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总纵强度:“滞”和“誓”这两个字读什么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1 00:31:53


(滞)
zhì
ㄓˋ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留。~销。~空。呆~。~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针。~下(痢疾的古称)。
遗落:“此有~穗”。
郑码:VEWL,U:6EDE,GBK:D6CD
笔画数:12,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22245252

shì
ㄕˋ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师。~词。~愿。~死。
表示决心的话:发~。宣~。立~。
郑码:DPS,U:8A93,GBK:CAC4
笔画数:14,部首:言,笔顺编号:12133124111251

zhi第四声 shi第四声

这么古怪的字你怎么弄上去的,你不会要用它起名字吧?那这辈子每次和名字打交道时,都少不了要费一番口舌了。很麻烦的。



zhì
<动>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stagnant]
滞,凝也。——《说文》
凡珍异之有滞者。——《周礼·廛人》
淹回水而凝滞。——《楚辞·涉江》
流而不滞。——《淮南子·时则训》
积压。长期积存,未作处理 [overstock]
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周礼·泉府》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新唐书》
又如: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滞讼(积压的讼案);滞积(积压);滞货(积压的货物)
停止;阻塞;静止 [stop;be motionless;be at a standstill]
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淮南子·原道训》
又如:滞用(停止运用);滞淹(闭塞,不通畅);滞越(阻塞);滞著(阻塞;不能宣泄)
郁积 [smolder]
气不沈滞。——《国语·周语》。注:“积也。”
得此佳作,终日喜快,滞闷冰释。——宋·苏轼《与王定国书》
又如:滞念(凝结在心中的思念);滞思,滞想(凝聚心头的想念);滞怒(积于心中的愤怒);滞气(郁积之气);滞愤(积愤)
凝聚,积聚 [condense;congeal;coagulate]
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晋·陆机《拟青青陵上柏》
又如:滞念(心中凝结的思念);滞血(淤积的血液);滞底(凝集)
陷入;沉抑 [land oneself in]
卿方当富贵,必不容久滞屈。——《南史》
又如:滞羽(喻陷于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滞抑(受压制);滞屈(贤人沉抑,不得升进);滞淹(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
暂时停留于某处;逗留 [stay]
几宵因月滞三湘。——姚鹄《送黄颇归袁》
又如:滞淫(长期旷废;长久停留;久雨不停);滞游(久游未归);滞客(久处下位而未得升迁的人)
遗落;遗漏 [leave over]
此有滞穗。——《诗·小雅·大田》
又如:滞器(遗漏未用的人才)



zhì
<形>
久,长期 [long-term]
敢告滞积以纾执事。——《国语·鲁语》。注:“久也。”
且眩瞀滞疾,不堪久待。——《后汉书·韦彪传》
又如:滞病(久病);滞疾(久病);滞役(长期供职);滞耻(久未洗雪的耻辱)
反应迟钝;缺乏活力、生气或成效 [sluggish]
卿年少壮,而心力多滞。——《金史·宗尹传》
又如:滞碾人(言语、行为愚笨的人);滞夯(不灵便);滞拙(迟钝笨拙);滞色(面带晦气);滞晦(呆滞而暗淡)
固执;拘泥 [stubborn]
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明·吕坤《别尔赡书》
又如:滞固(固执而不变通);滞执(固执;不通达);滞隅(谓偏执一端);滞痼(拘执);滞疑(拘泥和疑虑)
深奥;不易通晓 [abstruse]
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南史》
又如:滞例(难解的条例);滞说(难理解的说法);滞义(疑难的意义)

滞后
zhìhòu
[lag] 一个现象与另一密切相关的现象相对而言的落后迟延;尤指物理上的果没有及时跟着因而出现,或指示器对所记录的改变了的情况反应迟缓
电流滞后于电压
滞留
zhìliú
[defer;detain;hinder;stop;be held up;be detained] 停留不动
滞泥
zhìní
[rigidly adhere to] 固执,不知变通;拘泥
滞泥于章句之末
滞涩
zhìsè
[slow]∶不灵活;呆滞
目光滞涩
[obscure]∶不流畅;不滑润
这篇文章有一些滞涩的地方,要修改一下
滞塞
zhìsè
[hold up; block] 阻滞;阻塞
航运滞塞
滞水
zhìshuǐ
[stagnant water] 在水道中不动的死水
滞销
zhìxiāo
[unsalable;un marketable;sell poorly] 销路不畅,货物不易卖出
滞销货
滞育
zhìyù
[diapause] 昆虫等在生活史上的某一阶段发育缓慢或停止繁殖
滞止
zhìzhǐ
[prevent;hold back]∶阻止
滞止敌人的进攻
[stagnant]∶滞留


(滞)
zhì
ㄓˋ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留。~销。~空。呆~。~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针。~下(痢疾的古称)。
遗落:“此有~穗”。
郑码:VEWL,U:6EDE,GBK:D6CD
笔画数:12,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22245252


shì
<动>
(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同本义 [swear]
誓,以言约束也。——《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
约信曰誓。——《礼记·曲礼》
予誓,告汝誓命。——《书·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司射西面誓之。——《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终待说山盟海誓。——赵长卿《贺新郎》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为誓与城为殉。——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誓志(发誓立志);誓死不贰(发誓至死不变心);誓辞(立誓的言辞);誓戒(誓约警戒);誓剑(对着剑发誓;皇帝赠与出巡大臣的宝剑,即后世所称的“上方宝剑”);誓书铁券(即“丹书铁券”。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接受爵位 [accept a rank of nobility]
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下,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周礼》
告诫;告知 [warn;tell]
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参,士射干。”——《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礼记·玉藻》。疏:“告勑也。”
[五戒]一日誓,用之于军旅。——《周礼·秋官·士师》
又如:誓戒(约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众(告诫众人)
铭刻;牢记 [engrave on one's mind;keep firmly in mind]。如:誓肌(刻骨铭心)


shì
<名>
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oath of alliance;oath;pledge]
张陈背誓。——曹植《五帝诛》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传·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誓令(誓言与命令);誓信(盟约);誓书(盟约);誓章(记载有誓词的文件);誓要(约盟,盟誓)
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 [warning;admonition]。如:《汤哲》、《泰誓》、《秦誓》

shì
<形>
谨慎 [prudent]
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礼记·文王世子》

誓不罢休
shìbùbàxiū
[swear not to stop] 发誓不达目的决不甘休,表示具有坚定的决心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誓词
shìcí
[oath] 起誓的言词,誓言
入党誓词
誓师
shìshī
[a rally to pledge resolution before going to war]∶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
(武王)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淮南子·要略》
[take a mass pledge]∶泛指群众集会庄严地表示决心
誓师大会
誓死
shìsǐ
[dare to die;pledge one's life] 立下誓愿,表示至死不变
闯王明白大家都誓死跟随他到郧阳山中,深深感动。——姚雪垠《李自成》
誓死不二
shìsǐbù'èr
[swear to be loyal forever;swear to die rather than submit] 立志至死不生二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誓死不屈
shìsǐbùqū
[swear to die refusing to yield] 宁死都不屈服,形容很有气节
誓同生死
shìtóngshēngsǐ
[pledge to live and die together] 立志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誓愿
shìyuàn
[unyielding desire] 立誓时表示的心愿
誓约
shìyuē
[vow] 宣誓时订下的必须遵守的条文
忠于誓约


shì
ㄕˋ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师。~词。~愿。~死。
表示决心的话:发~。宣~。立~。
郑码:DPS,U:8A93,GBK:CAC4
笔画数:14,部首:言,笔顺编号:121331241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