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豫港大厦1911:含有哲理的古诗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0 21:26:12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登鹳雀楼①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③。

题解: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极其浅显而朴实的语言,深刻地说明了两点哲理: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二、事无止境,希望达到更高的目标,就必须不畏艰难,勇于登攀。

一般说来,诗忌说理。但这是只是说,诗歌不能枯涩、生硬而抽象地议论。相反,形象化的说理,常能给读者以某种哲理的启示。便如王之涣的这首诗,巧妙地把道理和景物、情和事融为一体,水乳交融,使读者乍看并不觉得它是在言理,而细一玩味,却感到妙理无穷。象这样的说理诗,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形象思维来阐示哲理,更为读者所喜爱,故能历传不衰。

注释 ①、此诗一作朱斌诗。鹳雀楼:清《一统志》;“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唐属河东道)府: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云:“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雀:一作鹊。
②、此二句写景,言夕阳西下,黄河东流,景象壮阔。引起下文说理。
③、此二句因景悟理,言寄深远。穷:尽,尽目力所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不是一非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