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隆野生动物园带食物:有关慢性阑尾炎的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3/28 23:31:37
我肚子的右下腹疼了大概有1个月了吧,因为结婚了,所以就当作妇科中的盆腔炎看待,吃了点消炎药。可是它有时还是痛,我觉得应该是慢性阑尾炎了。我想知道:如果做手术,自己有盆腔炎。在做手术的时候会不会加重盆腔炎。
另外,我听医生说:同时得盆腔炎和阑尾炎,他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就是说有可能是互相感染的。对吗?我想做手术,会不会就不好恢复呢?现在体制比较差,我担心会有并发症??

民间俗称“盲肠炎”,这是在解剖部位上的一种误解,实际阑尾是在盲肠末端的一个废用性器官。如果发生了感染时,则容易发炎而导致发病。其诱因可能来自粪石梗阻、淋巴增生、寄生虫侵入等。 该病根据发病急缓和轻重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可发生脓肿、坏疽和穿孔导致腹膜炎等并发症。 一般诊断治疗并不困难,予后良好,但由于阑尾的末端几乎可以位于腹部的任何一个部位。所以,其体征可能有极大差异。因此,须和其他急腹症进行认真的鉴别,以免误诊。

临床表现:

1.可有或无典型急性阑尾炎发作病史。

2.反复右下腹疼痛,可为隐痛或不适感,运动或饮食不节可诱发。

3.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症状,腹闷胀痛,饱胀感,胃纳差,消化不良,便秘或恶臭稀烂便交替;尚有类似消化性溃疡症状者。

4.有些病人可反复出现阑尾炎急性发作,且急性发作时较易出现坏疽穿孔及明显粘连。

5.阑尾部位局限压痛,且压痛反复经常存在,位置较固定。

诊断依据:

1.有典型急性阑尾炎发作病史。

2.反复右下腹疼痛,隐痛或不适。

3.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食纳差,消化不良,便秘或烂便交替。

4.右下腹(阑尾部位)经常性固定压痛。

5.钡剂造影阑尾不充盈或充盈不规则。

治疗原则:

1.症状不明显,对身体工作影响小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饮食调节,中西药物,中医针灸,理疗等。

2.诊断明确,症状明显者应行手术治疗切除阑尾。可用传统方法开腹式或用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术。

3.症状明显,但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时,应做进一步有关检查明确诊断或除外其他疾病后可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

用药原则:

1.一般患者可选用“A”、“B”两大类药物在术前术中术后治疗;

2.有阑尾穿孔腹膜炎、脓肿或术后肠瘘形成则可加用“C”类广谱抗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辅助检查:

1.一般有典型病史,症状体征明确患者选“A”框限检查即可,对有合并症或伴有其他病变诊断不清时可选查“B”项。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阑尾彻底切除,无术后并发症。

2.好转:经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缓解或减轻,但阑尾未切或切除不彻底形成阑尾残株炎。

3.未愈:未作手术彻底切除或非手术治疗症状无改善,体征仍然存在,或手术后出现肠瘘等严重并发症。

没事的,先点点消炎药,不痛时再手术!
祝健康!!

阑尾(lanwei)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根部附着于盲肠内后方。阑尾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方向,一般以盲肠后位最多,其次为盆位。阑尾的长度平均7~9厘米,也可变动于2~20厘米之间,上端开口于盲肠,开口处也有不太明显的半月形粘膜皱襞。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一般在右髂前上棘到脐连线的外1/3处,此处称阑尾点,又叫麦氏点,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二个主要因素。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易潴留来自肠腔的粪便及细菌。阑尾壁富于神经装置(如肌神经丛等),阑尾根部并有类似括约肌的结构,故受刺激时易于收缩使管腔更为狭窄。阑尾动脉为回结肠动脉的终末分支,是一条终动脉,故因刺激发生挛缩或有阻塞时,常招致阑尾的缺血甚至坏死。

阑尾炎因细菌感染引起,但无特定的病原菌。通常在阑尾腔内能找到大肠杆菌、肠球菌及链球菌等,但必须在阑尾粘膜发生损害之后,这些细菌才能侵入引起阑尾炎。阑尾腔可因粪石、寄生虫等造成机械性阻塞,也可因各种刺激引起阑尾痉挛,引起阑尾壁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粘膜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引起阑尾炎。

病变

1.急性阑尾炎,有3种主要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acute simple appendicitis):为早期的阑尾炎,病变多只限于阑尾粘膜或粘膜下层。肉眼观,阑尾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泽。镜下,粘膜上皮可见一个或多个缺损,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图10-20)。粘膜下各层则有炎性水肿。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或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肉眼观,阑尾显著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可见炎性病变呈扇面形由表浅层向深层扩延,直达肌层及浆膜层(图10-21)。阑尾壁各层皆为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阑尾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的薄膜所覆盖,即有阑尾周围炎及局限性腹膜炎表现。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acute gangrenous appendicitis):是一种重型的阑尾炎。阑尾因内腔阻塞、积脓、腔内压力增高及阑尾系膜静脉受炎症波及而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等,均可引起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以至阑尾壁发生坏死。此时,阑尾呈暗红色或黑色,常导致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结局及合并症

急性阑尾炎经过外科治疗,预后良好。只有少数病例因治疗不及时或机体抵抗力过低,出现合并症或转变为慢性阑尾炎。

合并症中主要有因阑尾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有时因并发阑尾系膜静脉的血栓静脉炎,细菌或脱落的含菌血栓可循门静脉血流入肝而形成转移性肝脓肿。如果阑尾近端发生阻塞,远端常高度膨胀,形成囊肿。其内容物可为脓汁(阑尾积脓)或为粘液(阑尾粘液囊肿,mucocele)。粘液囊肿破裂,粘液进入腹腔,可在腹膜上形成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2.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开始即呈慢性经过。主要病变为阑尾壁的不同程度纤维化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等。临床上时有右下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