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西游传音红包:名片是谁发明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0 03:11:44

名片起源于交往,而且是文明时代的交往,因为名片离不开文字。

  原始社会没有名片,那时人烟稀少,环境险恶,人们生存艰难,交往很少;文字还没有正式形成,早期的结绳记事也只存在于同一部落内部,部落与其他部落没有往来。

  到了奴隶社会,尽管出现了简单的文字,也没有出现名片。奴隶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绝大部分人都固着在土地上,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少量世袭奴隶主,形成小的统治群体,由于统治小圈子长期变化不大,再加上识字不太普遍,也没有形成名片的条件。

  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战国时代中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随铁器等先进生产工具使用,经济也得到发展,从而带动文化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其它流派形成百家争鸣景象。各国都致力于扩大疆土,扶持并传播本国文化,战争中出现大量新兴贵族。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统一全国文字,分封了诸侯王。咸阳成了中国的中心,各路诸侯王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王为了拉近与朝庭当权者的关系,经常的联络感情也在所难免,于是开始出现了名片的早期名称“谒”。 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的名片。

  到了汉代,中央集权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随汉初疆域扩大,“谒”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进入东汉末期,“谒”又被改称为“刺”,由于东汉蔡伦发明的纸张开始普遍采用,于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于携带的纸张。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全盛期,带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大发展。唐初科举制度开始实行,让一些有才能的庶民也能靠自己努力,进入到统治阶级中来。为了与世袭贵族争夺权力,他们在官场上相互提携,拉帮结派的门阀也开始形成。每次科举考试后,新科及第考生都要四处拜访前科及第,位高权重者,并拜为师,以便将来被提携。要拜访老师,必须先递“门状”,这时“刺”的名称也就被“门状”代替了。

  到了明代,统治者沿袭了唐宋的科举制度,并使之平民化,读书便成了一般人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识字的人随之大量增加。人们交往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见老师,小官见大官都要先递上介绍自己的“名帖”,即唐宋时的“门状”。 “名帖”这时才与“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七寸、宽三寸,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帖”上名字大表示谦恭,“名帖”上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称呼。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由于西方的不断入侵,与外界交往增加了,和国外的通商也加快了名片普及。清朝的名片,开始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官场,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里说:“古昔削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世以纸书,谓之名帖”。《梁书·诸葛璩传》:“未尝投刺拜军。”元稹《重酬乐天》诗云:“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可见名刺在唐代时已入诗了。

据现在的资料可知,名帖在明清时较为流行,特别是官场中人如要拜谒对方,需用红纸书写衔名,作为拜帖。清代末年的老式名片,六、七寸长呢。那些常须用名帖的官员或商场头面人物,往往请名人或书法家写了名姓官衔等,刻成木戳,再印在大红纸上。到了某官府门口,就递上名帖,以求通报。万一主人不在,则“造访不遇,留刺而返”,以表示来过了,所谓口说无凭,以帖为证。

据考古发现,名片在汉代就有了,汉初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时的名刺,用竹或木。汉以后才有纸,所以易木易竹为纸是汉以后的事,所以后来出现了名纸、名帖的说法。只是汉代用名刺还不普遍,加之名刺小、薄,不易保存,能见到的实物自然少而又少。

最近,笔者去扬州参观汉广陵王墓时,在汉墓挖掘物品陈列室里,意外地见到了一枚西汉时的名片牍,是用金丝楠木做成的,长长、薄薄的一片,但上面三行字,墨色依然为清晰,那字体是竖排的:

于一枝

谒者盖之再拜

奏君足下

根据文字意思,大概是一个叫盖之的人去拜访一位叫于一枝的人,似乎第一次未见着,这是第二次拜会,从语气看,这盖之的地位要比于一枝低微些,可惜笔者无法考证出盖之与于一枝两人的身份,要不然,更有意思。

扬州的汉广陵王被认为是西汉刘胥及其皇后的墓葬,由此可见,名刺至少在西汉时已出现了,这比之西方出现的纸质名片要早不知多少年。事实上,日本流行的名帖也是由中国传过去的,在日语中名片叫“Meixi”(名刺),从发音看,完全是从汉语中搬过去的,即如中国的舶来语。

当然,现代中国人用白色硬质纸印名片的风气是从西方国家流传过来的。不过,近年名片已出现多样化,用红色的,蓝色的,黑色的或彩色的都有,用银粉金粉印的也有,甚至用纯金银制成的笔者也见过;像用木质的、竹子的、丝绸的、陶瓷的,印上本人照片的,洒香的,花样翻新,可说各奇各式。至于上面的文字书写,更是个性各现,难以尽述。

人发明的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