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导论简体:有关跨国企业间的合作的例子有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0 02:54:47

评论: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校结合是否天赐良缘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12:43 太平洋电脑网

作者:beyoelf

题记:近几年,跨国科技公司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中国未来的科技水平是否会因此而获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番。

事实上,在中国最先获益和引人瞩目的是清华大学,这也是英特尔公司的科研合作

伙伴。这种合作趋势在二十多年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当时中国因为一些政治事件,导致很多高校失去活力和大批知识分子流失。直到十年前,才开始有西方大型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例如摩托罗拉、IBM、英特尔和微软。

但即使今天,设立的这些研发机构的工作更多还是表面科研工程,以及根据中国市场的情况把相关技术改型,提出适合本地市场的合成技术,而不是潜心研发具有全球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

被誉为“中国麻省理工”的清华大学在计算机架构、通信工程和软件工程学科技术堪称中国前列,自然成为众跨国公司寻求合作的对象。

清华大学已经培养出1110多位博士。2000年,清华大学专门设立了与外国研发合作伙伴公司协调的四人工作组,职能类似美国的技术转移办公室。目前,海外研发管理办公室已经把一些合作伙伴和研发项目融合在一起,包括通用电气、朗讯科技、阿尔卡特、宝洁和BP等。

紧随清华大学步伐的是被誉为“中国哈佛”的北京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这两家大学在计算机架构、软件工程和嵌入式系统方面全国首屈一指。

对于这些跨国公司,与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合作是他们扩张全球研发力量战略的重要一步。例如,IBM已经在全球设立八个研发中心,其中一个就在中国,其余在美国、印度、以色列、日本等。IBM中国研究实验室主管James Yeh说“我们把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国和印度,不是因为这些地方成本较低,而是我们需要聆听来自不同地方的对IBM产品要求的声音。”

从大学的象牙塔到实践的工厂

获得当地技术支持可能是这些跨国公司寻求高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为身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接触实践机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清华大学曾经为英特尔的研发机构工作过的学生中,有30名毕业生已经顺利进入英特尔公司或者研发实验室。

其实,这是双赢的局面。如果没有理论联系实际,这些学生也不可能那么快熟悉和掌握科技前沿技术。而跨国公司也借此扩大他们技术和产品在中国的影响力。IBM高校关系主管裘小平说“在中国建设整个IBM系统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些高智商的学生不知道IBM技术,我们未来潜在的客户也就没有了。”

同时,高校合作也为跨国公司加强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提供渠道。例如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顶级高校的知名教授往往能够为国家发展的政策或标准出谋献策,这些公司也从中获得某些先机。

知识产权问题

跨国公司在与高校合作的时候,往往会订下协议。例如高校教授需要撰写项目规范、研究方向以及可能结果、项目工程人员人数、持续时间、以及知识产权的拥有者等一系列问题。尤其知识产品所属问题是具有弹性的,需要看合作项目的深入程度等。

据清华大学统计,在303次合作项目中,有75%是合作双方共同拥有知识产权,14%是清华大学拥有,11%是跨国公司拥有。

合作经费的投入

随着跨国公司-高校合作项目的全面深入,公司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也大幅度提高。例如,仅2003年清华大学总共获得合作伙伴1千万美元的赞助。合作项目也从基础、孤立的研究工程转向长期的、前瞻性的项目为主。

除了直接经费投入外,跨国公司与高校共建实验室也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合作举措。同时,公司邀请知名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参与到实验室研发工作。例如,微软一共建立了5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都不同,其中亚洲研究院更是在全球享有盛名。

新科技时代的到来

在很多基础研究领域,主要跨国公司都希望影响高校的课程内容,把各自公司先进的技术包含进课堂教材,而且一部分已经成功实施。

事实上,中国高校教育水平还相对较低,很多资源匮乏,不多的基金投入还不能够扫除文化壁垒。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跨国公司认为,如何正确经营管理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是很重要的。也有西方学者提出疑问,究竟把这种合作方式看成是西方国家科技实力的损失,还是获得中国潜在智力资源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但学者普遍都认为:21世纪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能够介入到全球科技熔炉(高校)的公司,这也是未来科技合作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