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于文人成长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3 22:20:50
著名的文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故事。

孔融

  孔融(公元153---208年),字文举,东汉时期鲁国(在现在的山东省曲阜)人。他小时候品学兼备,特别是让梨的故事流传很久。长大后,成为有名气的文学家。

  让梨

  孔融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第二十世纪。他的七世祖孔霸当过汉元帝的老师,父亲孔宙当过太山都尉,母亲也是很有学问的人。孔融从小就机敏过人,而且谦让有礼、聪慧好学。

  孔融弟兄七个,他排行第六。四岁那年,有一天母亲端出一大盘黄澄澄、鲜亮亮的梨,让孩子们吃。当时孔融是最小的孩子,母亲就让他先拿。孔融毫不犹豫地拿了一个最小的梨。母亲见了,惊奇地问:

  “你为什么挑了个最小的呢?”

  孔融认真地答道:

  “我的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

  母亲把小儿子搂在怀里,高兴地说:

  “你从小就这么懂事,长大了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见李膺

  孔融十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到了京师洛阳。当时,在洛阳的学者文人很多,最有名望的要数李膺了。许多有学识的人都想结识李膺,哪怕见上他一面也感到挺荣耀。可是李膺不愿见客,他对守门的人说:

  “除非是当代名士或世交亲友来访,其余人一律不准向里禀报。”

  有一天,李膺正在客厅同几个名流学士高谈阔论,说古道今。守门人进来通报,说一个同李家有世交的弟子求见。李膺说:

  “请他进来吧。”

  过了一会儿,进来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原来正是孔融。他落落大方地走进大厅,向厅上的李膺和众宾客一一行礼问安。李膺不由得一愣:这孩子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他呢?于是就问:

  “你说你是和我们李家有世交的弟子,难道你的祖先和我们李家有什么交情吗?”

  孔融先向李膺行了礼,然后不慌不忙地说:

  “我叫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子和您们李家的祖先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彼此像师友一样地交往。听说孔子曾专门去向老子讨教周礼,受到您们李家的热情接待。这么算起来,咱们孔、李两家已经有了二十代的交情了。”

  孔融一席话,说得李膺连连点头,众宾客也啧啧赞许。正在这时候,又有一位叫陈炜的大官来访,宾客们纷纷把刚才孔融的答对告诉了他。

  没想到陈炜听了这些称赞孔融的话,却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顺口说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意思是说小的时候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孔融听了,不假思索地问道:

  “照您这么说,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了?”

  言外之意,怪不得您现在长大了这么糊涂。众人听了一愣,马上又都笑起来。陈炜却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李膺拍着巴掌哈哈大笑说:

  “高明!高明!这孩子如此聪慧敏捷,长大了必定成为伟器奇才!”

  友爱的家风

  当时,东汉朝廷正由几个宦官把持着。宦官候览依仗权势,贪污受贿,霸占良田,强夺民女,干尽了坏事。有一个叫张俭的官员,写了一个奏折,揭发侯览的罪状,请求皇帝把他杀掉,以平民愤。谁知,这个奏折落到候览的手里。他就唆使一个张俭的同乡,也给皇帝上书,诬告张俭谋反。汉灵帝不明真相,就下令逮捕张俭。张俭得到消息后,连夜从家里逃了出来。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就来投奔孔家。那年孔融已经十六岁了,不光学识增长了许多,更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那天,他听到有人敲门,就迎出门外,见面前是一位陌生人,就问:

  “先生,您找谁呀?”

  “请问,这是孔褒的家吗?”

  “是的,孔褒是我哥哥,可是他外出办事去了。”

  张俭一听孔褒不在,面前又只是一位少年,心中非常焦急,进又不是,走又不敢,真是进退两难。

  孔融看来人支支吾吾,知道他一定遇到了什么难事,就笑着说:

  “先生不要为难,哥哥虽然不在,我还是可以做主的,请先生进家吧。”

  于是,孔融就把张俭留在家中。几天以后,风声稍微松了些,张俭谢别孔融,离开了孔家。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张俭在孔家躲藏的消息透露出去了。于是官府派人把孔褒、孔融兄弟捉拿归案,双双下了大狱。

  审判的时候,孔融说:

  “张俭是我收留的,当时哥哥不在家,这事和他没有关系。”

  孔褒马上说:

  “不对!张俭是来投奔我的,弟弟没有过错。”

  审官盯着他俩说:

  “你们要知道,窝藏逃犯,这可是死罪呀!”

  孔褒抢着说:

  “弟弟年幼无知,理应当哥哥的顶罪。”

  审官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景,不知该判谁的罪,就把他们的母亲传来。没想到孔母毫无难色地说:

  “我是他们的母亲,家里出了事自然应该由大人负责。请您判我的罪吧!”

  看到这全家争死的情景,审官实在做不出决断,只好向朝廷请示。不久,皇上的诏书下来了,孔褒抵罪,孔母和孔融释放回家。

  从此,少年孔融的名声更大了。他继续刻苦读书,成为东汉末年最有名的儒生和学者之一。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廖昌永7岁那年,父亲病故了,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学后,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从此,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虽然他也曾失败过,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最终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了,成为一个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你一定久仰过著名作家——张海迪的大名吧!她是怎样从一名残疾人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呢?她是怎么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吧…….。
在五岁时,这个只能用画笔来描绘一串串梦想的时候,厄运就无情地降临在他身上,残酷的剥夺了她的自由。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她的美好人生就从此毁灭了吗?不!我们的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圆了她的轮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