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通化火车时刻表:心脏供血不足,应注意什么,如何保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19 11:36:13
谢谢

我的这些文章可能对你有用: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531428152&z=79560810&pn=0&rn=50&lm=0&word=%B7%E7%C1%F7%B2%C5%D7%D3%B5%B1%B5%B1#531428152

心血管病人首先应安排好三餐,饮食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量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为140~26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晚餐更应少而清淡,不吃肥甘厚味食物。这样有利于使血脂降低,可防止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由于血脂的降低,血液的粘滞性也会降低,有利于血液循环,从而减少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心血管病人宜多吃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品。纤维素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又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肠管蠕动,加速胆固醇的排泄;水溶性纤维素还参与人体脂质代谢,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有效地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大麦、燕麦、大豆等都富含水溶性纤维素。宜多吃水果、蔬菜,如苹果、西红柿、香蕉、大枣、山楂、胡萝卜、黄瓜、木耳等,上述食品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宜多吃些海带、海蜇、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碘可以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以降低血脂浓度。宜常吃鱼,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生活在格陵兰岛上以鱼为主食的爱斯基摩人,心血管病发病率大大低于全世界任何地区。有报道,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心血管病人宜低盐饮食,每天吃盐量应小于5克。同时应注意减去烹调所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腌制品、蛤贝类、空心菜等含钠均较高,也应尽量少吃。富含钾的食物可以适当增加食量,如豆类、瘦肉、鱼、油菜、香蕉、枣、桃等。因钾离子在体内可以对抗钠离子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有人让高血压患者每天服1克钙,结果发现,病人于8周后血压开始下降,且作用持久。因此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花生、虾皮、红枣等。心血管病人要戒烟、忌饮烈性酒。

(1)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又感兴趣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爬坡、练剑、做操、太极拳、气功、游泳等。
(2)运动次数不宜过频,每周以3~5次为宜,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量要循序渐增,不可突然加大运动量。
(3)摸索出自己的最佳运动量。一般说来,运动时心率应增至100~110次/分,不伴头晕、气短、心绞痛等症状,且在运动停止后5~10分钟内脉搏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为最好。
(4)要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去活动,不宜在雾中及寒冷的早晨锻炼。
(5)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锻炼。
(6)若在进行体育锻炼中,出现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原地休息,同时含服随身所带的硝酸甘油、心痛定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
(7)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暂停体育锻炼,由医生帮助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调治,待症状明显减轻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2~3个月后再渐渐增加运动量。

您好,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肌复极而使心电图发生变化,在心电图上可表现损伤及(或)缺血表现,常可引起ST段、T波、及QT间期的异常,其中ST—T改变最为重要,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1)ST段改变:
①缺血型ST段降低:最有诊断意义。ST段压低>0.05mV。
a 水平型: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R波顶点垂线与ST段的交角等于90°,水平持续至少0.08秒。
b 下垂型,也称下斜型。上述夹角大于90°。
②近似缺血型ST段降低: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R波顶点垂线与ST段所形成的交角接近直角(81°<a<90°),但QX/QT>50%,而且下移>0.075mV,下移的ST段长度>0.08秒才有意义。
③J点下移:J点是S波升支与ST段的交点,即S波的终点。其R波顶点垂线与ST段所成之夹角小于80°,QX/QT<50%。J点下移必须大于0.2mV时才有临床意义,但J点型ST段降低常是生理性的,一般是由于心房除极波(Ta波)的压低所引起,常见于窦性心动过速时。仅凭J点降低很难作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
④ST段抬高:肢体导联和V4~6导联ST段抬高超过0.1mV,V1~3导联超过0.3 mV即为ST段抬高。ST段抬高常见于变异性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由于急性透壁、显著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或缺血),面向损伤面的导联ST段抬高,常见于V2~V6,最明显于V2~V4导联,也可见于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多呈凹面向上,有时伴有T波倒置。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原表现为ST段下降者,ST段可恢复到等电位线上或稍抬高,易误认为心电图好转,但这种急性改变多为一过性,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偶有持续半小时者。
(2)T波改变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呈一过性心内膜下或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早期, T波对称高尖,进一步发展,ST段向下压低,或与T波融合,构成凹面型ST段下移。心外膜下缺血远较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少见,复极方向由心内膜指向心外膜,T波向量离开心外膜面,故面向缺血的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并伴有ST段上抬。若以心内膜下缺血为主,进而波及心外膜下,则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双向;若以心外膜下缺血为主,波及心内膜下,则出现T波倒置,ST段轻度压低或在等电位线上。缺血性T波改变(以R波为主导联T波低平、双向或尖锐倒置),常呈定位分布,即几个有指示性改变的导联共同地可反映前壁、下壁、侧壁等缺血部位,而在缺血室壁的对侧壁导联出现对应性改变。
(3)Q—T间期的异常:Q—T间期最好在aVF导联上测量,因为该导联U波最不明显。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引起一过性Q—T间期缩短,亚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Q—T间期可以延长。
(4)心律失常: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到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或因心肌缺氧,心肌的应激性增高等原因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等。
(5)其他:如心电轴左偏、左室肥大、U波倒置及PV1?终末电势异常(即PtfV1<-0 03mm·s)。

请如下进行注意:
运动固然对冠心病病人有好处,但运动不当,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也改建见不鲜。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2)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4)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5)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6)运动后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就是说,通常不要吃得太咸太饱。因为咸和饱都要增加心脏负担,何况太咸了还会引起浮肿,心脏病人饮食还是以“清淡”为原则,最好是每顿少吃些,多吃几顿,要多吃些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蜂蜜、瘦肉等食品。而动物骨髓、脑、肝、肾、肥肉、蛋黄、鱼子、奶油、糖类等要适当少吃.

从年龄和症状上来看可能是血管神经性头痛,可能与神经衰弱有关(但不是绝对),这么年轻脑供血不足心肌供血不足说法可能有点草率,你说的红细胞问题有点看不明白,但有一种病叫红细胞增多症,可以引起血粘度增高从而引起头痛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红细胞增多,属血液病的一种,如确实红细胞有问题可找血液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