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充气娃娃图片:喝毒药解渴的成语是什么?有什么典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19 23:28:52

饮鸩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示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典故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饮鸩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示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饮鸩止渴
屈原在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有这样的句子:“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王逸注解为:“鸩羽有毒,可杀人,以喻谗佞贼害人也。”

《说文解字》说:“鸩,毒鸟也。”《辞海》则认为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雄的叫运日,雌的叫阴谐,喜食蛇,羽毛紫绿色,放在酒中能毒杀人。”

鸩,是曾经存在过,后来绝种了的一种毒鸟呢?还是只是一种传说?

著名学者刘逸生认为鸩并非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只是“在中国久已绝种”(《毒鸟与鸩》)。他说:“大抵当时鸩鸟多产于南方,因此西晋时代,朝廷中有不许鸩鸟过长江的诏令。《晋书》记载,石崇在南方得到一鸩鸟,献与后将军王恺养之,鸟能食蛇。但违反了鸩鸟不许过江的诏令,被司隶校尉傅鸷祗纠举,虽然王恺未因此受罚,那只鸩鸟却拿到大街上公开焚毁,在万目睽睽之下处死,以儆效尤……所以人们一见便立即杀死,久而久之,鸩鸟便已绝种。唐宋以后的史籍,绝少‘鸩酒’的真实记载,即使出现‘鸩杀’二字,也大抵是用其它毒物入酒,和使用鸩鸟,实质上并非一回事”(同上文)。

以鸩鸟有剧毒的羽毛浸过的酒,称之为鸩酒。《汉书•齐悼惠王传》说:“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鸩鸟黑身赤目,食腹蛇野葛,以其羽画(划)酒中,饮之立死。”

《左传》记载,晋侯与卫侯会见时,晋侯密令医生“鸩卫侯”。还有晋骊姬为了陷害太子申生,使人偷偷地在酒中下鸩毒,然后让申生给父亲献酒,以此诬告申生毒杀父亲。

成语“饮鸩止渴”,意为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有害的办法救急,不顾严重后果。语出《后汉书》:“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姚雪垠所著《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

饮鸩止渴

饮鸩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