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田总司和saber:当初国民党的五大主力是哪五大?除了被消灭的七十四师之外还有哪四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5 19:02:00

这里有,我刚找的

http://www.hi-pda.com/forum/archiver/?tid-282434.html

一、内战先锋――整编74师
整编74师即原来的74军。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的军队整编中,狡猾的玩弄两面手法,一方面与我约定裁军,另一方面却向其部队发出"机密甲9269号手令"要求"将全国现有之陆军,按军师单位,军缩为师,师缩为团……"。74军当然也积极响应蒋"裁军"之号召,努力裁减老弱,补充精壮,并换了全美械,终于摇身一变,成了老蒋制造内战的老本之一。蒋介石曾亲切的称之为"御林军"、"模范军"。在内战战场上,整编74师凭借其强大兵力、火力、机动性,先后连续攻占华东解放区的宿迁、泗阳、淮阴、涟水等地,获得"金刚钻"的誉称。师长张灵甫由于"战功卓著"曾多次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接见。

二、辽沈战役双被歼的 难兄难弟――新1军、新6军
新编第1军号称天下第一军,1942年成军于抗战时期的印度;而自诩为"主力之主力"的新6军则于1944年成军于缅北。新6军是在原新1军新编22师的基础上扩编的。两军全美式装备,步炮比例已达到3:2。就其装备来讲,完全达到西方国家A级水平。它们曾远征印缅战场,荣立奇功。然而当它们在抗战胜利,被蒋介石双双运到东北战场后,却再也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
司令官廖耀湘、新6军中将军长李涛 、新1军副军长文小山
三、淮海战役中“有来无回――第18军(整11师)”
第18军(整11师),是陈诚起家的老底。1944年冬,全军换成美式装备,并有美国联络官担任教练。胡琏曾吹嘘其美械装备的一个团可以打解放军的两个团。
四、淮海战役歼灭“最后的王牌――第5军”
第5军,被称为"王牌军",蒋介石最早的机械化兵团,其前身为陆军装甲兵团,1939年该团扩编为第5军,杜聿明为军长。抗战胜利后,该军进驻华中。1948年9月,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部成立,杜聿明为副总司令。第5军随之扩编为第2兵团,邱清泉为兵团司令,熊笑山接任第5军军长。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曾有五支能征惯战的抗日“王牌军”(也是国民党引以为豪的五大主力)。他们作战顽强,屡屡挫败日军的疯狂进攻,打得日军闻风丧胆,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令盟国刮目相看,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这五支抗日王牌军就是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军、第74军(即整编74师),第18军。他们中,建军最早的是第18军,建军最晚的是新1军和新6军。然而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当作发动内战的本钱,再也没能续写辉煌,先后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歼灭。其中,被歼灭最早的是整编74师,最晚的是第5军和第18军。

“种子军”——第18军

第18军之所以叫做“种子军”,是因为该军建制最早且多变,许多师、旅进出该军。
该军是陈诚一手栽培起来的。1930年中原大战后,陈诚因作战有功升为第18军军长。但当时,第18军实际上只有第11师。到1931年,第18军才初具规模,辖第11师和第14师。后陈减以种种借口不断收编杂牌军,故第18军规模最大时曾辖有8个师。陈诚之后,继任军长先后有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杨伯涛。
由于陈诚深得蒋介石的宠爱,第18军也就备受青睐,其装备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是最先进的。
这支军队训练有素,以能征善战著称。1944年冬,第18军换成美式装备,并有美国联络官担任教练,实施美式兵器教育和训练方法,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抗战胜利后,第18军于1946年5月年改整11师,1948年9月恢复第18军番号。内战中,该军为蒋介石冲锋陷阵,最后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1949年该军重建,但已风光不再。

重创“钢军”——第5军

第5军是国民党最早的机械化兵团,其前身为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200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11军。1939年1月,番号改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辖第200师,荣誉1师和新22师,至此第5军正式成军。在杜聿明统率下,该军注重训练,士气旺盛,号称新军,一时蜚声全国。
该军最出色的战绩是昆仑关大捷。1939年11月,为打通西南的交通线,第5军向驻守在昆仑关的日军发动攻击,战斗中全军将士奋勇搏杀,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5师团第12旅团,歼敌4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是抗战中一次影响极大的战役,也是该军最耀眼、最辉煌的战绩。战后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调升并带走该师。后来,第5军由广西移驻云南,调第96师归其建制。
1942年3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1943年初,第5军扩编成第5集团军,邱清泉接任军长,辖第45师、第96师、第200师,驻防昆明城郊。同年10月,该军开始接受美式装备。1948年9月,第5军扩编为第2兵团,邱清泉任兵团司令,熊笑山接任军长。
抗战胜利后,该军进驻华中。1947年改整5师,1948年扩编,后恢复5军,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1948年9月,第5军扩编为第2兵团,邱清泉任兵团司令,熊笑山接任军长。
“抗日铁军”——第74军

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的,由第51师和第58师合编而成,俞济时任军长(继任者有王耀武、施中城、张灵甫)。该军在抗战中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并取得许多重大胜利,战绩极佳。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常德战役。
74军组建后不久就参加了凇沪战役。第51师在罗店,第58师在蕴藻滨(这两处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在),浴血奋战,尤其是第51师无论在阵地防御还是在撤退中,均表现出色,首战便名震凇沪。
在1938年7月的德安战役中,第74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17000余人,战果辉煌。 1940年,俞济时升职,王耀武接任军长。王耀武感谢蒋介石的提拔,立誓要将第74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1941年5月,王耀武指挥第74军作为“决战兵团”参加江西上高会战,恶战25天,击毙日军第34师团岩永少将指挥官,重创日军第33师团,使第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伤亡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军15000人,并击落敌机一架,取得抗战以来空前大捷,被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国民政府特颁第74军以军中最高奖旗——飞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74军从此获得“抗日铁军”美誉。
在1943年11月12日的常德会战中,该军表现也极为英勇。当时,第57师固守常德,与日军3个主力师团二万人血战16昼夜。日军先后使用飞机、大炮、毒气轮番进攻,第57师官兵伤亡殆尽,最后该师所有勤杂政工人员全部上阵,师长余程万亲率卫队参战。战至弹尽后,官兵只好肉搏,但仍誓死拼杀,战况惨烈空前。此役仅第57师就毙伤日军万人以上,但自己也伤亡惨重,全师八千多人只有师长率180人突围生还,再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
1945年8月,第74军空运到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后改编为整编74师。蒋介石挑起内战后,该师成为内战急先锋。在华东战场上,该师凭借其强大兵力、火力、机动性,为蒋介石集团立下很多战功,师长张灵甫因此多次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接见。
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该师打头阵,企图对我实施中央突破,将我军压入鲁南地区进行决战。我华野部队抓住战机,于5月14日将74师团团包围在孟良崮,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歼灭该师近3万人,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后74军重建,但再次被歼灭。

扬威海外——新1军和新6军

这两支军队是在异国他乡建立起来的,并在海外奋勇杀敌,名震中外。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后,一部分部队辗转撤至印度。1942年6月,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30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新38师和第22师奉命于6月底和8月开赴兰姆伽军营,改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训练,于是兰姆伽军营成了新1军的摇篮。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初,中国驻印军改编为新1军,郑洞国任新1军军长,辖新38师和新22师。
1943年3月,新38师开出兰姆伽军营,重返前线。是年秋,该师被调往中印缅边境的列多地区驻防,并于12月打通了入缅的门户。
1944年8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成立两个军:新1军(军长孙立人、潘裕昆继任)——辖第38师、新30师和新6军(军长廖耀湘、李涛继任)——辖新22师、14师、第50师。至此国民党五大主力前身全部诞生。
蜜支那攻克后,中国军队休整了约两个月,随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的日寇发动最后攻击,势如猛虎下山,一路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1944年11月,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蒋介石匆忙把新6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后新6军空运至湖南芷江,参加雪峰山战役)。剩下的第50师仍与新1军配合作战。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驻印军和远征军会师后,在畹町城举行了中印公路通车典礼。
不久,为配合英军攻占曼德勒,新1军又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攻占了缅甸。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1945年春,新1军在腊戌附近准备回国,第50师正式编人新1军。
新1军和新6军这两支在国外战场上诞生的“新生儿”,经过两年的辗转奋战,已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双双运到东北战场,就再也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我东北野战军直取锦州。锦州危急,蒋介石急令沈阳的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由新1军、新6军等5个军组成)援驰锦州。10月15,“西进兵团”被东北野战军围困于黑山、大虎山至沟子帮之间。西进不成,南撤受阻,只好北返沈阳。当廖耀湘兵团抑留在大虎山、黑山进退维谷之际,我锦州东北野战军主力9个纵队迅速北上,昼夜兼程,通过黑山、大虎山,于26日完成了对廖兵团的包围。新1军、新6军等其它5个军被围在黑山、大虎山附近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经过激烈战斗,至28日拂晓,战斗结束。包括新1军(缺暂编53师)、新6军在内的廖兵团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全部被歼。几天后暂编53师在东北野战军3个纵队、6个独立师进攻沈阳时开出城外投降。至此曾经战功卓著的新1军和新6军寿终正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