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教育局 官网:浩罕国的民族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19 16:30:09

浩罕国助纣为虐 张格尔穷途末路

“大小和卓”之乱被平定之后,新疆安定发展了半个多世纪,19世纪初,当年的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在浩罕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再次制造混乱,但在清政府的打击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下,张格尔之流最终也难逃败亡的下场。
处于费尔干纳盆地的浩罕汗国,在清初曾经归附过清政府,那时它只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小国。19世纪初期,浩罕国利用清朝开始衰落的机会,大肆进攻分散的哈萨克和柯尔克孜部落,控制了哈萨克草原和帕米尔以西的广大地区。其疆域东北到达伊犁河流域,北到锡尔河,西达咸海,南接印度,一跃成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扩张主义国家,对于我国的帕米尔高原及其以东地区虎视眈眈,垂涎三尺。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浩罕便成为和卓后裔的庇护所。到19世纪初,流亡在浩罕的喀什噶尔和卓后裔多达200余人。清政府曾多次向浩罕要求引渡大和卓波罗尼都的后裔,浩罕统治者均以种种借口予以拒绝。
公元1819年,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斌静强占浩罕商人萨赖占的女儿,萨赖占羞忿之极,将女儿杀死,抛尸参赞衙门以泄愤。清政府派伊犁将军庆祥赴喀什噶尔查办,庆祥庇护斌静,以革职查办草草收场,引起喀什噶尔群众不满。“斌静案”发生之后,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在浩罕统治者的支持下,利用新疆的不平静局势,乘虚而人,带领数百人从帕米尔第一次入境作乱。但他们入境后遭到清军伏击,几乎被全歼,仅张格尔及其亲随狼狈步行逃脱。这次张格尔虽未得手,但已给清政府提供了一个教训:派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员一定要行为公正、检点,避免因个人的过失导致群众对中央政府及其派驻机构的不满。当地方官员犯事之后,一定要果断处理,不留情面,这样赏罚分明,才能平息民族情绪,确立威信。
1824年,张格尔第二次入境作乱,未果。两年后,他第三次入境,并在距离喀什噶尔80余里的阿图什村建立起第一个据点,开始了,大规模的作乱活动。喀什噶尔参赞庆祥(原伊犁大臣)闻讯后,派兵千余前往围剿。张格尔利用狂热的宗教煽动,裹胁白山派信徒万余人,围攻喀什噶尔汉城。由于清军防守严密,一时难以攻破,于是张格尔向浩罕求援,并“约破西回城,子女玉帛共之”,且割喀什噶尔醐其劳”。早已垂涎我国南疆的浩罕玛达里汗带领300侵略军赶到喀什噶尔增援张格尔。浩罕侵略军遭到清军反击,死伤惨重,玛达里气得“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在他带领残兵败将向帕米尔高原退却时,张格尔乘机火并了他的殿后部队,组成了自己的3000人卫队。这年9月26日张格尔匪军攻破了喀什噶尔汉城,自称“赛伊德张格尔·苏丹”, (意为“圣裔张格尔国王”)。不久,英吉沙、叶尔羌、和田等地也相继陷落,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尽为张格尔所据。
英国殖民主义者企图利用张格尔作为分裂割占我国天山南部 地区的工具。张格尔攻取喀什噶尔之后,英国派出间谍20余人 为张格尔充当顾问,训练军队,提供援助,其中5人“寸步不离和卓”。张格尔在占领区横征暴敛,广占民田民宅,比当年的大小和卓更为暴虐。
1826年8月,清政府派伊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带兵3.6万余人,进剿张格尔匪帮。8月初,清军在柯坪歼灭了张格尔的有生力量3000余人,从此势如破竹,接连收复了英吉沙、叶尔羌、喀什噶尔、和阗。张格尔魂飞胆丧,逃人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中藏匿起来。
1828年初,张格尔趁春节期间边防疏懈,潜入阿图什进行抢劫,结果由于维吾尔人民群起反抗,张格尔一无所获。他正欲原路逃回之际,清军将领杨芳闻讯,带兵阻截,在喀尔铁盖山将匪徒们团团围住。张格尔穷途末路,准备拔刀自刎,清军将士飞马上前,将他活捉。张格尔被送到北京后,清政府不再手软,将他斩首示众,以儆有叛逆之心者。
张格尔的叛乱事件,暴露了清朝内政腐败和国防废弛两方面的严重问题。清政府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首先,针对官员腐化问题,实行各级大臣官员的考核制度,即每届年终,由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对各城大臣做出鉴定,上报中央,将军、都统、参赞本身若有问题,允许下级大臣向中央直接检举参奏。还增加官吏俸禄,实行“高薪养廉”。以避免因他们的不法行为激起民族情绪。其次,为防止狂热宗教情绪对群众的煽动,清政府对伊斯兰教干预政治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制,不仅阿訇不能干预政事,如果阿訇的子弟做了伯克或在政府干事,他也不能继续做阿訇。另外清政府还加强边防训练,实行携眷驻防和屯田等等。这些措施如果能严格执行,应该会很有成效;只可惜它们根本没有被完全贯彻。
清政府对于浩罕支持张格尔作乱,非常恼火,要求浩罕交出和卓后裔。浩罕拒绝后,就禁止它们来新疆通商,禁止茶叶大黄出口,同时驱逐浩罕人,准许居留的浩罕人也受到苛刻限制。
至于浩罕,这个发育不良的沙漠帝国,后来又支持了几次不成功的和卓后裔在新疆的叛乱。到十九世纪中期,它自己也逐渐被另一个殖民帝国——沙俄所吞噬,而沙俄,渐渐成为新疆的最大威胁。