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会好吗:有没有治疗慢性气管炎的好方法啊?请赐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5 12:25:41

慢性气管炎是一种以长期、反复加重感染为基础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长,病因复杂,病理改变是支气管粘膜上皮慢性炎症,分泌性细胞增生,粘膜腺体增生、肥大及分泌亢进,支气管壁有纤维组织增生、管腔逐渐变窄等,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是顽固不易彻底治愈的,需要综合调治。

  如果是轻型慢性气管炎,每年只发作2-3次,每次历时不超过1-2个月,那么只需要在发作期抓紧治疗,控制症状后,再适当巩固一段时间,过了好发季节即可停用药物。如果是重度慢性气管炎,迁延不愈,缓解期极短或根本没有缓解期,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其治疗原则在不同的病程阶段是有所差异的,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祛痰解痉平喘;在缓解期的治疗原则是:扶正固本、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和预防复发。

  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能预防慢性气管炎不使其发作?由于慢性气管炎至今病因还不完全明确,涉及感染、理化刺激、过敏、气候及气温变化、病人的内在原因等多种因素,所以迄今还没有哪一种方法能有效地用来预防本病。对于已经患有慢性气管炎的病人来说,适当使用一些增加机体抵抗力的药物来预防其急性发作还是可取的。如选用转基因子、丙种球蛋白、气管炎菌苗等药,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减轻慢性气管炎发病程度,对慢性气管炎病人有益。平时,慢性气管炎病人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坚持做以腹呼吸为主的呼吸体操、气功,对锻炼膈肌、改善通气功能很有好处。慢性气管炎病人还要注意营养,增强体质,吸烟者要戒烟,有明显缺氧的患者可用低浓度家庭氧疗。许多医院还开展了慢性气管炎的"冬病夏治"的中医疗法,有一定效果。
  慢性气管炎的火罐疗法
  取穴:①穴位:大椎、身柱、大杼、风门、肺俞、膈俞、膏肓、曲池、尺泽、合谷、天突;②部位:颈部、脊柱两侧、肩胛上区。

  操作法:取口径为4~6cm的玻璃火罐或陶瓷罐、竹罐,用95%酒精棉球撕松散贴在罐底,点燃棉球后待罐中空气燃烧将尽,立即将罐扣在选用的治疗部位上,使其与皮肤牢固吸住,一般留罐10~15分钟。

  主治:各种慢性气管炎。

  注意:①不可将罐口烧烤过热;②点燃粘在罐底的酒精棉花时,一定注意避免脱落,引起烫伤。

  一、方法:穴位注射:取穴:定喘穴2,肺俞穴2,两对穴轮换注药,隔日或每日1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用药:醋酸曲氨缩松10毫克,2%利多卡因3毫升;用6号注射针头,局部消毒后,每穴注药2毫升。喘重加氢溴酸东莨岩碱0.15-0.3毫克。

  在穴位注射的同时,口服中药,方药:人参6克(党参30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淮山药30克,白茯岑15克,地龙15克,款冬花10克,炒杏仁10克,苏子10克,五味子30克,桑白皮30克,炙甘草30克,双花30克,连翘15克,千里光30克,制半夏10克,陈皮30克,仙茅10克,仙灵脾30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二液混合,早晚各服一次。也可分一日三次服。咳止喘停痰少且易咳出时去双花、连翘、千里光、款冬花、仙茅、桑白皮。炙甘草减量。继服上方7-10剂,以巩固疗效。愈后注意耐寒煅炼,增强营养,禁用烟酒。对伴有肺气肿者,鼓励其作深呼吸运动,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老年慢性气管炎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方法: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原料]白果仁、甜杏仁、胡桃仁、花生仁(1:1:2:2)、鸡蛋1个。
  [做法]白果仁去皮去尖,将上4味药共研成末(细粉状、捻之无砂粒感),每次取20克,加水煮沸冲鸡蛋1个成1小碗。

  [用法]清晨空腹食,连用半年。

  [作用]止咳平喘。适用于中老年慢性气管炎。

  [评注]白果仁甘苦性平、有小毒,有滋肾固肺之功,常用于肺病咳嗽、老人体虚哮喘、油浸白果适用于肺结核。甜杏仁含苦杏仁甙、40-60%脂肪油、能润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四仁相佐、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坚持服用可除顽疾、抽丝祛病。

  饮食宜清淡,忌食海腥、油腻食物。俗话所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蒜等及过甜、过咸食物也宜少吃,以免刺激呼吸道。

一、生姜刮痧法

生姜刮痧,相当于用生姜按摩。用生姜当刮痧工具,优于传统的铜钿刮痧法,它柔软清洁卫生,除能通经活血外,还能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姜有散寒、抗菌、抗病毒、消炎、祛风止咳、发汗解毒、调节体温、增强免疫等作用、能抗成人综合哮喘症等。坚持在三伏天中每天刮一次,主要刮胸部的天突、膻中穴,颈项背的风池、风府穴和背部脊柱两旁的膀胱经。刮要有一定力度,每个穴位刮三分钟左右,将皮肤刮红。要用姜汁多的嫩姜,边刮边削姜,使其渗出较多姜汁,效果更佳。如果关节酸痛,疼痛在哪里,就刮在哪里,我们叫刮“阿是穴”,也有较好效果,也可防中暑、头昏头晕。

二、中药贴敷法

1、生姜刮痧后,用中药贴敷于天突、膻中、大椎、定喘、肺俞至阳(见图),方法将药粉与姜汁、或葱汁或蒜汁或醋拌匀,以食指面那么大敷在穴位上,用胶布封住。4至6小时后揭去,若贴后局部有灼痛感,应提前取下。三伏天中每隔10天贴1次,共贴三次,应连贴三年。(今年7月5日初伏、7月15日中伏、8月5日末伏)最好中午前后贴效果最理想,如遇阴雨天应推迟,待晴天时贴敷。

2、取大蒜两瓣,将蒜瓣捣成蒜泥,用纱布包裹,贴于双足心涌泉穴2至3小时,用胶布固定。如有灼痛感时提前取下。为防止伤皮肤,可用凡士林先涂擦脚心,然后贴蒜泥,主要防治剧咳。

3、取明矾粉30克,用醋拌匀为糊状,用纱布包好,贴足心涌泉穴24小时,连贴数次,可防治气管炎、哮喘、干咳无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