备,正合着音箱中的旋律拉小提琴。他拉着熟悉而又不知名的西洋乐曲,气质风度俨然是在音乐厅开独奏音乐会,搞得游客都不知该不该给钱,尽管他面前有一个放钱的小碗。他似乎也不在乎收益如何,只是沉醉在音乐中,就这样站在观音庙古老的建筑下,一曲又一曲,伴着游人来来往往。浅草的夜晚,东方的神韵和西洋的风情如此和谐,流淌在古朴的石板路上和街头艺人的琴弦上。

街头文化起源
应该说亚洲街头文化最精彩的国度是日本。特别是在国际化程度高、经济繁荣的城市,比如东京。

一说起街头文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HIP-HOP,从某种程度上说,HIP-HOP确实也已经成为了街头文化的代名词。

HIP-HOP起源于纽约底层的工人阶级,是一种黑人文化生活的精神体现。从风格上有纽约和洛杉矶两大流派。音乐、舞蹈、涂鸦、刺青、衣着是HIP-HOP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HIP-HOP既然出身低微,因此最初的活动场所只能是街头,比如街舞、街头篮球、滑板,作为一种纯粹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宣泄的文化形态存在。HIP-HOP族具有强烈的可被识别性,他们扛着录音机招摇过市,放着喧闹的音乐,配合夸张、眩目的舞蹈动作和永远大一号的服饰,肆无忌惮地向人们宣称:我们就是HIP-HOP族。

日本的青少年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很大,所以HIP-HOP在日本很快就被广大青少年接受和流行。但他们也做了一些改变,比如把涂鸦加入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元素和文字,在穿着方面也不单是HIP-HOP的典型服饰,有很多搭配。日本人是内敛安静的民族,因此HIP-HOP族也没有那么张扬。我在东京皇宫御苑的外面看见过一群跳街舞的HIP-HOP族,都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干干净净的,穿着滑板鞋和宽松的服装,清一色反戴棒球帽,旁若无人地扭动肢体,尝试一些高难度的动作。HIP-HOP原本是很张扬的文化,但是到了日本人这里变得很低调,没有聒噪的音乐,没有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互相之间的交谈笑语也颇有节制,生怕惊扰了肃穆静美的皇宫御苑。

如所有的地下文化一样,强烈眩目的HIP-HOP文化被主流娱乐圈介入,加以现代的促销手段,形成了新的主流文化。早在1994年Rap在流行音乐上就有极大的斩获,不少HIP-HOP人因此赚到钱,改善了生活。街舞也已经从街头走入了充满小资情调的健身房、俱乐部,成为了中产阶级日常生活方式。

当一种文化从地下浮出水面,从边缘走向核心,从街头走向舞台,从精神乐土走向商业社会,也就开始失去活力、走向衰落。

因此从本质上说街头文化是青少年的文化,因为他们没有戒律的束缚,不需要理论的支撑,鄙视商业社会。当成年人在为事业成功疲于奔命、过劳死的时候,他们在街上踏着滑板无所事事地滑过整个夏天。

除了HIP-HOP族外?日本还有很多独特的街头文化?比如很有名的暴走族。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浑身披挂着金属饰品,车载音响中放着震耳的音乐,在众目睽睽下招摇过市。近年来,越野车在街头流行起来,在东京拥堵的街头常常会窜出一辆越野车,惊鸿一瞥,随即又消失在车流中。

要说日本的街头文化,不能不说一种在世界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街头文化——原宿文化。

二战后原宿成为了美军基地,很自然地这个地区的年轻人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嬉皮派,也就是最早的原宿族。今天原宿以云集穿着时髦现代的青少年而闻名。原宿也超越了单纯的地名,上升为了一种街头文化。原宿街区有一条竹下路,这里是所谓的竹下孩族的领地,他们是原宿的新主人。这些年龄不超过20岁的年轻人,穿着大胆、新奇、充满个性,甚至怪异。他们每周末从东京近郊聚集竹下路,不做别的,只是站在街上,展示自己的装扮。他们口袋里没有多少钱,浑身上下也没有名牌,但是打扮得精心、前卫、特立独行,成为原宿文化的标志。

街头文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相生相随,从东京塔往下看,鳞次栉比的建筑和密密麻麻的街道让人的双眼无法承受,但就是这些街道是东京街头文化的乐土,一代代的年轻人在这里成长。当一群年轻人背叛青春后,新的年轻人会前仆后继,他们纯粹、非商业性的文化特质正是街头文化的活力之源和美好所在。

日本街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年轻人的街头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日本的公共场所,还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街头表演者。年轻人的街头文化纯粹是一种自我表现和自娱自乐,他们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欣赏,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可是街头表演者就不一样了。有的街头表演是有策划、有组织的,专业性比较强,常常和当地的餐饮、娱乐、旅游等活动相联系。比如在富士电视台门口一场动感十足的夏威夷舞蹈表演是为了宣传夏威夷的旅游线路,在迪斯尼乐园的活人雕塑是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还有一些街头表演是流浪艺人或者街头表演爱好者的演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商业气息。

在日本的很多城市,比如东京、京都、大阪,从城市文化上说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东京,幽雅美丽的皇宫园林和现代建筑名作、古色古香的寺庙神社和雄伟壮观的摩天大楼、僻静小巷的朦胧灯笼和繁华都市的眩目霓虹形成鲜明的反差。东京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时又保存着最古老的传统。这种矛盾的统一也常常体现在日本街头文化和街头表演中,比如在皇宫御苑跳街舞的男孩,还有在浅草的观音庙卖艺的小提琴手。

浅草,光听到这个古雅的名字就足以勾起人们的遐思。它是在东京最具有代表性的古老传统的地区。有洁净的石板路,有淡淡的街景,有东京最古老的寺庙——观音寺。这里每天都像庙会那么热闹,从寺庙的前门到正殿300米长的石板路两旁有几十家商店出售各种江户风格的物品。夏季的晚上,游人如织,到处可见穿和服、踏木屐的女孩在石板路上行走、在神殿前祈福。

在寺庙的前门,我看到一个街头卖艺者,是一个高大帅气、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自己带着音响设备,正合着音箱中的旋律拉小提琴。他拉着熟悉而又不知名的西洋乐曲,气质风度俨然是在音乐厅开独奏音乐会,搞得游客都不知该不该给钱,尽管他面前有一个放钱的小碗。他似乎也不在乎收益如何,只是沉醉在音乐中,就这样站在观音庙古老的建筑下,一曲又一曲,伴着游人来来往往。浅草的夜晚,东方的神韵和西洋的风情如此和谐,流淌在古朴的石板路上和街头艺人的琴弦上。

街头文化起源
应该说亚洲街头文化最精彩的国度是日本。特别是在国际化程度高、经济繁荣的城市,比如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