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两张图垂直分离: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5 22:13:02
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我是一名武汉人,从小生活在长江边,目睹长江几十载,以前的长江水说不上清澈,也谈不上脏,现在长江的水一天比一天浑浊,最明显的就是汉江入长江的交汇处,尤其的明显,那种鲜明的对比,让我感到痛心,我不知道是谁把母亲河搞的这么的脏,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需要,望哪位领导者出来管管吧,爱护长江,保护环境,为了下一代,为了国家的将来,让长江的水清起来!

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大家都熟悉《诗经·魏风·伐檀》这首诗: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

河水清且直猗。

……

河水清且沦猗。

两千七八百年前,人们见到的河水不仅清澈,而且翻着波浪,打着漩涡,奔腾不息。

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一石水而六斗泥”,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绿色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雨水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迅速汇集成巨大的地面径流,甚至形成洪水,无情地冲刷地面,卷走泥沙。近58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竟达53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2至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强烈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晋西黄土丘陵区,沟深坡陡,河底基岩裸露。

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 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3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表土被刮走了,留下的是贫穷,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从种到收,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收获却是微薄的。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到了坏年景,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遭受水土流失的土地,不仅庄稼长不好,连野草也不愿在这里扎根。黄土高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位干部到老乡家了解情况,正赶上主人生火做饭——打糊糊。淳朴善良的农民为了招待客人,临时把打糊糊改为烙干饼,这就是他能提供给客人的最高档次的饮食了。可谁知烙饼差口气,灶前准备好的干草烧光了,急得主人里外转,就是找不到一点可烧的。最后没法,主人急中生“智”,赶紧把头上戴的草帽塞进灶里,饼终于烙好了。客人没吃饼,流了泪。

土壤被水冲进了黄河。“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前两句。后两句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黄河浑浊不堪,因此有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之说。黄河的年径流量为432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38公斤/米3,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游的一些地区,河岸已高出两岸地区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 500多次大决口。“黄河大合唱”中这样描述黄河:

“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

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中华民族的另一条母亲河——长江,也曾让人忧心忡忡:“长江会变成第二条黄河吗?”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湖北长阳和四川资阳的人类化石告诉我们,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作、生息。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大量的稻谷、家畜骨骼、房屋遗址充分说明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这里定居,过着以农业为主的生活了。自南宋开始,长江流域就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了。长江之水养育着中华儿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当年面对清澈的长江发出如此感慨时,或许也未曾想到,长江之浪也能淘尽两岸青山。

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着长江,使长江染上了两大重病:面呈黄色——富含泥沙;性情暴躁——洪水泛滥。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冰山雪峰,源头的长江水清澈澄碧。然而,长江水在流淌中变黄了。长江每年输入大海的泥沙有5亿吨,接近黄河的1/3,足可以装满1亿辆解放牌卡车。如此大量的泥沙,来自广阔的长江流域——我国的半壁江山,就连以水清而闻名于世的小三峡,每逢下大雨,流向长江的水也是浑浊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0年代的3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80年代的56万平方公里,约占流域面积的1/3。

同黄河流域一样,植被的严重破坏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森林破坏十分严重。据四川中部50个县的统计,森林面积只剩下原有面积的3%~5%,而95%~97%的森林被毁,很多山头被剃成光头。

水土流失伤害了长江,更伤害了长江流域的人民。流失的泥土带走的氮、磷、钾肥达2 500万吨,相当于50个年产50万吨化肥的工厂的产量,金沙江两岸有些县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亩地变成光石板地,而这里的环境条件原本是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80年代,湖北秭归县每年有6 000亩土地变成光石板地,群众常因丧失土地而举家搬迁。大量泥沙冲入长江,致使河床淤积,有的地段已高出地面数米,成为类似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在长江汛期,湖北江陵县有6.5万公顷耕地低于长江水位8米以上,耕地极易被淹。

步长江的后尘,赣江、闽江、珠江、松花江、淮河、汾河、辽河,均因富含泥沙而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黑龙江流域被人们称为沃野千里。但由于大量伐林种粮,近几十年来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土层越来越薄,近年人们发出了凄凉的呼喊:“救救我们的黑土地!”

解放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0万平方公里,为了治理穷山恶水,我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绿色植被对保护土地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植被大量的被毁,解放后水土流失面积猛增40万平方公里,使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带走的氮、磷、钾肥相当于全国每年的化肥总施用量。

水土流失是世界性的危机。世界各国水土流失的发生,无不是植被破坏的结果。

大约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对话》一文中,借主人公之口说道:“……先前富饶的土地现在只剩下一副病恹恹的骨架。所有肥沃松软的表土都被冲蚀殆尽,剩下的只有光秃裸露的骨架。原先,许多现在的荒山都是可耕作的土地,眼前的沼泽原为遍布沃土的平原;那些山丘上曾覆盖着森林,并生产出丰富的畜产品,而如今只有仅够蜜蜂吃的食物。再者,当年的雨水滋润着土地,土壤不会流失,不会像现在这样从光秃秃的地上冲进海里;当年的土层很厚,吸存雨水,把水分存储在具有水稳定性团粒结构的土壤里;这些吸存在土壤中的水分则在各地聚集,汇成湍急的山泉和潺潺的小溪。一些现在已经荒芜了的古神殿,就坐落在那些曾经涌出喷泉的地点,它们证实了我们关于土地状况描绘的真实性。”柏拉图的话好耳熟啊,这真有点像一位生态学家在谈论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正在发生的事情。

印度有近一半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每年流失的沃土约60亿吨。

美国的耕地表土,100年前平均厚度为40厘米,如今仅20厘米,一年表土流失量达64亿吨。如果不遏止这一势头,再过100年,美国所有耕地的表土层都会流失殆尽。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估计,全球的表土正以每年0.7%的速度减少,每年流失的土壤超过250亿吨。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引用威廉·配第的这句话,强调土地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人类消费的大部分食品等来自耕地。一个国家人均耕地数量及其所提供的物质的来源与质量,是该国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

世界人口在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这些都要求耕地向人类作更多的供献。然而,耕地却在严重的水土流失中变瘦、缩减。

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00年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剩下的是贫瘠的泥土,甚至是光石板。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

我也觉得是
现在好多人都不注重人文主义
都不注意卫生
所以
才会那样

政府无能呗

长江要是清澈了,哪来的土形成长江三角洲,那有土形成崇明岛?

我想这个是必然的,一是政府虽然在这方面的口号喊得挺响亮的,但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不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真是说起来重要,工作

迫在眉睫啊!!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