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基歌歌词:正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3/29 15:41:19

人日的来历

日的来历与传统中女娲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关。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XXXX,初三是羊日,初四是猪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谷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俗称“众人生日”。过去这天早饭时,人们要吃七种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等)制成的“七宝羹”和“董天饼”(在露天中煎成)等。人们用五彩丝织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人形,挂在屏风或帐子上。妇女将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鬓发上,既讲吉利,又是一种装饰。

民国以前,人日这天青年男女结伴到郊外游玩,选“人日皇后”,中选者主持一天的活动。年长者则登上观音山(今越秀山)或白云山饮酒、吟诗作赋;女的去神庙参神,男的到花地(今芳村区)赏花或拜黄大仙庙。

人日中建国后逐渐消失。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关于人们过初七即人日的传说主要是女娲造人说。古代对新年开始的几天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在传说中,女娲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种生物,初一造了鸡,初二造了狗,一直到初七造了人,故一年里最开始的几天,按照女娲造物的先后次序分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汉族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忘》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它证明唐代的人日节,已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

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

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当然,在这个时间,有些工厂企业在初六就已经开工,所以,年为渐去渐远,我们贪玩的心也要慢慢的回归,为新的一年开始奔上努力的新征程!

在古代,这一天被看作是关系人的安危祸福的重要日子--人日。西汉东方朔<<占书>>

云:“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

其月晴明,则所生之物育,阴则灾。”为讨吉利,古人还有正月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

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习惯。由此正月初七便渐渐演变为古代相当隆重的一个民间

节日。每逢此日,人们都盼望天气晴朗,并举行各种风俗活动,以寄托思念亲友、祈求亲

人安康幸福的心愿。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汉族人民在这一天带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初七为人节,源于古代汉族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从初一开始,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几经演变,成为汉族吃七样羮习俗。
  专栏作家、天津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

在古代,这一天被看作是关系人的安危祸福的重要日子--人日。
详见http://bbs.e23.cn/printpage.asp?BoardID=15&ID=6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