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大厦写字楼:急.告诉我几个身残志坚的人的事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3/29 04:38:50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司马迁身残志坚
受宫刑后仍坚持写作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以下则是她的生平年表: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青年时代的自信罗斯福是荷兰移民的后代,1882年1月出生于纽约州上流社会富有的特权阶层家庭。1904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并于此时开始形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毕业后能从事社会活动。他认识到法律能为从事社会活动奠定铺路石,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 1907年进入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当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当时一位同事回忆罗斯福:“工作之余闲聊时,他很坦率地说不会永远搞法律,一有机会他就要竞选公职,那才是他最想干的,而且他很想当总统,他认为自己真的有机会当总统。”1910年,罗斯福经人推荐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1920年罗斯福接受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提名,参加全国竞选。此次大选,民主党败于共和党之手。

竞选失利后,罗斯福决定离开政界做短暂的调整。他来到每年支付25000美元这一惊人工资数额的纽约商会工作,并于1921年夏天在缅因州的坎波贝洛岛和家人一起度假。度假期间,他在冰冷的海水里游泳后,忽然双腿麻痹,经诊断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39岁正值壮年的罗斯福永远瘫痪成了显而易见的事实。

患病之初,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罗斯福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当罗斯福1924年在儿子詹姆斯的搀扶下出现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争取艾尔·史密斯的提名发表“快乐勇士”演说时,他得到了党内、公众及新闻界非同一般的赏识。1928年10月3日,罗斯福宣布接受纽约州州长提名。罗斯福为了使选民相信他不是一个机能丧失的人,他想出了一些身体动作和行动方法,使他在公众面前保持有活力、有能力、亲切感人的形象,当时大多数旁观者几乎都不知道他是一名残疾人。 1928年11月6日,他以微弱优势赢得了纽约州州长职位。任州长期间罗斯福推行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救济福利计划,深得民心,这让他第二次连任州长。 “立法总统”1929年10月的最后几天,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到来。这股台风横扫资本主义世界,台风中心是纽约。正是美国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临危受命,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发表就职宣言,他对美国人民说道:“我们唯一值得畏惧的就是畏惧本身,希望能制止经济大萧条带来的精神恐慌,并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新政’”。

罗斯福实施新政最直接的表现在立法上,被戏称为“立法总统”。而正是这些迅速而果断的立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使美国经济有了生机。新政立法实施后,失业人数比1933年初减少400万,至少提供了600万个工作岗位。1935年农民的全部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亿美元。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罗斯福是被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推上历史舞台的。但是树立他世界性历史人物地位的,是其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建立的功绩。1940年底,英国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军火要靠美国,可是既无钱买,又无船运。丘吉尔向罗斯福连连告急。罗斯福通过对二战的形势审视,意识到美国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必须对被侵略国进行援助,通过动员舆论,终于让国会在1941年3月8日通过了《租借法》。截至1945年,美国通过租借法总共向其他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援助。《租借法》最大的受惠国是苏联。斯大林曾对罗斯福实施《租借法》做出很高的评价:“总统和美国为赢得这场战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机器……美国……是一个拥有机器的国家。如果不能利用《租借法》使用这些机器,我们将会输掉这场战争。”

夕阳下的罗斯福很多时候,美国公众包括他身边的人都几乎忽略他的残疾,他总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强壮有力的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也曾以友好的语调告诉记者不要拍摄他坐轮椅或者他挣扎著上下车时的照片,避免让人注意到他身体的残疾。实际上,即使不提小儿麻痹症的影响,罗斯福的身体情况也已经很差了。他身边的人注意到他的一只手已经开始不自觉地颤抖,而且他在口授信函时常常会打瞌睡,医生发现他患有高血压,有一个心房的功能衰退,而且得了支气管炎。罗斯福没能干完他的最后一届任期。1945年4月12日,63岁的罗斯福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而去世。

桑兰简介
--------------------------------------------------------------------------------

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

出生年月:1981年2月

以往成绩

1987年5月进入宁波市少年体育学校

1989年9月进入浙江省少年体育学校

1990年1月8日进入浙江省体工队(专业队)

1991年在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上获得: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3年12月17日进入国家体操队1995年代表中国到华盛顿参加“中、美、俄三国团体赛”

在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获得: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得跳马第二名。

1996年代表中国到Dallus参加“美国杯”比赛,获得全能第七名。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二名。

1997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一名。

在上海“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跳马第一名。

1998年代表中国来美国参加“中、美、罗三国团体赛”,获得个人跳马第二名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二名

桑兰——你的笑容是否灿烂依然

陈亚伟

1998年7月,桑兰在纽约参加第四届友好运动会期间,不幸重伤颈椎。在美国经过近一年的治疗康复后,于1999年5月回到祖国。回国后的桑兰康复、学习、生活得怎么样了?人们都在深深惦念着她。

最近,笔者专程来到桑兰在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家中,看望了这位以微笑和坚强征服了世界的体坛姑娘。

与刚回国时相比,桑兰胖了很多,面色红润,显得精神饱满。她带着生动的微笑,在妈妈的陪伴下欣然接受了采访。

自我感觉康复得不错

桑兰去年5月24日回国后,一直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接受门诊康复治疗。医院为桑兰专门成立了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的康复治疗小组,为她制订了科学缜密的康复治疗计划。在治疗内容里,有上下肢关节活动度训练、双臂肌力训练、轮椅操纵技巧训练、站立训练、手的灵巧性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心理康复训练和按摩治疗。

桑兰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她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一直没有间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已经缓解,从卧位、坐位到站立,头已经不晕了;通过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缩,四肢关节现在仍保持着良好的活动度。双臂比以前更有劲儿了,轮椅可以摇得更远了,一些小坡路自己也可以摇着轮椅上去了;通过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生活上对妈妈的依赖越来越少,自己学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像穿脱衣服、袜子和鞋、独立进食、洗脸、刷牙、洗澡、用电脑、从轮椅到床之间的切换等等,都能自己完成;由截瘫可能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改善,如泌尿系统感染的控制,一直掌握得比较好,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均没有大的妨碍,也没有褥疮发生,大小便在医生指导和药物的帮助下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和规律。

桑兰还谈到:“在美国的康复治疗给我回国的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在这里的康复训练是在美国康复基础上的延伸、补充、完善和巩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康复技术水平完全可以与美国接轨。总之,我和妈妈对自己目前的康复进展情况是比较满意的。我要继续刻苦训练下去。”

谢谢大家的爱

在说到回国后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时,桑兰非常激动。她说:“我回国后的第二天,中国残联邓朴方主席就以一个长者和朋友的身份来我家看望。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伯伯专门接见了我并请我吃饭。国家体育总局的其他领导袁伟民、李富荣,中国体操协会主席张健在我回国后不久,也专程来家中探望了我。中国体操协会副主席谢晓虹阿姨以及刘国生伯伯在我回国后仍一直照顾关怀着我,他们在国内的企业,承担着我回国后日常生活以外的全部费用,如康复和教育费用,还为我的新居配备了包括空调在内的全套生活用品。我的队友们通过各种方式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他们多次来看望我。6月1日,我曾回到国家体操队里与队友们团聚;6月11日我的18岁生日这一天,大家还在运动员之家专门为我举办了生日庆祝会。尽管现在备战2000年奥运会很忙,但陆善真和刘群琳等教练仍然经常抽空带着刘璇、奎媛媛、毕文静等过去在国家队时朝夕相处的老队友来看望我,一起聊天、唱歌。浙江省体委和家乡宁波市政府、体委也一直关心着我、惦记着我,他们都曾来信、来电、来人慰问过我。”

谈到热情邀请桑兰回国康复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桑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为我提供了一个两室两厅的住所,在这里居住很舒适。为使我进出方便,他们特意整理出一条无障碍坡道,还为我安装了内线电话。康复中心里的康复工程所的叔叔阿姨还赠给我一台电动站立训练床。为保证我的康复治疗顺利进行,他们专门为我成立了康复接待联络小组和康复治疗小组。康复接待联络小组负责日常来信的接转、来访的接待工作和关于我的康复治疗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管理工作;康复治疗小组负责我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估,医护人员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去年临近岁末,自己外出由于不慎,患了重感冒,夜里高烧不止。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得知后,不辞辛苦,赶到家中为我诊治。半夜又把我从居住的6层,一层层背下来,送到急诊室,这使我很感动。经过短短几天的住院治疗,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我非常感谢他们为我付出的辛劳。”

对于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司马迁身残志坚
受宫刑后仍坚持写作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以下则是她的生平年表: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青年时代的自信罗斯福是荷兰移民的后代,1882年1月出生于纽约州上流社会富有的特权阶层家庭。1904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并于此时开始形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毕业后能从事社会活动。他认识到法律能为从事社会活动奠定铺路石,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 1907年进入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当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当时一位同事回忆罗斯福:“工作之余闲聊时,他很坦率地说不会永远搞法律,一有机会他就要竞选公职,那才是他最想干的,而且他很想当总统,他认为自己真的有机会当总统。”1910年,罗斯福经人推荐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1920年罗斯福接受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提名,参加全国竞选。此次大选,民主党败于共和党之手。

竞选失利后,罗斯福决定离开政界做短暂的调整。他来到每年支付25000美元这一惊人工资数额的纽约商会工作,并于1921年夏天在缅因州的坎波贝洛岛和家人一起度假。度假期间,他在冰冷的海水里游泳后,忽然双腿麻痹,经诊断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39岁正值壮年的罗斯福永远瘫痪成了显而易见的事实。

患病之初,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罗斯福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当罗斯福1924年在儿子詹姆斯的搀扶下出现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争取艾尔·史密斯的提名发表“快乐勇士”演说时,他得到了党内、公众及新闻界非同一般的赏识。1928年10月3日,罗斯福宣布接受纽约州州长提名。罗斯福为了使选民相信他不是一个机能丧失的人,他想出了一些身体动作和行动方法,使他在公众面前保持有活力、有能力、亲切感人的形象,当时大多数旁观者几乎都不知道他是一名残疾人。 1928年11月6日,他以微弱优势赢得了纽约州州长职位。任州长期间罗斯福推行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救济福利计划,深得民心,这让他第二次连任州长。 “立法总统”1929年10月的最后几天,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到来。这股台风横扫资本主义世界,台风中心是纽约。正是美国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临危受命,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发表就职宣言,他对美国人民说道:“我们唯一值得畏惧的就是畏惧本身,希望能制止经济大萧条带来的精神恐慌,并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新政’”。

罗斯福实施新政最直接的表现在立法上,被戏称为“立法总统”。而正是这些迅速而果断的立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使美国经济有了生机。新政立法实施后,失业人数比1933年初减少400万,至少提供了600万个工作岗位。1935年农民的全部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亿美元。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罗斯福是被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推上历史舞台的。但是树立他世界性历史人物地位的,是其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建立的功绩。1940年底,英国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军火要靠美国,可是既无钱买,又无船运。丘吉尔向罗斯福连连告急。罗斯福通过对二战的形势审视,意识到美国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必须对被侵略国进行援助,通过动员舆论,终于让国会在1941年3月8日通过了《租借法》。截至1945年,美国通过租借法总共向其他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援助。《租借法》最大的受惠国是苏联。斯大林曾对罗斯福实施《租借法》做出很高的评价:“总统和美国为赢得这场战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机器……美国……是一个拥有机器的国家。如果不能利用《租借法》使用这些机器,我们将会输掉这场战争。”

夕阳下的罗斯福很多时候,美国公众包括他身边的人都几乎忽略他的残疾,他总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强壮有力的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也曾以友好的语调告诉记者不要拍摄他坐轮椅或者他挣扎著上下车时的照片,避免让人注意到他身体的残疾。实际上,即使不提小儿麻痹症的影响,罗斯福的身体情况也已经很差了。他身边的人注意到他的一只手已经开始不自觉地颤抖,而且他在口授信函时常常会打瞌睡,医生发现他患有高血压,有一个心房的功能衰退,而且得了支气管炎。罗斯福没能干完他的最后一届任期。1945年4月12日,63岁的罗斯福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而去世。

桑兰简介
--------------------------------------------------------------------------------

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

出生年月:1981年2月

以往成绩

1987年5月进入宁波市少年体育学校

1989年9月进入浙江省少年体育学校

1990年1月8日进入浙江省体工队(专业队)

1991年在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上获得: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3年12月17日进入国家体操队1995年代表中国到华盛顿参加“中、美、俄三国团体赛”

在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获得: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得跳马第二名。

1996年代表中国到Dallus参加“美国杯”比赛,获得全能第七名。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二名。

1997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一名。

在上海“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跳马第一名。

1998年代表中国来美国参加“中、美、罗三国团体赛”,获得个人跳马第二名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二名

桑兰——你的笑容是否灿烂依然

陈亚伟

1998年7月,桑兰在纽约参加第四届友好运动会期间,不幸重伤颈椎。在美国经过近一年的治疗康复后,于1999年5月回到祖国。回国后的桑兰康复、学习、生活得怎么样了?人们都在深深惦念着她。

最近,笔者专程来到桑兰在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家中,看望了这位以微笑和坚强征服了世界的体坛姑娘。

与刚回国时相比,桑兰胖了很多,面色红润,显得精神饱满。她带着生动的微笑,在妈妈的陪伴下欣然接受了采访。

自我感觉康复得不错

桑兰去年5月24日回国后,一直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接受门诊康复治疗。医院为桑兰专门成立了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的康复治疗小组,为她制订了科学缜密的康复治疗计划。在治疗内容里,有上下肢关节活动度训练、双臂肌力训练、轮椅操纵技巧训练、站立训练、手的灵巧性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心理康复训练和按摩治疗。

桑兰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她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一直没有间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已经缓解,从卧位、坐位到站立,头已经不晕了;通过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缩,四肢关节现在仍保持着良好的活动度。双臂比以前更有劲儿了,轮椅可以摇得更远了,一些小坡路自己也可以摇着轮椅上去了;通过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生活上对妈妈的依赖越来越少,自己学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像穿脱衣服、袜子和鞋、独立进食、洗脸、刷牙、洗澡、用电脑、从轮椅到床之间的切换等等,都能自己完成;由截瘫可能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改善,如泌尿系统感染的控制,一直掌握得比较好,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均没有大的妨碍,也没有褥疮发生,大小便在医生指导和药物的帮助下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和规律。

桑兰还谈到:“在美国的康复治疗给我回国的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在这里的康复训练是在美国康复基础上的延伸、补充、完善和巩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康复技术水平完全可以与美国接轨。总之,我和妈妈对自己目前的康复进展情况是比较满意的。我要继续刻苦训练下去。”

谢谢大家的爱

在说到回国后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时,桑兰非常激动。她说:“我回国后的第二天,中国残联邓朴方主席就以一个长者和朋友的身份来我家看望。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伯伯专门接见了我并请我吃饭。国家体育总局的其他领导袁伟民、李富荣,中国体操协会主席张健在我回国后不久,也专程来家中探望了我。中国体操协会副主席谢晓虹阿姨以及刘国生伯伯在我回国后仍一直照顾关怀着我,他们在国内的企业,承担着我回国后日常生活以外的全部费用,如康复和教育费用,还为我的新居配备了包括空调在内的全套生活用品。我的队友们通过各种方式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他们多次来看望我。6月1日,我曾回到国家体操队里与队友们团聚;6月11日我的18岁生日这一天,大家还在运动员之家专门为我举办了生日庆祝会。尽管现在备战2000年奥运会很忙,但陆善真和刘群琳等教练仍然经常抽空带着刘璇、奎媛媛、毕文静等过去在国家队时朝夕相处的老队友来看望我,一起聊天、唱歌。浙江省体委和家乡宁波市政府、体委也一直关心着我、惦记着我,他们都曾来信、来电、来人慰问过我。”

谈到热情邀请桑兰回国康复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桑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为我提供了一个两室两厅的住所,在这里居住很舒适。为使我进出方便,他们特意整理出一条无障碍坡道,还为我安装了内线电话。康复中心里的康复工程所的叔叔阿姨还赠给我一台电动站立训练床。为保证我的康复治疗顺利进行,他们专门为我成立了康复接待联络小组和康复治疗小组。康复接待联络小组负责日常来信的接转、来访的接待工作和关于我的康复治疗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管理工作;康复治疗小组负责我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估,医护人员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去年临近岁末,自己外出由于不慎,患了重感冒,夜里高烧不止。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得知后,不辞辛苦,赶到家中为我诊治。半夜又把我从居住的6层,一层层背下来,送到急诊室,这使我很感动。经过短短几天的住院治疗,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我非常感谢他们为我付出的辛劳。”

英雄丁晓兵的伤情清单

新华网南京1月6日电(人民日报记者 冯春梅 新华社记者朱玉 张东波)1984年,丁晓兵在边陲一场重要军事行动中受重伤。那颗爆炸的手雷,不但夺去了丁晓兵的手臂,而且把20多片大小不同的弹片送到了当时不满19岁的小伙子体内。

20多片弹片,很多只比米粒略大一些。全身到底哪里有,连丁晓兵自己也不知道。

弹片在体内,会随着肌肉的运动而移动。刀口一打开,弹片又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医生曾尝试着给丁晓兵取弹片:麻醉药品失效,丁晓兵硬挺着,一一数着医生在自己身上割了多少刀,又缝了多少针。

那次手术,医生从丁晓兵的身上取出了两片弹片。从此以后,丁晓兵再也不因为弹片让医生在自己身上动刀子了。

因此,这些潜伏在丁晓兵身体里的小敌人,就时时作祟。每当阴天下雨前,丁晓兵全身就疼痛、麻痒。

抗洪那年天气闷热。为了给残肢降温,丁晓兵天天往残肢与假肢的交汇处涂抹风油精。由于天天在水里泡着,假肢把丁晓兵的胳膊残肢磨烂了,一片小弹片从残肢里探头探脑露了出来。

丁晓兵觉得疼,才发现了弹片。他什么都没说,从卫生队要了些消毒棉球,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忍着疼痛,用针一点点把它挑了出来。

练习单手打背包,丁晓兵只有用牙帮忙,嘴角被背包带割破,被子和背包带上都是血。

练习单手立姿操枪,丁晓兵只有靠腮帮夹住枪托。为了增强左手操枪的稳定性,丁晓兵在枪上挂3块砖头,一次举枪定型45分钟;拇指和食指相连虎口处的老茧剥了一层又一层。为练习卧姿出枪动作,丁晓兵总是鼻青脸肿,脸部被枪的后坐力打得一边腮帮大一边腮帮小,肩胛部分被磨出茧子,锁骨曾被后坐力打裂,肘部、膝盖经常磨破出血。

400米障碍,丁晓兵要靠单手攀登障碍,再从障碍上翻过去,别人有双手配合保护,他没有,越过障碍时,身体总撞在障碍上,胸肋部分时常是青的。

丁晓兵脚上有个很大的鸡眼,拉练时,鸡眼不合时宜地肿得巨大。丁晓兵发狠,找了一把手术刀,消毒后,对准鸡眼,闭着眼狠狠给了它一刀——“恶治”鸡眼,它反而好了,连个疤都没有留。

在军校上学,丁晓兵要用左手记笔记,为提高写字速度,他天天用肋骨抵在桌子上抄写,造成软肋骨炎。

参加海关监管任务,丁晓兵得了胸膜炎,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导致胸膜积水。

丁晓兵有胆囊炎、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肋下神经痛,丁晓兵的右臂由于缺乏运动,右肩功能退化,形成肩周炎……

这份让人鼻子发酸的伤情清单,是一个40岁独臂男人的身体状况。丁晓兵所有的成就,都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取得的。(完)

丁政委的带兵"秘方"

"爱心三分,耐心三分,鼓励三分,帮助三分。"---这是丁政委的带兵秘方。丁政委就是用这样一剂良方,治好了战士余光久
治不愈的心理疾患。

一次他到四连检查工作,发现一个叫余光的战士对长期训练有厌烦情绪,自己不好好训练,还影响其他战士训练的积极性,被连队列为个别人。

丁晓兵打起背包就蹲到了四连,与战士实行"五同",细心观察余光的表现。不久,四连组织400米障碍训练,连队战士余光为了使自己少参加一点训练,跑了一圈就慌称不小心扭伤了脚。他装作很严重的样子,坐在边上抹起了眼泪。

丁政委从旁边急匆匆走了过去,空空的袖子在风中飘动着,两道剑眉紧锁。小余心想这下肯定要挨批了,赶紧站了起来。政委有力的手按住了他的肩膀:"小伙子,脚受伤了吗,快坐下,我给你瞧瞧。"一边说一边抬起小余的脚就看。小余当时傻了,心里直打鼓,"这一看不就露馅了?"正在犹豫不决时,政委问他扭在什么地方。他的脸当时一下就红了起来,只好硬着头皮说脚踝。

政委看了看后,用仅有的一只左手为他脱鞋。小余说什么也不同意,慌忙说自己的"香港脚"太臭了。丁政委却说"我不怕,我是按摩师,给你揉揉就好了",抓起小余的脚,摸清了受伤处他用仅有的左手就揉开了。小余顿时感到一股暖流从脚底一直传到全身,感动得想哭,但他仍然坚持装着。

一个没病装病,一个假戏真做,两人始终心照不宣,暗暗较劲。一个心里想,政委,我受不了这情感的折磨,你训我一顿倒是更痛快。一个心里想,我就不相信你是石头做的,是石头也要把你焐热了。一番心理较量后,小余败下阵来,他内疚地说:"政委,我感觉好多了,让我跑两圈试试吧。"小余满脸愧色,逃跑般地跑了。

站在身边的连队干部对政委手到病除大为惊叹,政委却说"我是会按摩,但他若真的扭伤了作用并不大,对余光这种心病,关键要用心去治 。"

在丁政委的影响下,小余后来成了连队的训练尖子,还被评为优秀士兵。他对战友们说:"人家政委身体伤残,还模范带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爱军习武。"

一条带血的背包带

丁晓兵至今还珍藏着一条带血的背包带,这条被包带时时给他以鞭策和激励。

丁晓兵刚到连队任指导员第二天,连队组织紧急集合,全连都集合齐了,他的背包还没打好。当他最后一个跑出来,站在全连官兵面前时,面对的是一片怜惜和怀疑的目光。生性好强的丁晓兵面如火烧,内心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憾。不甘服输的他,为了打好背包,经常是一个人躲在自己小房间反复练习,手脚嘴并用,用手拉,用牙咬,用脚踩,手指磨掉了皮,嘴角流出了血流,背包带上常常是血迹斑斑。他硬是靠着这种拼搏精神,练成了全连打背包速度最快的一个。

练投弹,他将训练弹绑在绳子上,将绳子的另一头绑在树上,反复练习投弹动作,胳膊都拉肿了,半年时间他拉断了6根绳子,成绩也由原来的25米提高到了45米。五公里越野训练,由于他身体平衡性差,跑起步来向一边倾斜,一开始极不适应,速度始终上不去。课余时间他独自一人在操场上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身体适应了平衡,速度达到了优秀水平。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

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张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并配发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召开了“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命名表彰大会,宣传了她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代革命家为张海迪题词。此后,张海迪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的家乡在山东省文登县。她出生的时候刚好九斤,妈妈高兴地说:这可真是个“九斤老太”了。大人们看到她长得健康、聪明、伶俐,都叫她“玲玲”。玲玲的父母当时都是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自己的长女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女儿虽然生在泉城,可他们毕竟更爱大海。五十年代有部著名的电影叫《白夜》,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尼罗河之声》。母亲说,莫斯科的“白夜”、尼罗河的歌声是迷人的;祖国渤海之滨的笛声也应该是令人神往的,女儿就叫“海迪”吧。
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像很多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幻想。她快乐而活泼,整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连下楼梯的时候也不老实。人们看到她欢蹦乱跳、有说有笑的时候,就冲口而出叫她“玲玲”;人们看她做事聚精会神,对奇妙无穷的世界提出一串串问题时,人们又正而八经地叫她“海迪”。在玲玲家里还保存着一张二十多年前的照片,这是玲玲在上幼儿园时照的。白色的连衣裙,使她格外精神;两条小腿站得直直的,膝盖下的肉窝还清晰可见。这张照片现在格外珍贵了。只有它记录了海迪曾经和常人一样有着健全的双腿!
玲玲5岁那年,一场灾难性疾病降临到了她的身上。一天,玲玲在幼儿园里正在排练节目,她唱着、跳着,忽然觉得眼前一片发黑,她摔倒了。平时,她摔个跟头,总是自己不声不响地爬起来。这次,她用尽全身力气,还是站不起来。她着急了:“阿姨,我的腿,我的腿那儿去了?”父母把她抱进医院,医生们反复会诊,大夫拿着诊断书惋惜地说:“孩子得的是脊髓血管瘤,恐怕今后……”
这病据说起因是偶然的。在运动中,脊椎里一条细细的血管突然破裂了。也许不过是一滴血,变成血块,挡住了脊髓的通道,由于它的挤压,脊髓的搏动变减弱了,甚至完全梗阻。当时,数不清的医生都希望拿出自己最大的本事,让这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站起来。但是,就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一样——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但眼下还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济南工作的爸爸妈妈抱着她跑遍了济南几家大医院,后来又几度到武汉、北京就医。医生先后给她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片脊椎板,结果却没有奏效。她不但不能走路了,而且身体从第二胸椎以下基本没有知觉了,也就是说,身体有三分之二失去了部分知觉和功能。她必须靠在轮椅的扶手上,用胳膊支撑着,才能坐得住。爸爸妈妈的心像秤砣一样沉,他们担心孩子今后还能否经受得住更大的考验。难啊,未来的生活!玲玲这艰难的第一步从哪里迈出呢?
爸爸给她买来了收音机,妈妈给她订阅了《小朋友》,雪征妹妹一步不离地陪伴着她。许多叔叔阿姨舍不得花钱给自己的孩子买玩具,但看望玲玲时,总是想方设法给她带来新奇的礼物。玲玲怎么也数不清关怀、帮助、照顾过她的到底有多少人。
尽管人们以无限的关怀温暖她的心,但这远远不能补偿瘫痪给这小姑娘带来的痛苦。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话刚说完,她就看见妈妈背过身两手摸着脸,玲玲想,妈妈一定是哭了。妈妈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见玲玲这样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妈妈决定,说什么也要尽量满足她的心愿。玲玲不能去上学,就请老师来教她。可家里请不起,也请不到专职的老师,妈妈爸爸只能在下班后亲自教她。
玲玲从7岁起,一连四次报名上学。前三次,老师看到她瘫痪的双腿都难过地摇摇头。每天,她只能趴在窗台上,羡慕地看着别人去上学。10岁那年,爸爸带她到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第四次报名上学。老师看她的确是个聪颖、上进的孩子,破例同意她报考。发榜的日子到了,一大早,爸爸背着她来到学校门口,海迪急切地在那密密麻麻的红榜里寻找自己的名字。“张海迪”,当她找到自己的名字时,拍着手喊叫起来:“我上学了,我上学了。”他让爸爸背她在校园里走了一大圈,这是教室,那是操场,海迪指指点点,别提多高兴了。回家后,爸爸特意给她买了一个小书包,妈妈为她买了一双新鞋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她的病又一次犯了。当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去上学时,妈妈却背着她踏上北去的列车,到北京去治病。
如果说海迪上过学的话,校门对她只开放过半天!
学校进不去,海迪就在床上铺开了课本。平时,她躺在床上,腰腿僵硬,脚背直伸。如果能使支配肌肉的神经松弛下来,使下肢稍稍能够屈伸,她就能坐起来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她天天捶腿肌,用力搬下肢。胳膊每用一次力,肋间神经就钻心一样的疼。她吞下两倍的止疼药,硬是咬着牙关按、摸、捶。有时让妈妈帮忙。妈妈舍不得用力,她不高兴;妈妈用力了,她送给妈妈的是挂着汗珠的笑脸。僵硬的腿脚终于软化了。当她能倚着被子坐一会儿,或挣扎着用胳膊支撑着趴在桌子上时,她惊喜万分。残疾退一分,玲玲就向前跨上一大步。“别人能会的,我也要会。”有时,小伙伴问她:“玲玲,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回答说:“我想当一名医生,让每个不能行走的孩子都站起来!”
玲玲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时时折磨着她娇小的身躯,有时,她实在感到疲倦,连作业都无力完成,就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我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对玲玲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玲玲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拉,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说:“我要像在学校里的孩子一样,每天完成作业!”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苏拉的故事》,可她拿到的是那种用老方法排版的书,里面多数的汉字都是繁体字,又是竖排的格式。对10岁的孩子来说特别难读,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她就凭经验来猜。一次,当她从书中看到一句“妈妈领著我到杨树林时”,虽然猜出了另外的几个繁体字的意思,却不知道“杨树林”是什么意思。
玲玲想,从“林”字看,“杨树”应该是一种树,那么,这个“树”字应该就是“树”的另外一种写法;“杨树”又是什么树呢?一定是一种很常见的树。于是,她开始在心里念着自己知道的各种树名,当她默念到“杨树”时,心里一亮:“杨”的写法,与“杨”字不是很像吗?看来,“杨树”就是“杨树”!想到这里,玲玲非常高兴。这样,在猜字过程中,玲玲早早地认识了许多汉字并掌握了有关的知识。
10岁那年,妈妈送给玲玲一本日记,是红色漆皮的。妈妈说:“玲玲,以后你要天天写日记!”当时,玲玲并不知道该怎么写日记。起初,她写的是:“今天我读了×××书,今天我吃了药。”这些日记,用词单调,也没有什么情感,经过妈妈的开导后,玲玲终于明白了写日记的秘密,那就是要把每天的重要事情与情感都写出来。以后,玲玲开始把所有亲情、友情的温暖都写进日记,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长大以后,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海迪认为,当初如果没有坚持写日记,后来就不能成长为作家。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座刷着红漆的三层楼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深受乡亲爱戴的赤脚医生

在大家的鼓励下,张海迪咬牙、忍痛学习。她读完了一本本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书:《把一切献给党》、《雷锋叔叔的故事》、《真正的人》、《我的大学》、《古丽娅的道路》、《军队的女儿》、《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给了海迪知识和力量,在她眼前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新世界。她从小人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次认识了保尔·柯察金。她懂得了一个人病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力量。只要精神不倒,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与疾病的磨难斗争和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海迪慢慢长大了。她开始考虑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她也更多地想到,像她这样一个身体严重残废的姑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的问题。
1970年春天,海迪跟着爸爸妈妈从济南下放到莘县十八里铺公社尚楼大队插队劳动。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地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张海迪就幸福地坐在木轮椅上,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天地真大呀,有青山绿水,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孩子们的推动下,张海迪像一下子长出了翅膀,绿油油的麦田、小路,都在眼里一晃而过,因为孩子们跑得太快啦。有一次,由于推得太快,木轮椅突然倒在地上,张海迪的胳膊都摔破了,可她还和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长了这么大,张海迪还是第一次体验到自然的广大和真正的欢乐呢!
一次,一个孩子对张海迪说:“玲玲姐,要是用我的腿换上你的腿就好了!”听了这话,张海迪感激地望着那个孩子,忍不住哭了。
农村的生活比较艰苦,能吃上萝卜馅高粱米面的包子,对村里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了。一天,村东头的老奶奶做了2个包子,一个送给自己的孙子,把另一个塞在自己的棉袄袖口中,急匆匆地走到村西头的张海迪家,从袖口拿出还冒着热气的包子,说:“玲玲,你快趁热吃!”张海迪接过包子,眼睛湿润了,老奶奶还问:“玲玲,好吃吗?” 张海迪点着头,说:“好吃,好吃!”在这个包子里面,包含着多少疼爱啊,所以,张海迪永远也忘不了它,忘不了乡亲们给予自己的爱。
这天(1970年4月27日),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来到农村啦!这儿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原以为农村是青山绿水、花木果草。不,这儿的土地是贫瘠的、荒芜的。到处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只有窗后一大块绿——那是不怎么茂盛的庄稼。是啊!这里需要改造!我真想能在这块土地上做一个勤劳的播种人——把幸福的种子播下去。老人、孩子……所有的人对我都那么友好,这使我爱他们。人们啊!我真愿为你们做些什么呀!”
孩子们喜欢围在这坐藤椅车(她那时还没有轮椅,只是旧藤椅下面绑4个轱辘)的大姐姐身边。玲玲发现有的孩子不愿念书,就帮助他们组成课外学习小组,天天为她们辅导功课;她听说附近的小学里没有音乐课,就自告奋勇去教她们唱歌;还抽空为孩子们理发、做书包、缝补衣服。孩子们把她当作亲爱的老师和最知心的朋友,她也开始尝到了“为人们做些什么”的幸福和欢乐。
在他们的村西头,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又聪明、又漂亮。他从玲玲一家刚搬来的时候就围着他们的车转。别人说,你快叫玲玲姐姐。那个小男孩就叫她姐姐。玲玲见他长的好玩,就叫他“小不点儿”。小不点儿帮助他们搬家,一会儿提个小篮,一会儿搬个小板凳,很可爱。后来,他看玲玲常常在家里,就搬来几块砖头,放在玲玲的窗下,踩在上面,趴在那里看玲玲看书。他常常问玲玲:“姐姐,你不出去玩,闷吗?”玲玲说:“不。”他说:“我推你出去玩吧。”玲玲说:“小不点儿,你长大了,再推我出去玩。”小不点儿很懂事,有一次,他抓来一个小虫给玲玲说:“姐姐,我给你捉了一只小虫,这只小虫会咯噔咯噔地磕头,叫磕头虫。你玩吧。”玲玲刚想留住他,他又跑了。一会儿,他又拿来一个鸡蛋给玲玲,说:“这是俺妈给俺煮的,你吃吧。”
一天,小不点儿为玲玲抓来一只小燕子来。他一进门就说:“姐姐,给你一只小燕子。”玲玲说:“咦,你从哪儿抓来的小燕子?你怎么捉住它的?”他说:“姐姐,这燕子是个瘸子。”看到这可怜的小生灵,海迪心里非常难过,她拿着燕子说:“小不点儿,咱们给它治好了病,把它放了吧。燕子生了两只翅膀就是为了飞的。燕子给咱们带来了春天。”小不点儿说:“好吧。”玲玲和小不点儿一起包扎好小燕子的腿,把它放在纸盒里喂水、喂食。三天后,小燕子拍打着翅膀连蹦带跳了。玲玲把小不点儿找来,把小燕子放在手上送到窗外,“飞吧、飞吧”,他们俩看着小燕子展翅飞向蓝天。玲玲非常喜欢小不点儿,一天不见就会想他。
后来有一天,海迪正在家里,小不点儿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抱着他跑进来,说:“玲玲,你是城里来的姑娘,懂得多,你看看这孩子是咋啦?”玲玲一看,下了一跳,只见小不点儿口吐白沫,眼睛不住地往上翻,脖子直直地挺着。玲玲多次住过院,凭她的观察,这病不轻。她连忙说:“快送医院吧,千万别耽误了。”大嫂抱着小不点儿向县城跑去。不大一会儿,玲玲就听到村头大道上传来嚎哭的声音。
小不点儿死了。一个欢蹦乱跳得孩子死了。磕头虫、热鸡蛋、小燕子在玲玲眼前晃来晃去;“你看着孩子是咋啦?”大嫂求援的话也在玲玲耳边一遍遍回响。海迪心里难过极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会给他治病呢?自己要是会给他治病,小不点儿弟弟不就死不了了么?此时,海迪还是个不满十五岁的小姑娘。
“我能为人们做些什么?我应该为人们做些什么?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我的又是做些什么?……”
当晚,海迪在油灯下摊开日记,她心头忽然闪出一道光:医生,患者心头的希望之火。村里缺医少药,人们得了病必须跑到十几里外的公社卫生院去,此时,她便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不能下地干活,学医给人治病不是很好吗?多少年来,自己饱尝疾病折磨的痛苦,深深地知道病痛给人造成的不幸。为了不再让小不点儿那样的因为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的事情出现,她决心一定要学习医学,要给社员们治病。
打定主意,她就悄悄忙起来了。她把自己的零用钱,把爸爸妈妈过节给自己买衣服的钱都存起来。她从医院里几进几出,总算有点见识。她请济南的知识青年朋友,为她买来了医学书、体温计、针灸针、人体模型、常用药等等一大堆。她一心一意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生理学》、《人体解剖》、《针灸学》、《内科学》……开始学习针灸时,没有老师教,她就一边比着书,一边在自己身上、脸上、胳膊上练习,常常把脸扎肿了,手也扎肿了。然而,她想:只要能给别人早一天治好病,扎得再疼我也不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她终于能给社员们治疗一些常见病了。社员们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她就给扎上几针,有些还真起作用了。海迪能给群众治病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前来就医的人越来越多。海迪想,只是有给人治病的热情还不够,还有广泛地学习一些医学知识。于是,她就白天给群众治病,晚上翻看医学书,在油灯下找一些治疗方法。她开始自学解剖学。
海迪学医不像在医学院上学的同学那样,有老师讲课,有实际标本,有许多参考书。她当时只有一本书,找不到标本。海迪很着急。有一天,海迪的妈妈买菜回来,海迪看见篮子里摆了很多猪的内脏,有心、肝、肺、肾等东西。海迪就对妈妈说:“妈妈,以后你买了这些东西,先不要吃,先让我用来学习。”妈妈说:“好哇。”于是,海迪向爸爸要来了他刮胡子的刀片,一边比着书,一边拿着猪的心脏,用刀片一点儿一点儿地割开来。一边看一边说:“我明白了,这儿就是冠状动脉,这儿呢,就是右心室。”就这样对照着学习。后来,她又学习生理学。学生理学时,也没有标本,当学到神经系统的反射原理时,很困难,因为没有活的标本。后来,他就想了个办法,请村里的小朋友,上坑里、河里为她捉青蛙。这些年来,为了认识内脏,她把动物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了解神经,她解剖了兔子、青蛙;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下红红蓝蓝的点,一根根针反反复复地扎。她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张海迪为村民们治了一万余次病,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有些群众半夜来敲门,她也接待。凡是来不了的重病号,她就坐上轮椅去为他们看病。她为老乡们治好了一些常见病,还治好了一些疑难病。她治好了因为生病已经哑了三年、且瘫痪在床的耿大爷,治好了哑巴和瘫痪姑娘李秀莲,治好了腿有残疾的王小波、金朝中、王怀中等儿童。有些问题是在解决不了的,她就一一向外写信,请教专家、大夫。能为乡亲们治病,海迪觉得这是她最大的愉快、最大的幸福。每当她看到哑巴病人开口说了话,瘫痪病人又重新站起来,她常常流着眼泪,与他们一起分享这种幸福。
“能为社会多做些贡献,这就是幸福。我想,当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的时候,这就是最有意义的一生了。”海迪这样说。

自强是更珍贵的财富

1973年春天,张海迪跟着爸爸和妈妈离开了她生活了三年的上楼村,与乡亲们依依惜别。
来到城里之后,一切又要重新开始了。她成了待业青年,又一个人在家里了。这时候她想:“我现在是待业了,待业难道就真的只能这样消极等待吗?不,我是一个残废青年,应该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开辟一条为人民服务的路。”于是,她又像过去一样,在艰难困苦中,开始了学画画、学音乐、学外语,她在医院继续为人治病,她在县广播站当一名修理工……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1983年,张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还创作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张海迪曾经获得的重要奖项有: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她的长篇小说《绝顶》曾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张海迪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

杏林子(1942——2003),本名刘侠,她从12岁时就换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造兵魔侵蚀,以致扭曲变形,但她从未放弃过,她靠着自己的毅力、信心,成为台湾一位知名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