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ecranes:郑振铎在当时为什么要写下《别了,我爱的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5 13:10:17
郑振铎在当时写下《别了,我爱的中国》,是什么理由?为什么?

是这个吧?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文背景资料郑振择(1898—1958)
笔名西谛、郭源新。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正式开始从事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
1921年,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1921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负责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1922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次年起主编《小说月报》。
1927年,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出国去西欧游历。1929年回国,在清华,燕京等大学任教,并主编《文学》月刊,编辑《世界文库》,参加《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工作,撰写《中国文学史》和短篇小说。
抗战期间,写了不少愤怒揭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号召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诗歌、散文、小说,还编著了《中国版画史图录》。抗战胜利后,他创办《民主周刊》,鼓舞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刊物不久被国民党查封。
1949年初,他响应党的号召,由上海秘密绕道香港到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10年17日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拉伯联合国、阿富汗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逝世。
他的著作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郑振铎文集》。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别了,我爱的中国》节选自他赴欧洲旅行时写的《离别》。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作者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为了保存斗争力量,于当年5月暂时离开祖国去法国巴黎。当时作者的心里是很矛盾的,他希望留下来和同志们一起战斗,甚至对此离开祖国的行动,严厉地自责为“罪人”。但是为了“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武器”,回来“以更勇猛的力量”投入战斗,又不得不暂时离别。文章正是这样体现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表现了深沉细腻的热爱祖国赤子之心。把自己称作“罪人”,正是作者自责自谦的表现。

呵呵,他的个人资料:郑振铎,福建长乐人,生于1898年,是著名的学者,爱国作家.解放前,他一直从事进步的文化活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和革命者.当时,郑振铎在北京商务印书馆任编辑,他对蒋介石这中反革命行径极为不满,对共产党极为同情,便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其他编辑联名给国民党的元老蔡元培,吴稚辉写信,希望他们能站出来说话,以制止蒋介石的屠杀.蔡元培等国民党先进元老采纳了郑振铎等人的建议,对蒋介石进行劝戒.但是,事与愿违,这一行为反而惹恼了蒋介石,要惩办郑振铎等签名者.为了避免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郑振铎不得不先离开祖国,远去法国巴黎.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当时他离开祖国是的感受.
郑振铎于1929年初回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上海写了不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和蒋介石黑暗统治的文学作品.解放后任文化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1958年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了,呵,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啊?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开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此时祖国处于苦难之中,郑振铎等人联名写信,动员蔡元培等国民党元老制止蒋介石的屠杀行为,惹恼了蒋介石.为了避免国民党迫害,他不得不暂时离开祖国,远去巴黎.就在他离开祖国的时候(上船三天后),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

因为他热爱祖国.

因为他要去巴黎嘛,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