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介绍领导的顺序:病了怎么这么这样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18 10:22:42
我看边城的电影的时候,看到翠翠的爷爷病了,然后他用刀把腿剌出血,用这种方法治疗,还有韩具里人病了也要放血,我想知道这个到底有没有什么医学根据?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

放血疗法

在一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静脉)切开或穿破,进行 手术放血,借经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为放血疗法。

本疗法多适用于由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如伤热扩散、骚热、疫肿、疮疡、痛风、索日亚(包括结核)、丹毒、黄水病、麻风等热症。巴达干与赫依引起的寒症,若与血和希拉合并时,亦可采用放血疗法。凡属正精耗竭,体质虚弱,孕妇、产后、浮肿、大痨痼疾、胃火衰败等寒性疾病以及由巴达干赫依所转化的疾病。儿童和老年人,用泻下法、催吐法、鼻药及灌肠法施治之后,亦禁用放血疗法。另外,对血、希拉热引起的疾病,虽然大多可以用放血疗法施治,但如下七种热性病,其临床表现虽为热象,但亦不可过早地采取本疗法。如对未成熟之热性病及疫热,过早放血则易使其混浊而紊乱;对疫热过早放血则易使热邪内陷脏器;对骚热在病血与正血尚未分离之前放血则易使正血过失,导致赫依增盛,煸散热邪,病血滞留于体内,余热尽而易于反复;对空虚热采用放血疗法遇易使滞留于体内的病血散布于命脉;对毒热症施行放血则易使热邪扩散于全身或滞留于体内不除;对体弱病人使用放血疗法则有危及生命之虞。

放血时机 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在病程的早期、中期和后期,分三个阶段施治。早期 即发病初期宜于放血者,如体腔出血侵及脏腑,流血过多而不止者,以及扩散热、骚热、食物中毒等,起病急骤,不循常规发展成熟,应掌握时机,在发病初期及时放施治。中期 疾病中期,无恶寒现象,身体沉重麻木时,可放血施治。或正血与病血已充分分离,血液无混杂现象时,宜于放血。后期 凡血和希拉热邪或病血散布于脉道时,易于转化为其它疾病,因此,应用不当之饮食引发其余热,尔后放血施治。

病血之鉴别 病血与正血是否已经分离的征象,可从口腔、鼻腔和肛门三处之血去诊察。正血色鲜红,而病血则不然。如不出现病血与正血相混杂迹象时,即为已达放血时机,否则,须用汤药经分离之。放血器械 即放血用的特制的小刀。关于其形状、大小等,在《四部医典. 后续本》云:用优质的原料,由精工巧匠经多次锤炼制成管翎针及弯尖新月状、剃刀状、斧刃等锐利刀具,长约六横指,其锐利程度能削断毛发为最佳。
放血法 手术前准备、正式放血两个步骤。术前准备 又分远行与近行两种。

(1)远行:放血施治前,热病未成时,先给予汤药,促其成熟;分离正血与病血,然后再放血施治。正血与病血的分离通用方法为三籽汤;促使赫依热之方为苦参汤;巴达干与血之分解药为青木香汤与苦参汤;寒热交杂症与聚合症的分解药为栀子汤;血与希拉分解药为木通汤与苦参汤;引导病血出脉者宜用荜拔单味汤;促使迅速成熟者,则以苦参汤为最佳。分解成熟的时间,最好是五天前,其次是三天前服药。若不用汤药分离,而迳行放血时,会导致正血流失而病血不出,且将生赫依,造成余热不除而遗病为患。

(2)近行 :放血前不服汤药,而晒太阳或烤火取暖,不使受凉。

正式放血 放血法的步骤,包括放血前的结扎,即鼓脉法、操作法、部位选穴法、观察血色、放血量及辅助治疗等内容。

(1)放血前的结扎:结扎部位视放血穴位而定。如两小尖脉放血时,从放血的脉至另一侧腋下用细绳结扎;头部血脉放血时,用细绳在颈项结扎;在舌脉放血时骼绫罗缠裹竹片夹住舌体上卷,使血管暴露等。此外,任何部位,在放血时,须注意不使皮肤摺皱,使脉管暴露。绳子两端拉扯缠裹时,用力要均匀,松紧度相等。如结扎结不善,则下刀难中,若皮肤摺皱血管曲折,则血不能出。血管鼓张后,用手指揉擦,使肌肉作麻。

(2)操作:首先用手指将血管按定,稍微向下用力按捺,使脉位不易移动。进刀之部位,一般在结扎处的三指以下。进刀的方法是,大脉管宜用纵划法。中等及较小脉管宜用斜切法。肌肉较厚部位的微细血管宜用横断法。喉部等要害部位的血管则用复切法。即先切开皮肤,然后再刺切血管。放血疗法以泄出血气为宜,因此切口宜稍大,过小则容易发生肿胀,血气出不来,最好脉管与皮肤切口要对称。

(3)部位选穴:据《四部医典.论述本》所载,宜于放血的脉管计七十七处, 但《四部医典.密廖本》则九十处,而《兰琉璃》中,所载穴位更多。头部及颈部放备部位有二十一处:金柱脉一处、银柱脉一处、枕骨脉二处、囟门脉一处、小尖脉二处、喉脉一处、舌脉二处、面颊动脉二处、眼脉二处、鼻尖脉一处、耳脉二处、颞脉二处、齿脉二处。上肢放血部位有三十四处:肩脉二处、脏腑总脉二处、冈脉二处、六首脉二处、
肝脉二处、短翅脉二处、巴达干沙林脉二处、肺心合脉二处、肝胆合脉二处、腕脉二处、细小脉二处、无名指背脉二处、六合脉二处、指缝间脉八处等。下肢放血部位有十八处:足大脉二处、脉二处、脾脉二处、肾脉二处、踝脉二处、胫脉二处、镫脉二处、腓肌脉二处、小肠脉二处等。躯干放血部位有四处:胃角脉二处、男阴边脉二处等。此外,另加耳前后四树
脉、肺肝合脉二处、黄水脉二处、肝胆脉四处及短尾脉一处,合前总共九十脉。

部分主要放血脉及其作用:前额脉:位于前额正中线发际下0.3寸处。主治血热性头痛。金柱脉银柱脉:位于右眼瞳孔直上,发际下0.5寸为金柱脉,左眼瞳孔直上,发际下0.5寸为银柱脉。主治巴达干、希拉性头性,饮酒或日晒、烤火后头痛、 过劳性头痛、结膜病、睫毛脱落等症。枕骨脉:位于枕骨窝的直线左右旁开各一寸向上一寸处,主治颈项强直、疫热降于脑、脑部疾患引起的视力减退、对高血压性头痛亦有一定疗效。枕辫脉:位于鬓角上。主治癫痫、错厥、胡言乱语、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剧烈头痛、虫病、血或虫引起的牙痛。囟门脉:位于自前发际正中向四横指处。主治由巴达干希拉引起的头痛、饮酒后头痛、前额刺痛、头顶部沉重感、眼睛不张等。此脉放血时,配以金柱脉与银柱脉效果更佳。眼脉:位于与眉尖遥对的颞颥陷中。主治血、希拉引起的结膜病及眼翳、眼障症等。鼻脉:位于鼻尖正中。亦称鼻尖脉。主治鼻塞喉干及鼻腔疾病。耳脉;位于耳上一横指处。主治血、希拉引起的耳根部肿胀等一切耳疾。耳前、后脉:此脉变称四树脉,在耳前一寸者为内树,耳后一一寸者为外树,内外树的四脉直行而上。主治耳内流脓血、偏头痛、后脑及前额疼痛等症。舌脉:位于舌下两条脉之各中部。主治口干舌燥、口齿蹇涩、剧渴、舌体向根部回缩、心热症。臂脉:位于自肩关节下方四指处,即羊尾肌缝略下之处。主治胸痛、肺热、头痛或牙痛等病。六头脉:位于自臂脉向下循行的脉管正中处。主治肺热、胸闷、气短、血刺痛等症。冈扎脉:位于沿前臂和臂的桡侧上行之脉,穴位在距肘窝四横指处。亦称露顶脉。主治 哑、肺痨咳嗽、肺热、胸闷、气短、血刺痛等症。脏腑总脉:此脉亦称诺 脉,位于自肘窝内侧略斜向上外行之脉。主治肺、心膈、胸前后疼并痛、一切脏腑疾病、胸闷、气短等下。肝脉: 亦称如通脉,位于肘弯部之内侧弯向手背拇指方向斜行, 而后折向小指方向,放血部位则取肘窝横纹下四横指之处。主治肝、脾、膈区刺痛、肝巴达干包如症、热性痞、不时谵妄、血或中毒引起的肝肿大、肝血溢于胃、肠刺痛、肝病所致的眼睑赤烂、胸 胁疼痛等血或希拉性胸腹部诸症。临床验证, 对肝热诸症有显著的疗效。胆脉沙林:位于从肘窝尺侧出发之脉分为二支,于手腕下的正中向尺侧循行,向内的尖端为黄水脉,向外的一支即是此脉。主治口中泛甜、体倦、纳呆、胃腹部疼痛、唾涎呈黄色、手麻木等症。黄水穴:此脉与巴达干脉对峙,距其六指处。主治体倦嗜睡、巴达干血降于胃、黄水引起的皮肤骚痒、热邪所致的肿胀等症。六合脉:位于在肝脉的腕外侧,向手背食指方向循行的脉,即在手腕中部上四横指处。主治胃与肝之血症、肝及胸部胀痛、胸刺痛等病。脾脉:位于膝关节内侧下四横指处。主治脾损伤、脾热、脾肿大、胆及黄水诸症、浮肿等。肾脉:位于足跟上横纹上一寸,跟腱旁。主治肾损伤、下肢痿软、步履无力、肌肉胀痛、腰髋 楚、肾结核、子宫出血等症。

(4)观察血色:放出血液,首先要审辨正血与病血。 放出的血液出现紫界色之花纹者,是正血与病血尚未分离之象,须立即止血饮汤药分离后再行放血。如血质稀薄,色黄,气味浓,有白色泡沫,上结粘液、脓汁样物者为病血。凡血色黑而粗造,现红黄色泡沫者为赫依血;血色黄而稀,有浓示者为希拉血;血色淡红,稠而柔滑者为巴达干血;若血色如朱 砂样红者为正血。

(5)放血量:在病血放尽而正血出现时,即刻停止放血。但为制止五脏的疼痛, 血症的刺痛,以入使逆溢之血纳入脉道等三种情况下,虽是正血,亦可使其流出一些。若体质虚弱,及合并赫依之患者,虽为病轿,也应截断流血。如扩散热、骚热、关节肿胀等,多由病血或热性黄水病引起,故应大量放血,以杀病势。如不属于上列症状,应多次少量放血;如血的泡沫上覆有红色血皮者,应立即停止放血。体质虚弱,放出之血如水似脓者,应适当控制其出血量,若视此为水而大量放出,则更使正精亏损而诱发难以治愈的水肿病。

(6)辅助治疗:包括血不出、无病血、出血不止、伤口肿胀、昏厥、 诱发赫依性病等六种情况。①血不出:原因是身受寒冷、 器械不利、饮食过饱、恐惧紧张、 切口过小、皮肤与血管伤口错位、结扎后立即放血、或放血后立即解开结扎等,阳血不外流的原因。②无病血:主要由于热邪炽盛而伏于脉道,以致阻障血路所致。可另换血管放血,或服药将血引至皮肤。药用木通、野菊药、苦参、当药、查干榜 、拳参、巴沙 等分,研末,煎汤凉服。并在腹部温罨及发汗等。 ③出血不止:流血不止时,可在放血部位用凉水喷之,或压迫包扎伤口④伤口肿胀:主要由于伤口过小,或刺伤骨膜、筋腱等所致。先予轻轻按摩后热敷,或用血竭、松脂、胆石、滑石、红花、苦参等分,共研细末,酒调敷贴。⑤昏厥:如放血发生昏厥者,多由过度恐惧紧张,赫依作祟,出血过多等所致。应立即止血,宜用沉香或檀香三味方燃烟熏治,饮糖水,赫依穴热敷。用上法无效者,急用牛等动物热鲜血灌服。⑥放血诱发赫依性病:多见于赫依型体质者、身体衰弱者和陈热病患者。治宜在赫依穴处擦黄油,进行按摩,令口含红糖,另服红糖酒、骨汤,以压抑赫依势头。放血完毕后,把扎结绳缓解开,伤口涂紫药水,敷以消毒纱布,予以包扎。做好伤口保护。为了免致恶血发生,术后避免激烈活动,并禁酒、浓茶二十一天。 放血的弊病 放血施治,必须认真细致,如放血不当,其弊有四:①不及:因出血量太少,以致病血不出,余邪遗留,导致肝脏痞块、包如病、麻风、疖痈、索日亚等病,或病邪侵及胸部和四肢关节引起黄水病或脓疡。②太过:放血量过大则耗伤正精,诱发赫依,胃火衰败,容易转化成寒性痞、浮肿、水臌等疾病。③逆行:指对非放血疗法的适应证而用放血疗法施治者,或饮食起居方面逆乱不当者④过失:是手术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如施术粗暴,刺破肌肉,损伤筋腱,或切断动脉,以及中伤要害,危及患者生命,需加注意。放血的优点 此法如应用得当,疗效显著。如能驱逐脉病,下泻病血,止痛、消肿、去腐生奶治脓腋及黄水,使疮色化浊转鲜,即使少许的病气亦能肃清。并有过胖者减肥,消瘦者肥胖,驱病邪外达的各种优点。

放血疗法是依体表不同部位,用不同形状的针刀,点刺或切开血脉,祛除病血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放血疗法,中医古今有之。而藏医放血疗法有其独特之处。 《四部医典》中专立一章,对放血疗法从工具、诊断、部位、效用等方面详加论述。
【疗法介绍】
《四部医典》中曰:“讲到刺肉排血砭针部,形如鸟雀翎管长六指,用于肉隙血脉单穿刺。钝背锐尖放血宫颈口,形如斧刀骨上脉口针,状如弯刀可将肿部刮,八指镰形划除舌肿部,如刺膛形割除头部疮。”意为:切开肌肉放血用的刺针,形如麻雀的羽毛,长约6指,用于割刺肌肉间隙的血脉。刀尖极锐的靠背刀、在脏器和微穴道部位放血。斧形手术刀,在靠近骨上的脉道处放血。状如剃头刀的手术器械,在肿胀部位刮擦。状如镰刀,长约八指的器械,用于舌部的划割。膛口刀用于切除头部疮疡。在临床上常用的是管翎针、弯头新月状刀,斧状刀等。所用金属材料要坚固,由精工巧匠经过多次捶炼后制成。以“锐度向上吹刃截断毛”为佳。
二、放血部位

《四部医典》载有72个放血部位。颈项强直时,在阴穴放血。培根与赤巴型的头痛、饮酒后头痛、前额刺痛、囟会沉重、眼睛不张者,需避开囟会穴在金枪脉银枪脉针刺放血。目赤、角膜溃疡在眼脉针刺放血。鼻腔疾病衣鼻尖针刺放血。耳病在耳脉针刺放血。心热剧渴者,在舌脉针刺放血。牙齿疾病和眼病、鼻腔疾病等,均在后髻脉穴针刺放血。牙齿疾病在齿脉、小 端穴、臂脉针刺放血。心热肺咳呼吸不畅、瘴哑等,在喉部中间的颈脉针刺放血。脑寄生虫、体腔出血危及五脏、紊乱症蔓延、肺病扩散、牙齿疾病、肿痞、瘰疬等,在小 端穴针刺放血。上半身刺痛、肺热、头痛等,在臂脉针刺放血。肺、心、隔膜、胸、背交互疼痛,气短,在六首穴与露顶穴针刺放血。心、肺、横隔膜、胸前后疼痛,在腑脉穴针刺放血。心肺血亢,在心、肺的总脉针刺放血。目黄、身体无力沉重,食欲不振,在胆脉、纯遒二细脉针刺放血。肝、脾、横膈膜患扩散症与紊乱症,刺痛,热性痞块等,在短角脉针刺放血。瘠哑、肺疾病久咳,在露顶脉针刺放血。上身、胃、肝、横隔膜及两肋疼痛时,在肝、肺的总脉针刺放血。血赤巴疾病须在肝、胆的总脉针刺放血。胃与肝的血病在背脉、六会穴针刺放血。肠道和腹部外伤,睾丸肿胀、痔疮、子官疾病、下身沉重等,在髂脉针刺放血。后背强直、颈、部后仰、腰肮疼痛、月经淋漓等在胭脉针刺放血。伤及脾,疾病扩散、黄水病、皮肤病、胆病、水肿等,在笼头穴针刺放血。肾病扩散,伤及腰部、两腿拖曳、行动不便、小 腿疼痛、髋关节疼痛、内脏脓疡、崩漏等,在胫尾穴针刺放血。下身外伤引起崩漏、脏腑绞痛、小 便闭塞等,在踝脉针刺放血。小 肠出血、头部疾病坠人心脏、长期不愈的心脏病等,在小肠俞针刺放血。足心与足背肿胀、黄水病等,在颜面、马镫脉针刺放血。

总之,上半身的疾病在细顶脉、露顶脉针刺放血施治。下半身的疾病在踝脉、胫尾针刺放血施治。身体中部的疾病在腑脉与短角脉针刺放血。胸部疾病在露顶脉与六首穴针刺放血。乳房与肝疾病,在腑脉和短翅脉针刺放血。心热症须在腑脉、舌脉与颈脉等处针刺放血施治。肺热须在六头脉、露顶脉、挠上穴等处针刺放血。心肺疾病在小端脉、肺总脉针刺放血。热性肝病在短角、露顶脉针刺放血。热性脾病在笼头脉与无名指背侧脉道针刺放血。胃热在六会针刺放血。胆热证在正长脉、细脉、金枪脉针刺放血。肾热在脏尾、阳物两侧针刺放血。肠道疾病在踝脉针刺放血。坠肾脏者,在腔尾穴针刺放血。肌热症在肺肝脉针刺放血。热性骨病在肾脉针刺放血。皮肤热与黄水症在肝胆脉针刺放血。剧痛者,在短角、肺脉针刺放血。食欲不振,在胆脉针刺放血。但是也可以视其病情在临近脉道针刺放血施治。热症病情严重者,在颈端脉由上向下针刺放血。病势小者,在细脉由下向上针刺放血。病势严重者,亦可在细脉多次针刺放血;在颈端脉、髂脉针刺放血效果较好,否则,不懂得针刺放血的部位,会使下身的血液上行,致使体质虚弱,上身的血液下行,导致胃火衰败。

三、操作方法

1.准备阶段 分急缓2种情况。所谓缓者,是疾病未成型的,先使其成型,内服汤剂药物,将病血与好血分清,然后再针刺放血施治。否则,放。血施治时,会使好血流出,病血反而留在体内,诱发隆型疾病,余热不能根除。所谓急者,是针刺放血前不服汤剂药物,只要晒太阳或烤火取暖,淋浴,做好必要的准备。

2.正式针刺放血 放血前先行结扎,结扎部位视放血穴位而定。在额上脉、阴穴、囟门等处放血时,在眉际当用细绳结扎后,再用小木棍扭紧。在两处细顶穴放血时,在腋窝结扎。在头盖骨的血管放血时,用细绳在颈项缠绕后从背部拉紧。在舌脉放血时,用绫罗缠裹竹片压紧舌面。在臂脉放血时,在腋窝下用细绳结扎。在黄水、六首穴、露顶穴、纯遒穴等处放血时,从喉头向下量3指处结扎。在前翘脉、细脉、背脉、六会、手指间脉放血时,在手腕处结扎。在大脉放血时,在膝内侧1指处结扎。在膝弯脉、笼头、胫尾、靴面、踝脉、颜面、马镫、弯胫间、行脉等处放血时,必须在踝上处结扎。在管状脉放血时,须用木棍扭紧结扎绳;结扎时,皮肤不能发皱,要均匀地结扎。如果不结扎就刺不准,扭挫了针,刺不出血,肌肉麻木;须脉道扩张,才能刺出血来。结扎后的脉道须用手指揉搓,刺时用手指将脉道按定,稍微向下用力按捺,使脉位不容易移动。一般在结扎处的3指以下,刺破放血。视其具体情况,运用旁刺、顶刺、重刺、点刺等放血法。大脉管处放血用顶剖法,细脉处用点刺法,险要脉位处用重刺法,有血气出现即可。伤口须稍大一点,否则,容易发生肿胀,血气出不来。最好是脉口与皮肤破口要对称。骨脉放血时,可用斧状刀具切割,为使脉位不变移,这时须迅速横刺。阴穴,会门左右向上3指处放血后,要火灸。囟会穴须在发际向上4指处刺破。面颊动脉须在发际之间刺破。小端穴须在本位向下量四指处刺破。短角穴、玉乔穴从时突向上量4指针刺放血。胫尾穴从足道向上量1指处针刺放血。刺破后如果不放松结扎绳时,不会出血。但足尖部、颈项、踝脉三处刺破后不需放松结扎绳。其他的部位血放完时,可逐渐放松结扎绳。

四、辨血色 放出的血液色黄而稀,犹如马鸡背部的颜色一样,泡沫呈现白色,有粘液者为病血。病血放出后,可止痛、除病。如果放出的血液出现紫黑色有血丝者,须饮汤药后再针刺放血;似脓如胆汁者,滋补身体后,再针刺放血。血色红而稠者,非病血,不必再放血。龙型疾病的血色紫而流粗、泡沫呈现红色。赤巴型疾病的血色黄而稀,有臭味。培根型疾病的血色红而发白、浓滑。血色朱红犹如茜草汁者,是好血,不可针刺放血。

五、放血量 疾病被驱逐,好血一出现时,即刻停止针刺放血,为止脏痛血痛,即便是好血,也要针刺放血施治。体质虚弱者,不可多用针刺放血;特别是患龙型疾病者,即使是病血,也不能针刺放血,但血多、血机紊乱引起的疼痛、体腔积血、四肢红肿者除外。其它疾病要多次针刺,少量放血。血液的泡沫呈现出红色,表面凝结者,立即停止针刺放血。体质虚弱,放出之血如水似脓者,可停止针刺放血,若继续针刺放血,则使身体虚弱,不易治愈疾病,反而会诱发水肿病。

六、辅助治疗 共有针刺放血不出,没有病血,流血不止,伤口肿胀,昏厥,诱发龙型疾病等6个方面。放血不出,其原因是身体受寒冷,器械大钝,饮食过饱,恐惧紧张,放血时突然来客人,伤口过小,皮肤与血管伤口错位,结扎后立即放血,或放血后立即解开结扎绳等,以上这些都是导致放血不出的原因。只要稍加注意,血一定能放出。没有病血,如果大血管放不出病血,可另换血管放血,即可放出病血。患者发热放不出血时,眼药将血引至皮肤。流血不止时,在放血的部位用凉水止血,或者水浸渍毡片后包扎伤口。伤口肿胀,药用食盐、酥油、狗毛(煅灰)配伍外敷,如果不能治愈时,用药面团置敷。血晕时,用药熏、喷冰水施治。严重者,内服鲜血以补其虚。放血诱发了龙型疾病时,按摩、吃红糖、饮红糖酒与骨汤,抑制龙的势头。若遇感染或重症,应及时处理。

七、求后处理 放血后用手指揉搓伤口,冷石罨敷,妥善包扎,注意活动,放出病血后禁忌饮酒。血量放少了,疾病不能解除,反而潜伏了,导致肝脏痞块、溃疡、麻风。瘰疬、内脏脓疡、胸部和四肢产生黄水病。放血量过大则耗损精气,诱发龙型疾病、胃火熄灭,容易产生寒性痞块、浮肿、水肿等疾病。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可以用放血疗法施治的疾病是扩散症、紊乱症、疫疬、炎症、创伤、痛风、内脏脓疡、湿疹、黄水病、麻风等。
二、禁忌症 体质虚弱者不能放血施治。脉道近旁有脉结与命脉(动脉)者,不可放血。
三、注意事项 疾病的时间分为初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凡是体腔出血危及五腑,流血过多而不止者,可以在疾病的初期及时放血施治。 疾病中期疼痛,无恶寒现象,身体沉重麻木者,可以放血施治。否则,先饮汤剂药物分清好血与病血后再针刺放血施治。赤巴、病 血坠入脉穴,由于饮食之故,余热尚存者,可以在疾病后期针刺放血施治。针刺放血施治的时间要适当,早了会诱发龙型疾病,热疾随之扩散;晚了会使疾病扩散至血脉而不易根除;热势大了,五脏和脉道会腐烂化脓。 若对不应该放血的疾病,采用了针刺放血施治,则伤了肌肉,损了络脉,危及身体的要害部位,或者切断了动脉,造成病人死亡,对此需加警惕!
四、原理探讨 针刺放血可以驱逐脉病,下泻病血,止痛,消肿,防止腐烂,培育新肌,愈合创伤,根除零星疾病,使肥胖者消瘦,使消瘦者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