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办兵役证:关于三国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7 15:27:55
我下周要讲课,给我讲讲草船借箭这课的前因后果和它相关的知识。我作为老师好像有些不合格哦。。。。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06-2-25 13:31:39

  【设计理念】 遵循“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从文本语句的前后联系中品析人物形象,提升语文素养。
  【设计特色】 注重研究阅读的过程,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目标预设】
  1、 感情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
  2、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借箭经过”的研究性阅读,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 课内外联系,指导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重点】 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利”、“识人心”。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课文影像片段 主题歌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长江边,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板题。
  (1)“箭”什么样子的?与“剑”有什么不同?各自怎样使用
  (2)课文选自《三国演义》,你熟悉这部书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通过预习,你对《草船借箭》的背景有哪些了解?
  2、审题、质疑。读读课题,围绕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梳理问题,区别对待 : 浅显的,通过调查预习的方式解决。 有研究价值的,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在学习研究中解决。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指名分节试读课文,相机正词正句,引导理解词语:
  妒忌 都督 擂鼓 呐喊 丞相 虚实 迟延 四更 弓弩手 神机妙算
  2、 交流讨论(人物和事件):
  (1) 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2) 他们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联系?(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板书。
  周瑜和诸葛亮 理解“妒忌”,说说“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联系。
  周瑜和鲁肃 派鲁肃探听,回来报告。
  鲁肃和诸葛亮 请鲁肃帮忙, 并要求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果然照办。
  诸葛亮和曹操。 诸葛亮用草船借曹操10万支箭。
  3、 简要说说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段落:
  借箭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借箭的结果
  三、 精读“借箭原因”,体会人物内心。
  1、 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周瑜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任务的?同桌分角色读,分别说说两人的话里包含的意思。

  引导: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你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2、 分角色逐句朗读,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借公事要挟 表面客气,暗藏杀机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步步紧逼
  “用箭最好”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3、 练习感情朗读。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共同确定研究的问题。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草船借箭的原因”,谁来说一说?
  板书: 瑜 妒忌 亮
  2、 那么,“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呢?指生读第四段。
  板:神机妙算 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
  3、鲁肃告诉了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就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比不上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三段“借箭的经过”,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
  二、精读“借箭经过”,领悟“神机妙算”。
  1、课件展示研究的问题,提示研究策略。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方法提示: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思考:
  (1)、诸葛亮怎样做(说)的,为什么这样做(说)。
  (2)、诸葛亮预见了什么,预见的准不准。
  2、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快速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准备汇报。
  4、交流研究成果,相机引导品读、感悟:
  (根据学生的汇报,紧扣前后有联系的语句,进行灵活机动的处理。)
  (一)、知天文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A ( 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这句太罗嗦,没有动静干脆不写,直接写“第四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不更好吗?清楚,简练。改不改?为什么?
  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B (雾大,诸葛亮的暗自高兴)

  板书:大雾漫天
  假如你是诸葛亮,看到这样大的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读出暗自高兴,得意的语气。
  C 联系这两组句子的方式:
  “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找下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这场大雾是不是碰巧遇上的呢?” 找上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2)完整地朗读这前后联系的两句话。
  (3)评议、小结: 同学们这么聪明,通过研究这两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体会到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早已预见到的,他了解气象知识,能充分地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借箭”,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擦掉问号的下面部分,板书:知天文)
  (二)、知人心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
  A (诸葛亮的自信) 板书:一定不敢
  “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言下之意是什么?你们这些小诸葛亮想一想,替诸葛亮把没有明说的意思说出来,让我们听课的老师评价一下,看你说得对不对?
  “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质疑:取乐的方式有很多呀,可以弹琴,可以下棋,为什么一定饮酒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引导:课文中没有明说,但是同学们可以在看录象的过程中注意其中的一个细节,想一想原因。)
  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肯定语气。
  B (曹操的谨慎、多疑) 曹操的言语和行动说明了什么?
  C (放箭的多) 从这个比喻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D 联系三组句子的方式: 诸葛亮对曹操的判断准确吗?从下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2)完整朗读这三组句子。
  (3)评议、小结: 通过研究这几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对自己的对手了如指掌,准确地判断曹操多疑、谨慎,不敢派兵,只会放箭,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擦掉问号的上面部分,板书:识人心)
  (三)、懂地利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诸葛亮的周密安排)
  “船头朝西,一字摆开,擂鼓呐喊”,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掉转船头,仍旧逼近”,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
  最后的效果怎样呢?
  板书:顺风顺水
  (2)评议、小结: 通过有联系的这几句话,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考虑问题特别全面,布置安排非常周密,懂得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借箭”之后及时赶回,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擦掉问号的中间部分, 板书:懂地利)
  (3)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句话。
  5、欣赏“借箭经过”的录象,再次感受“神机妙算”。

  6、小结过渡: 我们研究“借箭的经过”,可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其实,诸葛亮的神机妙的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段“借箭的准备”,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三、略读“借箭准备”,进一步体会“神机妙算”。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交流
  (1)识鲁肃 算准忠厚老实,能够帮忙,不会告诉周瑜。
  (2)识周瑜 算到周瑜对自己的陷害,了解周瑜也不是等闲之辈,借船的事不能告诉他,否则,借箭就很难实现。
  2、质疑、过渡: 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陷害自己。为什么还要答应借箭的任务呢?不接受不行吗?
  五、课堂总结,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1、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
  2、后人曾写诗对此进行赞叹: 课件演示,学生朗读。
  3、你会怎样赞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合刚才的研究学习, 练说或练写。
  六、延伸阅读,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与本文有关的故事。
  借来的箭怎样还给曹操呢?
  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
  苦肉计 借东风 火烧赤壁 刘备娶亲 三气周瑜 诸葛亮吊丧

你搞没搞错!草船借箭是小说瞎编的,正史中根本没有这回事,还小学教师呢!!

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善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理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评析]
明代揭喧《兵经百篇》提出:“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乏于财则借敌之财,缺于物则借敌之物……”借战计应用的经典就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后来又有“借东风”、“借鸡下蛋”等说法,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同样的例子也值得借鉴。

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善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理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我是小学生,你讲得这么快的,不知道哦!!不过你可以看一看参考书啊!!重点难点都有!!!

笨蛋,孰读课本300遍,自有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