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70周年阅兵的意义:什么是“做昭右穆”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0 10:33:15

。《礼记·中庸》称:“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所谓昭、穆,是指宗庙中的排列次序,古人认为自始祖以后,父称为昭,子称为穆。即始祖之庙居于正中,始祖以下,第一世居左,朝南,称昭,第二世居右,朝北,称穆。以下凡三世、五世、七世等奇数后代皆为昭,而四世、六世、八世等偶数后代则皆为穆。以此类推,使得祖宗与子孙后代亲疏长幼关系的排列顺序变得井井有条,丝毫不乱。有的学者认为,神主之所以按左昭右穆的顺序排列,可能是因为,南向的一列正面朝阳而明亮,故称“昭”,昭有明义;北向的一列正面背光而冥昧,故称“穆”,穆有冥义。在这里,昭穆仅仅是左右的代称而已。另外,春秋时期的昭穆还有尊卑的含义。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为尊,北向为卑,都有这种意味。宗庙不仅成为人们对祖宗表达敬意的地方,而且还以一定的数量关系象征特定的等级关系。《礼记·王制》载:天子有七所宗庙,其中昭庙三座,穆庙三座,加上太祖之庙共有七庙。诸侯有五所宗庙,其中昭庙两所,穆庙两所,加上太祖之庙共五庙。大夫有三所宗庙,其中昭庙一所,穆庙一所,加上太祖之庙共三庙。士只有一庙。庶人无庙,在寝处祭祀。《礼记·祭法》除了天子、诸侯、大夫的庙分别为七所、五所、三所之外,还认为嫡士有二庙,官师有一庙。其中天子的七庙为考庙(父亲之庙)、王考庙(祖父之庙)、皇考庙(曾祖父之庙)、显考庙(高祖父之庙)、祖考庙(始祖之庙),关系最疏远的祖庙叫“祧”,有两个祧庙;诸侯的五庙为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大夫的三庙为考庙、王考庙、皇考庙;嫡士的二庙为考庙、王考庙;官师的一庙为考庙。在这种宗庙数量的排列顺序上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地位越高的人其宗庙中可以供奉的祖先就越多,相反,地位越低的人其宗庙中所供奉的祖先就越少,以此通过宗庙和祖先数量的多少来象征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

按古代宗法制度,在宗庙中的神主和墓冢的排次中,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
昭穆制度,可能与原始社会的两合婚姻氏族制(如普那路亚婚制)有某种关系。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排列一下:甲姓氏族的男女为一方,乙姓氏族的男女为一方,若是他们世代集体为婚,就会出现隔代处于同一方的情况。祖孙同姓而父子不同姓。
后来“昭穆”用来泛指家族中的辈分。例如陶渊明《赠长沙公词序》:“长沙公于余同族,组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
可参看李衡眉《昭穆制度与周人早期婚姻形式》,《历史研究》1990年2期;《昭穆制度与宗法制关系论略》,《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兄弟相继为君的昭穆异同问题》,《史学集刊》,1992年第4期等。

什么是“左昭右穆”呢?
古宗庙之制,始祖庙居中,以下皆父为昭,子为穆,昭居左,穆居右。非为宗庙,葬墓亦然,即一般人所谓左昭右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