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酷航怎么样:什么是s.m.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5 12:00:50
s.m.z 工效 副作用,知道的说一下谢谢

你好:
s.m.z 中文名:磺胺甲恶唑
药理:
药效学
磺胺类药物为广谱抑菌剂,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 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 PABA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要叶酸的过程,减少了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吟、胸腺嘧啶核苷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因此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药的作用可被 PABA及其衍生物(普鲁卡因、丁卡因)所拮抗,此外脓液以及组织的分解产物的存在也起拮抗作用,因其可提供细菌生长的必需物质。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易自胃肠道吸收,吸收完全,约可吸收给药量的 90%以上,但其吸收较缓慢,给药后 2~4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每次 1g,日服 2次后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可达50μg/ml以上。单次口服、肌注或静注 20g后,游离高峰血药浓度为61~123μg/ml,总血药浓度(游离十乙酰化药物)高峰为 87~146μg/ml。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后者包括胸膜液、腹膜液、滑膜液和房水等。本品与其他口服吸收的磺胺类药类似,易穿透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治疗浓度,脑膜有炎症时,可达血药浓度的 80~90%;本品也易进入胎儿血循环,胎儿血药浓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 50~100%。本品分布容积为0.36L/kg。蛋白结合率为60~68%,其乙酰化代谢物的蛋白结合率较高。由于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竞争血红蛋白的结合,可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有引起早产儿、新生儿发生核黄疸的可能.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本品的蛋白结合率可降低.T1/2约为10小时。本品主要在肝内代谢为无抗菌活性的乙酰化物,但仍具磺胺的毒性作用,血中乙酰化率约为 20~40%。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本品后由于药物经肾排出缓慢,乙酰化作用增强,乙酰化物生成增多,毒性作用亦增高。肝功能不全者代谢作用减退。部分药物在肝内与葡糖醛酸结合形成无活性的代谢物,自尿中排出。本品主要自肾小球滤过排泄,部分游离药物可经肾小管重吸收,药物排泄与尿 pH值有关,在碱性尿中排泄增多,少量自粪便、乳汁、胆汁等中排出。本品给药后 24小时内自尿中以原形排出给药量的16~33%,约 30%以乙酰化物形式排出。
适应症:
本品属中效磺胺。适用于治疗对本品呈现敏感的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葡萄球菌属和变形杆菌所致的急、慢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盂炎和膀胱炎;本品也用于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的预防;尚可用于下列疾病的治疗:流感杆菌所致的急性中耳炎(可与青霉素 G同用)、沙眼、包涵体结膜炎、奴卡菌病、软下疳、弓形体病(为乙胺嘧啶的辅助用药)。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用于治疗一般感染首剂2g,以后每日2g,分 2次服用。
2.小儿常用量用于治疗 1月以上婴儿及小儿的一般感染,首剂按体重 50— 60mg/kg (总量不超过 2g),以后每日按体重 50— 60mg/kg,分 2次服用。
[制剂与规格]磺胺甲恶唑片0.5g
口服,成人一次1g,儿童一次25-30mg/kg,均一日2次,且首剂加倍.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磺胺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其他磺胺药可能过敏。
(2)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呈现过敏的患者,对磺胺药亦可过敏。
(3)磺胺药可穿过血胎屏障,在胎儿血中与胆红素竞争结合部位,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有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的可能,因此妊娠后期不宜使用本品。
(4)磺胺药可自乳汁中分泌,乳汁中浓度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 50—100%,药物可能对乳儿产生影响。磺胺药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中的应用有导致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可能。鉴于上述原因,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本品。
(5)由于磺胺药可引起核黄疸和新生儿溶血等副作用,故本品不宜作为新生儿全身用药。
(6)老年患者因肾排泄功能渐趋减退,应用磺胺药易引起肾脏损害,故应慎用或不用。
(7)下列情况应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肝功能损害、血卟啉症、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品。
由于磺胺药可致新生儿核黄疸,故在新生儿患者,除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时可作为乙胺密啶的联合用药外,全身应用磺胺药属禁忌。
给药说明:
①每次口服本品时应饮用足量水分(约 240ml),空腹服药(餐前 1小时或餐 后 2小时)。服用本品期间应保持充足进水量,使成人每日尿量至少维持在 1200一 1500ml。
②应用本品治疗尿路感染时疗程至少 7一 10日。肾功能损害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品。
③严重感染患者应测定血药浓度,对大多感染疾患游离磺胺浓度达 50一 150μg/m1(严重感染 120一150μg/ml)可有效。总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 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④由于磺胺药可致新生儿核黄疸,故在新生儿患者,除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时可作为乙胺密啶的联合用药外,全身应用磺胺药属禁忌。
治疗中须注意检查;①全血象检查,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尤为重要;②治疗中定期尿液检查(每 2—3日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可能发生的结晶尿。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疤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对光敏感性增强、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障。患者可表现为咽痛、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因此在磺胺药全身应用时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疽。由于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处理差,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疽,偶可发生核黄疸。
(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故有肝功能损害患者宜避免磺胺药的全身应用或慎用。
(6)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如应用本品疗程长,剂量大时宜同服碳酸氢钠并多饮水,以防止此不良反应。治疗中至少每周 2— 3次检查尿常规,如发现结晶尿或血尿时即可给予碳酸氢钠及饮用大量水,直至结晶尿和血尿消失。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应用本品易致肾损害,应慎用或避免应用本品。肾功能减退患者不宜应用本品。
(7)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泻、头痛、乏力等,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
(8)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偶有发生。
白细胞减少,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食欲减退.头痛,嗜睡,结晶尿,皮疹,光敏反应.个别病例有剥脱性皮炎药热,血尿.对肾的损害比磺胺嘧啶重,宜同服碳酸氢钠.
相互作用:
(1)尿碱化药同时应用可增强磺胺药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磺胺被细菌摄取,因而对磺胺药的抑菌作用发生拮抗,两者不宜同用;
(3)下列药物与磺胺药同用时,后者可取代这些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以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毒性发生,因此当这些药物与磺胺药同时应用,或在应用磺胺药之后使用时需调整其剂量。此类药物包括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
(4)骨髓抑制药与磺胺药同时应用时可能增强此类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如有指征需两类药物同用时,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
(5)避孕药(口服含雌激素者),同时长时间应用磺胺药可导致避孕的可靠性减少,并增加经期外出血的机会。
(6)溶栓药物与磺胺药同用时,可能增大其潜在的毒性作用。
(7)肝毒性药物与磺胺药同时应用,可能引起肝毒性发生率的增高。对此类患者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及以往有肝病史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
(8)光敏感药物与磺胺药同时应用可能发生不敏感的相加作用。
(9)接受磺胺药治疗者对维生素 K的需要量增加。
(10)乌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产生甲醛,后者可与磺胺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不宜两药同时应用。
(11)磺胺药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当两者同用时可增强保泰松的作用。
(12)当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或其他严重感染需要应用具快速杀菌作用的药物(青霉素类)时,抑菌剂(磺胺药)的同时应用有可能干扰青霉素类的杀菌作用,故此两类药物最好避免同时应用。
(13)磺吡酮(sulfinpyrazone)与磺胺类药物同用时可减少后者自肾小管的分泌,其血药浓度升高而持久或产生毒性,因此在应用磺吡酮期间或在应用其治疗后可能需要调整磺胺药的剂量。当磺吡酮疗程较长时,对磺胺药的血药浓度宜进行监测,有助于剂量的调整,保证安全用药。

磺胺甲恶唑
现在常用复方制剂
也就是复方磺胺甲恶唑

它是很早期的消炎药,现在已经不用了,副作用是对肾脏的影响,还有影响胰岛素的分秘.

复方磺胺甲恶唑 通用名是“新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